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181、
曲园(俞樾故居)
曲园,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俞樾故居即曲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马医科43号,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俞樾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资助,购得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亲自规划,构屋30余楹,作为起居、著述之处。在居住区之西北原……
182、
铜罗普慈寺
普慈寺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铜罗古街区西端,普慈寺原名水北寺(菴),始建于宋建炎初年(1127年),由僧志勤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僧祗元重建,清乾隆四年(1739年)僧天澄法济再建。普慈寺历经宋、元、明、清,至今已有880年,因代代干戈、朝朝烽火、受战火蹂躏,后毁于战乱之中。普慈寺主要由大……
183、
苏州定慧寺
定慧寺位于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内。寺院始建於唐咸通二年(861),代有兴废,时有王大臣善信各为护法,使香烟不绝。其间,犹以苏东坡与颙禅师及守钦禅师常以诗文往还、禅理互启传为佳话,并有多处史迹遗留。为苏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殆至一九五八年始为苏州市第七塑料厂占用。一九九七年时,苏州市政府实施定慧寺巷改造……
184、
苏州艺圃
苏州艺圃苏州艺圃,地处金、阊二门间的文衙弄。园景开朗,风格质朴,较多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有其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全园有地仅为五亩,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水面集中,其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筑,……
185、
苏州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故居位于苏州市锦帆路38号。章太炎1932年起多次来苏州讲学。1934年,购得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定居苏州,在此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章太炎居苏时,正值日本侵华日紧,他多次发表抗日声明,曾北上面见张学良,促其出兵抗日。1936年6月病逝于苏州寓所,灵柩暂放在章园的防空洞内。1955年4月灵柩……
186、
江苏按察使署旧址
江苏提刑按察使署位于苏州古城内道前街170号。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清雍正八年建。提刑按察使是主持一省司法谳狱的官吏,为朝廷三品大员,俗称臬台,其地位仅次于巡抚(抚台)和布政使(道台)。清道光三年三月林则徐来苏接任江苏提刑按察使,时年39岁。民国时期江苏提刑按察使署被江苏高等法院占用,救国“七君子”……
187、
莲云桥
又名莲花桥、人民桥,位于吴江市盛泽镇坛丘社区原坛丘老街“火通街”西首,跨坛丘港。元延佑四年(1317)始建,名莲云桥。清雍正元年(1723)修建,易名莲花桥。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重建,翌年告竣,复原名。民国17年(1928)增建栏石,望柱东西两侧栏石下用大青石筑砌。“文革-”期间曾改名“人民桥……
188、
志仁里民国建筑
志仁里位于苏州古城区西北角阊门内下塘,东接仓桥浜,西至浒溪仓,全场166米。这里处于深巷之中,并不容易寻到。从仓桥向北约200米左右,可以看到风格异于四周的一群建筑物,这里便是志仁里。写着“志仁里”的门牌有十九个,这些风格、规模不一的民国建筑排成了三排,从南至北先是一排带有石库门的平房,中间部分为二……
189、
天福三桥
天福三桥位于苏州市昆山花桥镇天福庵北市梢,从东向西由万寿桥、聚福桥和永清桥三座古桥组成,年代为元至民国。聚福桥为单孔石拱桥,其余两座均为梁式单孔。聚福桥旧名“富赢桥”,位于苏州市昆山花桥镇天福庵集镇北市梢,东西走向跨于旱泾河上,始建于元至正八年(1348),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由乡人周文……
190、
诸公井亭
诸公井亭位于东山镇西街。井成于明代,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太湖涸,东山居民用水发生困难,时里中父老倡议募金挖井,以解水荒。迨井建成,周围居民得益匪浅,为纪念创建父老和捐金者,命名“诸公井”,以志不忘。井亭建于清代。东山旧俗中,以正月上旬出“猛将会”最为热闹。东山人称猛将神为“会”,非常信……
191、
泰伯庙
泰伯庙位于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250号桃花坞历史街区之中,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历史可追溯至东汉,为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的庙宇。现尚存至德桥、至德坊、大殿三间、东西两庑各三间等为清代建筑。庙中有康熙、光绪及民国时重修记碑石可考。康熙四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即康熙)南巡时,钦赐给……
