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中区旅游
吴中区文物古迹介绍
41、
石壁永慧禅寺
江苏永慧禅寺,又名石壁寺,因寺庙背靠一块百仞石壁而得名,现属净土宗所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寺中主持,均从灵岩山佛学院中来。据说原先却是临济宗的道场,山上现存有数处临济宗大师的墓址。临济宗是禅宗五宗二派之一,对待前来参学的人采用棒打、声喝等方法,有着直截痛快,雷厉风行的风格,因此有“临济将……
42、
张陵公园
张陵公园,俗称张陵山,位于镇西南1.5公里处,相传为汉丞相张苍之墓。在张陵山没有发现张苍的墓葬,却发现不少文物。沿甫澄北路向南到东庄浜,可见一座高高的土丘,那就是张陵山内部于张陵公园正中。张陵公园内尚有二十四孝宫、钓鱼潭、西面厅、儿童动物乐园等供游人玩赏。公园大门朝南,门楼重檐戗角,门前有一对石狮。……
43、
木渎榜眼府第(冯桂芬故居)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
44、
木渎西津桥
西津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西街,明万历年间里人茅郊建。西津桥是一座花岗岩单孔圆弧拱石桥,桥作南北向,跨越胥江河的通衢要道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东山吴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桥。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谷旦,木渎镇济善堂募捐重建。全长22米,宽3.05米,桥顶面长1.9米,桥堍宽3.5……
45、
回溪摩崖石刻
回溪摩崖石刻位于越溪吴山“画眉泉”。“画眉泉”为清代苏州名医徐灵胎晚年隐居地。“画眉泉”依北朝南,石壁上刻满题词,崖石上鲜苔丛生,点点清泉从石缝中滋出。泉池已经被乱石湮没,正上方有“古画眉泉”几个大字,落款是洄溪老人,系徐灵胎本人所写。字迹浑厚有力、洒脱豪放。众多石刻碑文一字排开,参差不齐,总计有2……
46、
宝带桥
宝带桥建成于唐代元和年间(1829)。由当时的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宝带桥用坚硬素朴的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我们现在所见的宝带桥是明代正统年间重新修建的。清咸丰年间……
47、
苏州报恩寺塔
苏州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八角九层,砖身木檐,是南-江(即今苏州)城内重要一景,在《平江图》碑中已经刻出,现称北寺塔,仍是苏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对景。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
48、
韩世忠墓碑
韩世忠墓,在吴县灵岩山西南麓,宋“绍兴二十一年敕葬于此”。韩世忠为南宋名将,字良臣,陕西绥德人。他力图恢复中原,反对朝廷议和,于绍兴十年(1140)被解除兵权,授枢密使虚职。岳飞冤狱,韩世忠面诘秦桧,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被害后,乃自请解职,自号清凉居士,10年后病逝。妻妾白氏、梁……
49、
严家老宅
严家老宅位于吴中区木渎西街108、110、112、114号,年代为清、民国。严家花园位于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北,最初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沈德潜的寓所。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取名端园,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光绪二十八年(公元……
50、
东山民居
东山民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东山民居,又名春在楼,俗称雕花楼,原为金氏地主宅院,占地5500平方米。砖雕门楼高达9米,仿木结构,飞檐翼角,运用细砖镶嵌、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手法,遍刻福禄吉祥图案、文字及尧舜禅让、文王访贤、郭子仪拜寿等历史人物故事,是中国江南砖雕艺术代表作。主……
51、
苏州昙花庵
昙花庵位于度假区中心区渔洋山法华山北麓山坞中,昙花庵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5),相传系永乐皇帝朱棣之弟所建,历经苍桑五百余年,已破败不堪,仅遗经房几间,1987年永乐法师前来主持,集毕生积畜并募集资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重建了大雄宝殿及经间附房,使古刹焕然一新。昙花庵现有殿三间,附……
