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江区旅游
吴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41、
震泽慈云禅寺
慈云禅寺创建于宋咸淳(公元1265-1274年)年间。明正统中(1436-1449年)重建,旧名广济寺。明顺年间(1457-1464年)赐今额。中有浮屠五级,相传三国赤乌13年(250年)初建,明万历五年(1577年)寺与塔均重建。自明万历至汪康熙、乾隆、道光历朝多次增建殿宇堂轩,成为吴江市(区)内……
42、
松陵泰安桥
松陵泰安桥俗名新桥,位于吴江市松陵镇盛家厍老街区,跨新开河(又名新桥河)。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始建。盛家厍原为松陵城东南商业街区,商铺比肩而立,热闹非凡。明嘉靖年间,邑人吴淓兄弟主持开凿自吴淞江通城西烧香浜的新开河,将此城南地区分割为南北两片,新开河上建此石桥以利商业街区的通行。桥毁于咸丰战火……
43、
柳亚子故居
柳亚子纪念馆坐落在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镇黎里古镇上,东邻上海,北接苏州,南连浙江,太浦河穿过古镇,东西两头连接着巨浸分湖与京杭大运河,“318”国道及“苏同黎”公路纵横交错,“苏嘉杭”、“-沪”高速在黎里均设有出入口,交通非常便利。柳亚子纪念馆,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的优秀建筑,又是一处近……
44、
徐灵胎墓
徐灵胎墓,在吴江县八坼镇凌益村田心里。徐灵胎,原名大椿,更名大业,后以字行,晚号回溪道人,吴江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又工文辞,通晓音律、水利诸学。所著《乐府传声》一书,颇受戏曲家重视。清乾隆三十六年(1171),徐灵胎第二次进京,不久与世长逝。次年春,归葬于吴江县越来溪黄字圩(今属吴县),乾隆五十七……
45、
同里庞氏宗祠
同里庞氏宗祠位于吴江区同里镇,年代为1924年。庞氏宗祠在同里镇珍珠塔景区内,原大门在船舫浜,后门临街面河。庞氏先世由吴江庞山分支大光乡,清初始卜居同里。族人庞庆麟系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自任上倦退,斥资兴建庞氏宗祠。民国十九年(1930),庞元润将宗……
46、
慈云塔
导 游 慈云塔最早建于赤乌三年(238-251年),相传三国时,孙权将夫人尚香诓骗回东吴后,国太建塔,让公主登塔西望蜀道,寄托绵绵情思,故留下“望夫塔”的传说。介 绍 塔身六面五级,砖木结构,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塔内的第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 每逢夕照之时,登塔远眺,北望洞庭,南瞰麻溪,……
47、
禹迹桥
禹迹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东,跨古頔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桥面宽4.30米,桥全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
48、
福事桥
位于吴江市桃源镇青云村28组,跨沈庄漾。始建无考。民国13年(1924)重建。(桥额上镌有“甲子”和“里人重修”字样)梁式五孔石桥,南北走向。全长31.4米,宽2.1米,跨径20.04米。中孔跨径6.05米,中孔高3.6米。有4组排柱,排柱中为花岗石,两侧为武康石,金刚墙基本上为青石与少量花岗石砌筑……
49、
盛泽白龙桥
白龙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坛丘白龙桥村,其东为蚬子墩,西为小牛荡,所跨河面开阔。清康熙初年建。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至宣统三年(1911)告竣。南北走向,三孔拱型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全用花岗石构筑,为抗波、防坍,两头筑有泊岸。宽3.80米,长40.60米,中孔矢高5.60米,跨……
50、
端本园
端本园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大观弄底,清乾隆期间建成,同治年间重建。1980年5月3日,端本园被列为第一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因行政区划调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黎花明白柳朦胧,绿水朱栏宛转通。”《黎里续志》对端本园的美景作了形象的描写。走进端本园,亭台水榭,花木扶疏,一幅清幽诗意的江南园林……
51、
秦东园故居