192、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书院巷20号。旧址原为鹤山书院所在地,明代永乐年间改为衙署。1982年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由苏州卫生学校保护管理。历史沿革:衙门旧址所在地书院巷是苏州城区南部的一条街巷。唐称南宫坊,有牌坊立于巷东口。宋起即称南园巷,后因宋理宗赐魏了翁宅于此,并书赐“鹤山书院……
193、
太湖西山禹王庙
禹王庙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衙甪里村,在甪里古村北端三面临湖的甪里洲。景区占地五十亩,由山门、牌坊、梨云亭、大禹像、太平军土城遗址、禹王殿、财神殿、天妃宫、古码头等组成。禹王庙是西山岛民为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而建立的祠庙。西山禹王庙现为太湖中仅存的一座禹王庙,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庙有大……
194、
巴城老街
江苏省昆山市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东西长200米,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肩同行。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两边民居、商店屋檐都向中间挑出,使老街显得更加狭窄,有“一线天”之称。巴城老街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旁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商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粉墙黛瓦,石岸斑驳,河埠错落有致。……
195、
横扇博士桥
横扇博士桥原名八字桥,位于吴江市横扇镇四都村三组。始建无考,原为木桥。相传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桥处有东西向横港及南北向西港两条河流交叉流经,两港交处的西南部是只牛字圩(农耕圩田)。元末,有位风水先生来到此地,说牛字圩像只卧牛,若能在牛头上安上两只角,就能成为“日日万人朝”的好龙脉,……
196、
寂鉴寺石殿
寂鉴寺石殿位于苏州城西12公里处吴县藏书镇(善人桥)北天池山。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建。寺平面呈椭圆形,山门两侧依山凿筑有仿木构石屋极乐园与兜率宫,分别为重檐歇山顶和单檐歇山顶。寂鉴寺石殿名为西天寺,南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明间后部突出,故石殿平面呈“凸”字形,宋代称之为“0屋”。石殿紧挨山崖……
197、
张家港东渡寺
东渡寺位于张家港市鹿苑镇西苑村,338省道旁东渡苑景区内,东渡寺在1994年经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修建,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初具规模。由苏州原寒山寺方丈性空大和尚题写“东渡苑”三个大字的仿古牌楼,矗立在东渡寺的山门前。2003年开始建造了唐代风格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厢房。大雄宝殿内供奉华严……
198、
苏州白鹤寺
白鹤寺位于枫桥街道高景山。据浒关志卷记载,白鹤寺建于唐代,距今千余年之遥,当时是吴中巨刹。随着历史的变迁,原白鹤寺已无存,为恢复名寺、发展高新区的旅游事业,由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师牵头,高新区佛教协会积极配合,将重现白鹤寺当年盛况。史载白鹤寺原址位于高景山上。高景山地处高新区的中心,景色秀丽。宋范成大《……
199、
巡抚衙门旧址
巡抚衙门旧址 位于书院巷20号,1982年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卫生学校保护管理。 巡抚衙门又名巡抚都御史台,别称抚台衙门。明代开始,专设巡抚为地方最高长官, 清代正式以巡抚为省级地方0长官,总揽一省军事、吏治、刑狱等。明宣德五年(1430年)置应天巡抚,驻苏州府,管辖南直隶江南诸府……
200、
唐纳故居
从胡厢使巷东首的仓街向西,行不足百米,就是唐纳故居。苏州人从来不这么称呼唐纳故居或者叫唐宅,而是叫马家墙门里的马家少爷。唐纳,其实并不姓唐,大名骥(季)良,1914年出生在胡厢使巷的“马家墙门”内。这位20世纪早期的苏州才子,因三十年代在上海报界撰写影剧评论而蜚声文坛。今天我们知道的更多的,是他与当……
走遍苏州市
江苏省旅游景点
姑苏区旅游景点
吴江区旅游景点
吴中区旅游景点
常熟市旅游景点
昆山市旅游景点
张家港市旅游景点
太仓市旅游景点
虎丘区旅游景点
相城区旅游景点
苏州市文物古迹
苏州市红色旅游
苏州市名人故居
苏州市博物馆
苏州市十大祠堂
苏州市4A级景区
苏州市十大景点
全部苏州市旅游景点
苏州市特产
苏州市美食
苏州市地名网
苏州市名人
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苏州市A级景区名录
苏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四大铜钟
姑苏雕楼三奇葩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