52、
光福塔
光福塔在龟山(塔山)之巅,是光福镇的标志。光福塔本名舍利佛塔,塔内原收藏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光福讲寺开山祖师悟彻和尚的舍利。光福塔呈正方形,四面七级,高25米,系砖木混合结构。塔内陈列着四十九尊佛像,八十八级台阶。塔创建于梁大同年间(535~546)。光福古镇以光福塔为圆心,有2公里的小桥流水围绕……
53、
东山地主宅院
东山地主宅院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原系金氏地主宅院,--在楼,俗称雕花楼。建于1922年,占地5500平方米。砖雕门楼高达9米,仿木结构,飞檐翼角,运用细砖镶嵌、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手法,遍刻福禄吉祥图案、文字及尧舜禅让、文王访贤、郭子仪拜寿等历史人物故事,是中国江南砖雕艺术代表作。……
54、
甪直沈家祠堂
家祠堂位于甪直镇万盛米行旧址西侧。解放后,祠堂被改为粮管所仓库。沈家祠堂规模是苏州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家祠.依次是照壁、门厅、前厅、后厅、附房、住楼。前厅面阔七间25.6米,进深11.4米,内四界前重轩后双步,前轩为一枝香鹤颈轩,内轩为船篷轩;前厅东附房面阔三间8.8米,进深8.6米,内四界前单步后双……
55、
怡泉亭
建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四月的怡泉亭,整座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构成,显得古雅拙朴。怡泉亭的平面呈正方形,宽0-一米,高约四点五米,屋顶采用歇山檐式,用八块条石合盖而成。“怡泉”为人名,冯怡泉与殷心揖是当年镇上的两位好朋友,冯对殷十分信任,外出时曾将毕生积蓄的一百两银子存放于殷处,不久冯怡泉因病猝……
56、
植里古道及桥
植里古道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植里村通往陆路的一条堤道,南北走向,全长177.75米,面宽1.4米,高0.62米,基部两侧黄石堆砌,中间留有0.5米空隙,形成泄水沟道。上铺448块宽0.32米,厚0.12米花岗岩条石。古道北端尽头就是永丰桥,永丰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南北走向。单孔石拱桥,拱……
57、
明善堂
明善堂在江苏吴县东山杨湾上湾村,是一座建筑艺术极高而又富丽堂皇的民间住宅。建于明末清初。主体建筑在东部,有花厅,大厅,主楼及左右备弄,厢房等。偏西有墙门,耳房,客堂,佛楼及花园等。各栋房屋之间有天井,库门,塞口墙相隔。 厅面三间,宽12.05米,进深八柱十架十三楗,有12.32米基本呈正方形。建筑……
58、
木渎永安桥
永安桥又名“王家桥”,明弘治十年(1497)傅潮所建,是一座由花岗岩垒砌而成的单孔石拱桥。桥全长13.7米,桥宽2.2米,桥堍宽2.4米,离水面高4.8米。拱呈孤圆形,高4.2米,厚0.38米,跨度7.8米,桥为南北走向,横跨兴福塘。四根青石桥柱和八根贯桥宫的长绞石联结酷似矩形的栏箍,从而加强了拱券……
59、
萧氏旧宅
萧宅位于甪直镇中市上塘街,建于清光绪已丑(1889)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民居建筑,坐西朝东,背园面街,屋南有一条宽仅1米,长约150米的陪弄,俗称萧家弄,屋后原为杨家花园,现已变成民宅。萧宅是甪直古镇现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古建筑之一,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全宅结构紧凑,布局巧妙,雕刻精美。充分体现了苏派建筑……
60、
甪直赵宅
甪直赵宅位于吴中区甪直东市上塘街207号,年代为清、民国。赵宅位于吴中区甪直镇。原为一路七进,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四进较完整。沿街有专用河埠,一进楼厅原为店铺,面阔五间,雀宿檐带麻叶云耍头。二进正厅,内四界前轩后步,山雾云精雕仙鹤祥云,并有抱梁云,厅中以海棠长窗屏隔。西梢间前天井内有古井;东梢原为备弄……
走遍吴中区
苏州市旅游景点
吴中区文物古迹
吴中区名人故居
吴中区4A级景区
吴中区十大景点
全部吴中区旅游景点
吴中区特产
吴中区美食
吴中区地名网
吴中区名人
吴中区A级景区名录
吴中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吴中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吴中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四大铜钟
姑苏雕楼三奇葩
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