秦东园故居,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北河西街,由秦氏先人秦澜伯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该宅坐西朝东,隔街临平望市河,前后三进,共有房屋17间。该宅第一、二进平屋;第三进为两层楼厅,上作居室,下为厅堂,方砖铺地,落地长窗,堂中悬有“庆善堂”匾。第二、三进之间向北侧延伸,建有平屋三间。全宅花园、院子、天井颇多……
52、
联源桥
联源桥位于吴江市松陵镇八坼社区,跨南港,连接中心街与南浩街。始建无考。清同治十三年(1874),集镇士民为利行人,捐资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梁式单孔石桥,南北走向。全长18.9米,宽3.3米,孔高3米,跨径6.6米。有石护栏,桥栏柱头原雕有形态各异的四只石狮,“文革-”中……
53、
王绍鏊故居纪念馆
王绍鏊纪念馆坐落在同里镇富观街35号,原名留耕堂,宅内有东、西、中三条陪弄进出,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的王绍鳌早年生活的地方。纪念馆以弘扬王绍鏊精神为主题,通过实物、绘画、图片等手段再现王绍鏊生前的光辉业绩。纪念馆一楼为专馆,陈列有关王绍鏊的文物、实物、图片、文字等,内容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展示……
54、
同里庆善堂
庆善堂东溪街114号。位于红塔埭在永安桥北堍东侧,建于民国13年(1924年),朝南面河,共有四进62间,建筑面积1371平方米,是“同里三初”之一陈雅初与其弟陈翰秋的祖传房产,堂名“庆善”为吉祥之意,典出《易·丰》“六五:来章,有庆善,吉”之句。庆善堂的雕刻堪为精美,在后两进楼房前天井处都有木雕,……
55、
同里世德堂
世德堂(新填街158号)位于新填地中端(新填街158号),为曹氏旧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堂名取祖辈德行世代相承之意。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世德堂创设“曹益隆”酱园,将沿街房屋改为店铺,其“白元酱油”和“本绍酒”制作工艺精良,风味独特,一时风靡乡镇,远近驰名。清末世德堂出……
56、
同里普安桥
普安桥。位于新驳岸东端,亦名小东溪桥,拱形单孔,南北走向,跨后港,初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里人顾宽、沈达重建。现存之桥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桥全长21米多,拱券跨度为7米,由清一色的花岗石砌成,观之,甚为清隽秀丽。西侧桥身上镌有“一泓月色含规影”……
57、
安德桥
安德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司前街,跨古京杭运河与荻塘河交汇处。唐大历年间(766—779)始建。南宋庆元三年(1197)重建。明清两代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桥面宽4.53米,全桥长54米,矢高9.30米,跨径11.50米。形制壮观,为吴江境内桥梁之最。19……
58、
闻诗堂
闻诗堂,位于镇西北岸,建于清道光年间,三开间厅堂,殷寿彭、殷寿臻兄弟居住。殷寿彭,道光22年(1842年)二甲一名进士,传为同治帝师。殷寿臻,道光24年进士,授编修之职。黎里的殷家因为兄弟二人苦读诗书,终得进士,将厅堂取名“闻诗堂”以铭记苦读发迹之史。闻诗堂建筑本体四至范围:南立面与北墙均宽10.4……
59、
朴泽桥
松陵镇朴泽桥俗称王家桥,在松陵镇直港村。拱形单孔,东西走向,跨朴泽港,遂称为朴泽桥,桥长13.5米,堍宽2.2米,顶宽1.85米。现桥面无栏石,除桥面石级和部分龙筋、间壁外,全桥大部分用青石构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始建,券石刻有“明嘉靖乙卯五月”七字。清康熙三年(1664)重修。1994……
60、
杨天骥故居
杨天骥故居位于红塔埭(东溪街107号)。该宅建于清末,坐北面南,共有四进,建筑面积511.21平方米,形制似船,故名“船厅”。宅主杨天骥(1882~1958年),为同盟会会员和南社社员,系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舅父。1903年,费孝通之姐、著名蚕桑专家费达生(1903~2005年)出生于此。2005年……
走遍吴江区
苏州市旅游景点
吴江区文物古迹
吴江区名人故居
吴江区4A级景区
吴江区十大景点
全部吴江区旅游景点
吴江区特产
吴江区美食
吴江区地名网
吴江区名人
吴江区A级景区名录
吴江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吴江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吴江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吴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四大铜钟
姑苏雕楼三奇葩
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