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江区旅游
吴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1、
同里古镇
AAAAA
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5中国魅力名镇前10佳”。《同里志》记载,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
2、
吴江圆通寺
AAA
圆通寺位于吴江市区西郊,在朱家圩和曲尺湾之间,占地近百亩,西依仲英大道南段,东与吴模小区相接,北靠体育路,南临江厍路,俗称“大庙”、“吴模庙”、“十样景庙”。据吴江县志书记载,该寺始建于宋淳熙年间,大约就是公元1174年—1189年之间,元代至正年间、明代洪武初年、清代康熙年间多次修箿、扩建,颇具规……
3、
同里退思园
退思园,俗称任家花园,新填街234号位于同里镇古镇区,东连丽则女学,南与退思小广场、明清街相望,西邻退思广场及古戏台,北靠南濠弄。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园建筑布局,呈自西向东横向布局,即西宅东园,与通常前宅后园的纵向布局,似有观念上的突破。宅园自西向东各分为二,共为四组。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可分可……
4、
同里三桥
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座桥统称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分别建于明、清两代。沿河青石驳岸,岸边和欢、女贞临波倒映,两岸筑有花石栏。河中船来船去、桥上人来人往,是同里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太平桥,跨于东柳、漆字两圩。桥为梁式,小巧玲珑,桥上有联一副。吉利桥跨漆字、两圩,处太平桥、长庆桥中间。桥型为拱形桥……
5、
同里耕乐堂
耕乐堂,位于西柳圩,陆家埭中段,朝东面河,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由时任南京国子监学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记。朱祥,字廷瑞,号耕乐。堂名取其号。朱祥曾因协助江苏巡抚周文襄公,修建宝带桥有功,授予他官职,朱祥不愿为官,决志归隐,引疾家居,一时达官敬重之。周文襄公、吴匏庵、赵半江、莫鲈乡俱有赠诗,莫又为之记。晚岁……
6、
嘉荫堂
嘉荫堂正门位于尤家弄中段,北门为长庆桥南堍,为柳炳南住宅。柳炳南祖上在北厍有一座宅第,名“绿荫堂”,民国8年(1919年)一场大火把“绿荫堂”化为一片废墟。民国11年柳炳南花白银二万两,购地一亩四分,到同里建宅,为纪念“绿荫堂”,遂将宅名取为“嘉荫堂”。嘉荫堂四进三十二间,环境静谧,建筑精巧,特别是……
7、
崇本堂
崇本堂(富观街18号)位于西宅别业西邻,座北朝南,面水而筑。除第三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外,其余均为民国元年(1912年)重建。占地面积518平方米,共五进二十五间。1986年7月1日【吴政发[1986]87号】列为吴江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堂名出自“崇哉,崇人之德,本哉,乃根本也”之意。崇本……
8、
先蚕祠
AA
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在古代,蚕神有着重要的地位,汉族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蚕农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所以蚕农们对蚕神进行祭祀,并衍生出许多风俗。先蚕祠是汉族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朴素雅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
9、
震泽致德堂
致德堂坐落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塘中市,梅场街34号,与江南名宅——师俭堂隔荻塘斜相对望。兴筑于清宣统二年(1910),落成于民国元年(1912)。堂主徐簾青为震泽富商,开设米行、丝经行、竹行、寿器店等。清末,他积聚颇丰,为方便经营、生活起见,将米行、丝经行与住宅建于一处。民国年间,徐簾青年事已高,将……
10、
吴江报恩寺
报恩禅寺坐落于柳字圩,位于屯村社区及西侧,据寺内碑文(碑1959年被毁)和清顺治《屯村志》记载: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唐大中二年(848年)一名为顾文通的王裔为报恩舍宅再建,占地120亩。整个禅寺由山门、石佛大殿和观音殿三部分组成,是江南五大古刹名寺(即金山寺、天宁寺、白鹊寺、灵隐……
11、
吴江文庙
吴江文庙,亦名吴江孔庙。全国最早建造的孔庙在山东曲阜,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卒,翌年即以曲阜孔子故宅立庙。汉以后历代帝王多崇奉孔子创立的儒学,敕令在京城和各州县建造孔庙。据说全国孔庙最多时达3000余座,随着岁月流逝,沧海变桑田,至今各地孔庙尚约有300座。偌大一个中国,仅存这么些孔庙……
