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海州区旅游
海州区文物古迹介绍
21、
新浦银行大楼旧址
新浦银行大楼旧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解放中路55号。1939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新浦后,由“储备银行办事处”筹建,日本工程师设计,福昌建筑公司承包,于1945年建成。两层,高17米,灰墙、四坡顶红瓦屋面,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该建筑体现出日本明治维新后欧式与大和建筑风格结合的特点。1945年8月日本投……
22、
大村遗址
大村遗址(包括小村遗址)大村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南云台山西麓。遗址文化层厚1米余,面积约2万平方米。1959、1960年曾进行发掘。出土的遗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红色细泥质陶钵、石斧、石锛等,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筒瓦,六朝的瓷片等。小村遗址位于大村遗址北1.5公里,现为小村葡萄园。出土的……
23、
花果山九龙桥
九龙桥由南天门下行抵九龙桥。九龙桥为花果山的主景之一,位于群山环抱的幽谷之中,有九条大涧在这里汇合,然后奔流向山下的大海。过去香客从南天门小路下至谷底,稍事休息便可鼓气继续向上攀登。这一降一升虽增加了登山的艰险,但却平添了跌宕起伏的情趣。九龙桥建于明代,为体量较大的砖构拱桥,它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同……
24、
海州东汉二号墓
海州东汉二号墓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街道双龙村石棚山风景区。墓系东汉晚期砖石结构,由甬道,前室、后室三部分组成。东西长7米,南北宽3.12米。甬道土坑为斜坡式,墓底以砖铺作人字形纹。墓顶用砖石迭砌,墓壁系采用一顺一丁法以青砖砌成。前室平面近于正方,顶为四隅卷进的构造方式。后室平面作长方形,顶以十三块……
25、
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
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刘志洲山东南坡。石刻苑囿图刻在刘志洲山东南坡一块20米长的天然石壁上,现残存画面南北长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约8平方米。画面由亭阁和禽兽等图案组成,两座亭阁式建筑位于画面中心偏右处。该亭阁为干栏式建筑,共两层,直坡屋盖。第一层屋……
26、
孔望山杯盘刻石
孔望山杯盘刻石位于海州区朐阳办事处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之巅,是用一块天然大石凿成。因大石之形如砚,俗谓之“砚石”。大石东西长320厘米,宽200厘米,厚70---100厘米,底部有三块小石支撑。大石正中凹刻一盘,绕盘又凹刻八杯,杯盘西30厘米处有两个碑槽,大石东北端厚壁刻隶书“砚石”二字。根据《隶续》……
27、
海州钟鼓楼城门
海州钟鼓楼城门位于海州区鼓楼街。城门高约4米,内径3.15米,长10.38米。砖石结构,石高1.9米:上以砖作券形拱门。城门上原有钟鼓楼建筑,久圯无存。唯明海州知州王同所立《重修钟鼓楼台记碑》,今尚完好。碑额作弧形,高2.5米,宽1.03米,厚0.28米。碑的另一面,为明正德年间的《新建海道碑记》,……
28、
龙洞摩崖石刻群
龙洞摩崖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办事处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龙洞庵西侧龙洞内、外壁和龙洞庵后崖壁上。龙洞摩崖石刻群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刻于龙洞内、外石壁上,另一部分刻于龙洞庵内及庵后崖壁上。石刻共有近30处,时代从宋至民国,字体、大小各异。石刻群内容丰富,对古海州地区水文、地理、人文、民俗、古迹都有……
29、
谢家洋房
谢家洋房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中大街中段,又称荷兰建港办事处。系1934年海州地方士绅谢希愚建造的私人“洋房”。该建筑由荷兰人设计,青岛人施工,与连云港火车站办公大楼、钟楼,为同期建筑。连云港建港初期,荷兰承包商的建港办事处曾在此办公。“洋房”坐北朝南,高7.5米,14间,建筑面积256平方米。南向6厅……
30、
大村、小村遗址
大村、小村遗址位于海州区花果山街道南云台山西麓,遗址西至大村水库堤坝,东、南、北三面至公路。遗址文化层厚1米余,面积约2万平方米。1959、1960年曾进行发掘。出土的遗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红色细泥质陶钵、石斧、石锛等,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筒瓦,六朝的瓷片。小村遗址位于大村遗址北1.5公里,现为小……
31、
海州文庙戟门
海州文庙戟门位于海州区海州中大街小学院内,现为教师办公室。戟门(亦称棂星门)是海州文庙的组成部份,初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海州知州侯镗重修。戟门现存五间(包括门东耳房两间),在东西山墙内,各嵌明碑一块。按明《隆庆海州志》,明代戟门只三间,四面无墙壁(改办公室时……
