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长乐区旅游
长乐区文物古迹介绍
21、
五峰山龙泉寺大殿遗址
五峰山龙泉寺大殿遗址(唐,古遗址)位于长乐区五峰山南麓。龙泉寺大殿始建于南朝梁承圣三年(554年)。唐百丈禅师落发于此,建法堂,立石柱,唐懿宗赐名“龙泉”。寺坐西北向东南。五代后晋天福、明万历、清乾隆年间均有重修,现木构均已毁,存16根梭形大石柱、覆莲花柱础,均系唐代原构,并保留有宋石质瓜棱柱残件、……
22、
南阳陈氏祠堂
南阳陈氏祠堂位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市江田镇友爱村。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前后3进,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一进为门厅,中间设戏台;二进为主厅;三进为祭祖厅。祠堂牌匾、楹联众多,其中有御赐“家传孝友,世笃忠贞”匾,以及其它众多历史名人如明大学……
23、
高应松故居
高应松故居原系南宋爱国忠烈高应松故居,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1999年重修。宅第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达899平方米。土木结构,共三进,前有影壁、门楼,大门门额书“枢密第”。第一进仅存建筑基础,第二、三进完好,均为面阔七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式屋顶。第三进后有花坛一座,传有高应松……
24、
高应松祠堂
高应松祠堂位于长乐市古槐镇洋布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知县王遵道建,全称“锦屿高氏忠烈祠”。清代及民国时期均有修葺。前后两进,保留明代祠堂建筑规制,尚存牌匾10余块。1986年,长乐县(今长乐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
25、
和平街陈氏民居
和平街陈氏民居(清,古建筑)位于长乐区和平街。该建筑为明兵部右侍郎陈省府第“司马第”建筑群之一。清代由长乐著名海商陈利事购置后重建。民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80平方米,前后共四进,均为穿斗屋架,西侧设有书斋。该民居规模宏大、用材精良、雕刻装饰精美、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26、
文石登文道码头
文石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区潭头镇文石村,登文道码头始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明万历、清乾隆、光绪几度重修。登文道是明清时期长乐重要的码头渡口,是长乐学子进京考试的必经之路,也是长乐商客出远洋的始发地。登文道坐北向南,伸入江中,长百余米,每块条石长4米,宽1米,现存条石16块。登文道码头是研……
27、
东关司马第
东关司马第位于长乐区吴航街道东关社区司马巷北侧,司马第为陈省居所,俗称官厅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陈省,长乐县古槐人,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历任浙江金华府推官、山西道御史、后巡按山海关、湖广、大理寺少卿、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后部右侍郎等职。司马第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574平方米,并排……
28、
长乐太平桥
长乐太平桥位于长乐市区东关的汾阳溪上,始建于唐代,明代、清代两次塌毁,毁后均得以重建。桥身长8米,阔5米,桥畔有记录造桥的明碑1块、清碑2块。现为长乐市级文保单位。……
29、
陈谨墓
陈谨墓背倚营前洞头山麓,俗称状元墓。罗(罗源)长(长乐)高速公路与状元墓擦肩而过。陈谨墓占地数亩,规模宏伟。在花岗石桌后壁上镶着一块洁白如玉的大理石,镌刻着由徐阶撰写的墓志铭,赞其“器识纯粹,致力学部,为闽之光”。可惜年代久远,字迹剥落,有多处文字无法辨认。墓埕前硕大的花岗石横栏,刻有“渊渟岳峙”四……
30、
琴江孝友坊
琴江孝友坊位于长乐市琴江村北门大街中段,为清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为褒奖赖通照孝亲爱友而建的石牌坊。2013年6月公布为长乐市不可移动文物。坊分三层,坊顶雕一石葫芦。上层刻有双龙合抱“圣旨”一面,两侧立有龙柱各一;中层三面石板,中书“孝友”二大字,左书“福州驻防汉军正黄旗通奉大夫赖通照立”,右书“同……
31、
南雁山闽江口南岸炮台
南雁山闽江口南岸炮台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猴屿乡象屿村,年代为清。地处闽江南岸,与北岸亭头北雁山炮台对峙。清顺治十五年(1658)筑,光绪十年(1884)甲申中法海战中被法军所毁,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筑。抗日战争时期,又遭日军飞机轰炸。现存炮台有二处,一处是基山寨西侧的东口炮台,又称里岸炮台,为平射……
32、
登文道码头
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市潭头镇文石村北侧海边,为郑和到长乐修建天妃庙时登陆的地方。码头由条石铺成,长约99.73米,最宽处有3.44米。登文道码头也是古代长乐客商出远洋的始发地,也是本地读书人进京赶考的出发港。读书人若中举返乡,便捐一块石头,并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就是“登文道码头”名字的由来。……
33、
谢肇淛墓
谢肇淛墓位于福州城南35公里处长乐市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麓,占地195平方米。明崇祯十年(1637)修建。墓坐东向西,背倚大象山,面向闽江,两侧小丘,前有溪水萦绕,周围果树成林。墓埕地面为三合土和石板铺筑,封土夯筑。墓埕宽8.4米,墓埕至墓室深13.7米。封土前有祭台,台上建碑亭,内立一墓碑,高1.9……
34、
闽海战役松下抗敌遗址
闽海战役松下抗敌遗址位于长乐市松下镇松下村大王山麓。1941年4月19日,日军48师团所属400余众官兵由长乐牛头湾寨下滩登陆,向福清方向窜犯。松址乡副乡长陈俊盛组织丁壮联合松下水警分队警兵在日军必经¬之道——鹿山北岭头与日军浴血激战,陈俊盛等三十一人壮烈牺牲。1943年3月各界在松下大王……
35、
罗零基点
罗零基点(清,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长乐区营前闽江南岸,包括清代罗零基点石刻、当代罗零标石。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为确保航运安全,清政府在闽江口下游设立验潮站,1866年起,由德国工程师对闽江口下游水位和流量进行系统观测,确定了闽--星塔段最低水位的固定观测标记,即罗星塔零点,简称罗零点……
36、
《天妃灵应之记》碑
《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郑和碑”。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监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1……
37、
营前新街
营前新街位于长乐市营前街道,为1928-1933年间,由福建辛亥革命先驱、时任福建省农工厅厅长的黄展云所创建的模范农村——“营前模范村”的一部分,现余38间。1929年,黄展云发动农民改造闽江河滩,打入木桩填土为地,不占用一分农田,建成了一条大道,道路旁盖起一色两层高的楼式店铺,形成全新的商业街,即……
走遍长乐区
福州市旅游景点
长乐区文物古迹
长乐区红色旅游
长乐区名人故居
长乐区十大景点
全部长乐区旅游景点
长乐区特产
长乐区美食
长乐区地名网
长乐区名人
长乐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乐区A级景区名录
长乐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长乐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长乐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长乐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八批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