12、
盛泽济东会馆
济东会馆坐落在斜桥街上,1986年7月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原规模较大,后因年久,其建筑或坍圮,或改建。现存建筑为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有门厅、茶厅、议事厅三进,坐北朝南,占地329.26平方米,三进均面阔三间,硬山顶,现辟为盛泽图书室。大门临街依河,当年装卸货物、迎宾送客十分方便。墙门前……
13、
吴江泗洲禅寺
“以湖东有泗洲,洲上有古寺。而钟声隐隐,逐苍茫而来也。名曰泗洲晓钟。”泗洲寺的来历,赵宽 (457~ 1505年) 则在其写的《泗洲寺重建大雄宝殿记》中说是佛教一位上乘大士名泗洲者所创建。泗洲禅寺位于芦墟镇,汾湖旁。为吴江东大门,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向南出镇不足百米过芦墟塘便是浙江,向东不足5分钟车……
14、
平望小九华寺
小九华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莺脰湖畔,四周环水,只有一座伟岸挺拔的安德桥相连。过去在小九华寺对面还有一座美丽的暮虹桥做伴。红墙碧波、晨鼓暮钟、橹声梵音不绝于耳,不失为一块佛教宝地。 小九华寺面对莺湖,莺湖是杭嘉一带的名湖,它与嘉兴南湖、杭州西湖齐名。曾引来不少文人雅士吟诗作画,如白居易、李白、杨万里、陆……
15、
思本桥
思本桥又名思汾桥,位于同里镇西南郊潦浜村的桥港里。据同里旧志记载,为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里人叶茵建造。1995年4月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吴江市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叶茵是宋代著名诗人,此人乐于善举,曾为里中修建多座桥梁,思本桥即其一,俗名思汾桥,思本取名“当思以民为本”之……
16、
同里务本堂
务本堂(新填地124号)位于新填地东首,习称“叶家墙门”,始建于明末,清光绪二十一年“清封通奉大夫、正三品封典”的叶仲甫重建。务本堂建筑保存较好,大体上一仍旧貌。坐北朝南,面街临河,前后共五进,占地约两千多平方米。一条深长的备弄,将几十间房厅隔为东、西两区。据传务本堂叶氏会看“风水”,此建筑群的形制……
17、
望湖洪恩桥
洪恩桥俗名环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望湖村,东西走向,据桥拱券题刻所载,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由当地皇甫等姓25户人家捐银72两建造。此桥距今虽已有500多年了,但基本保持原貌,除桥面石级经后人整修、局部改为花岗石外,其余均是青石构筑(明代时,江南一带常用青石来造桥,因此石材为青石系……
18、
东庙桥
东庙桥时代:宋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全桥除民国年间增置花岗岩栏石、望柱外,其他均由初建时的武康石构筑。武康石也叫紫石,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赤,原产于浙江省武康(已于1958年并入德清县),宋代及元代时,江南一带常用这种石头来造桥,东庙桥上的大部分构件为此石,可佐证其的最初建造年代确实是在宋……
19、
黎里施家洋房
施家洋房位于老街西侧的北栅西岸路32号,其样式完全是对传统民居革命性的颠覆。施家花园建于1929年。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共三进。沿街大门前一对四方细磨石子门柱,铸铁大门已失。第一进二层,清水红砖水泥嵌缝墙体,西洋式水泥细磨石子门楼,上标“1929”,房内铺西洋花卉地砖。后天井有石门楼一座。第二进二层……
20、
广福村遗址
广福村遗址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西南约3公里。遗址现存面积28000平方米,于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4年苏州博物馆考古部和吴江市文物陈列室进行了考古调查。1996年配合广福村基建,苏州博物馆考古部和吴江市文物陈列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主要文化遗存为马家浜文化(晚期),距今6000多年……
走遍吴江区
苏州市旅游景点
吴江区文物古迹
吴江区名人故居
吴江区4A级景区
吴江区十大景点
全部吴江区旅游景点
吴江区特产
吴江区美食
吴江区地名网
吴江区名人
吴江区A级景区名录
吴江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吴江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吴江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吴江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江苏四大铜钟
姑苏雕楼三奇葩
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