32、
国清禅寺中大殿
国清禅寺中大殿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院内。俗称大寺,始建于隋,清重建。原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三进,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方丈室等。1923年,寺院改为灌云县中学;1949年后改为板浦中学,拆大雄宝殿建礼堂。现仅存山门、中大殿,均为砖石结构,小瓦面,硬山式,拱形……
33、
秋园龟腰桥
秋园龟腰桥(20世纪30年代)秋园龟腰桥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秋园“大盐河”上。“秋园”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经历年扩建,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初具规模,但尚未完成全部筑造计划。此园属于国民党两淮盐务管理局,共占地面积100余亩,既吸收江南园林的建筑特色,又独具一格。园内有山有水,人工……
34、
板浦古民居
板浦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西大街20号,大寺巷4号、6号、15号,西顾巷汪家大院共5处,多为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有的一宅三进,有的为联排式民居,各自为独立的庭院。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青砖小瓦,硬山式,立字梁,内设板壁。主屋的右侧立有天香阁,古色古香,具有徵式建筑的特色,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35、
李汝珍故居
李汝珍故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利民街,原为清“板浦盐课公司衙门”之一部分,名“盐课司门”,为一宅两进的徽式建筑。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清直隶大兴县人。19岁后随长兄李汝璜迁居板浦,寓居于在盐课司门宅内,著成小说《镜花缘》一书于世。1985年,灌云县人民政府决定依此旧址建“李汝珍……
36、
白虎山摩崖题刻
白虎山摩崖题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办事处白虎山居委会的白虎山上。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及年代不详的题刻近30处,其中有年款的唐刻1处、宋刻4处、金刻2处、元刻2处、明刻1处、清刻6处。在连云港市,白虎山摩崖题刻含有唐以来六代延续不断、保存完好的石刻是仅有的。其中唐刻于今已甚难得,金元之刻在江苏……
37、
龙祠摩崖石刻群
龙祠摩崖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之巅马耳峰东南约100米处,海拔429米。龙祠为上、下两个天然石洞,经人工加工而成,石刻分布在上洞内外岩壁上。龙祠为宋金时官民祈雨之处,直至清代,香火不断。石刻共有9处,尚有字迹可辨认的8处,其中宋刻6处,金刻1处,清刻1处。石刻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对研究……
38、
东亚旅社
东亚旅社(含门前石板路)位于新浦区新市路35号。1919年由地方军阀-集资建成,故又名“白公馆”、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连体建筑。两层40余间、高约9米、砖木结构,门厅为欧式风格,置阳台、穿堂,东西两侧各砌圆柱形门柱,柱头为砖雕,雕以卷叶堆纹浮雕图案。院落内廊柱、廊沿、楼梯、扶手等,或雕……
39、
古凤凰城门
古凤凰城门位于新浦区南城镇东大街南首,现存的古凤凰城门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海州牧黄金韶修复,门额“古凤凰城”四字,字径50厘米。上款:“咸丰辛酉”,下款:“海州州牧黄金韶”。1958年凤凰城拆毁,城门留存。因城门漏水严重,1985年由省拨款维修。现城门东西长18.27、高6.14。城门洞高3、……
40、
二涧遗址
二涧遗址位于连云港市锦屏山南麓,地属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咀村,面积约2400平方米。1958年发现,1959年和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两次发掘,发掘面积共336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包含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岳石文化以及西汉时期文化遗存。青莲岗文化墓葬7座。皆为单人仰身直肢葬,……
走遍海州区
连云港市旅游景点
海州区文物古迹
海州区红色旅游
海州区4A级景区
海州区十大景点
全部海州区旅游景点
海州区特产
海州区美食
海州区地名网
海州区名人
海州区A级景区名录
海州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海州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海州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海州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