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象山县旅游
象山县文物古迹介绍
21、
贺威圣烈士墓
贺威圣(1902—1926年),乳名凤宝,字刚峰,号薏农,本县海墩村人。一九二○年去上海求学,一九二四年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冬回家,先后发展王家谟、杨白、范船僧、赵文光为中共党员,并成立党支部。先后担任“上大”临时委员会领导成员、上海闸北区委书记等职。北伐初期,调任中共杭州地委书记,策动浙……
22、
欧阳桥
儒雅洋欧阳桥,民国。位于儒雅洋乡儒雅洋村东北约2.5公里西沙岭之西坡岭脚。为三孔乱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溪上23米,桥上24米,宽4.5米,东首引桥长11米,西首引桥长9米,桥面用鹅卵石铺砌而成。 据民国《象山县志》记载,“欧阳桥,县西35里,西沙岭下(案嘉靖志)县西四十里,旧名儒雅洋桥,成化时重……
23、
西寺
此寺始建于南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四二五年),为浙东禅院之一。宋治平二年(公元一○六五年)改称“等慈禅院”。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一三九一年)被立为“丛林”。嘉靖四年(公元一五二五年)重建。后寺废,至清代,僧会司、支云等又重建,俗名西寺。民国时,释明跃、传常等又相率修建,逐形成较为完善之佛教寺院。 解放……
24、
东门灯塔
东门灯塔位于象山县石浦镇东门岛东南,由任筱和、任筱孚兄弟(称二难先生)于1915年出资建造,后被烧毁,1919年,任氏兄弟与延昌纪传长等筹资重建。灯塔由塔基、塔身与灯室组成。塔基用条石砌筑;塔身三层,圆柱形,用石块拼接构筑而成,内径2.13米,外径3.7米,塔高5.44米,内部设旋转楼梯,通往塔顶;……
25、
大百丈岩画
大百丈岩画位于象山县鹤浦镇大百丈村坑门里山北面山腰,临坑门里溪而刻,面积达20多平方米。岩画内容丰富多样,可辨认的有神像、鱼、船、驴等纹饰,线条简洁、流畅,造型准确、生动,但部分纹饰已模糊难辨。岩画具体年代尚不确定,根据元宝船的特点初步推断其为宋元时期作品。众多不同纹饰组合在一起有何含义需进一步研究……
26、
北渔山灯塔
北渔山灯塔位于位于猫头洋的东部,象山县石浦镇东南25海里的渔山列岛,北渔山山巅,中国领海线基点,是我国最东面的一座国家一级灯塔,有“远东第一大灯塔”之誉,成为国际航标。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成,塔身呈圆台形,生铁所铸,塔高16.9米,直径4米。 1944年灯塔灯器毁于战事,民国36年(1947)……
27、
白龙潭--蟹厂武圣庙民俗遗址
白龙潭--蟹厂武圣庙民俗遗址位于象山县鹤浦镇樊岙水库龙潭坑及蟹厂村武圣庙。 该遗址原为百姓遇旱灾祈雨之处。逢大旱,由地方官员组织亲自祈雨,场面壮观,远汲宁海等邻近县求雨百姓,每在此时,广大民众脚穿蒲鞋,身着胡进士官袍,至蟹厂武圣庙连做三天三夜水陆道场,忏文焚于白龙潭,白龙化身白蛇请往旱地,雨后送还放……
28、
吴乾养墓道石刻
吴乾养,号绿野,本县人。据道光《象山县志》记载,他“三岁而孤,克自树立”,由乡荐任星子县县令。三年后,以政绩升钧州知州。后以劳卒于官。又据樊家桢《象山县志志文存疑》记述,星子县令吴乾养墓在县东二十里三角地。原墓道在三角地东边坟地山脚下,长约五十米,宽约八米,有石人、石马等石雕四对八具,等距排列于墓道……
29、
金鸡山炮台
金鸡山炮台坐落在金星金鸡山村前的金鸡山顶。据考证,炮台为清代建筑。民国《象山县志》载,金鸡山设有隘口,委官一员,配兵三十名。炮台东南临石浦港,与高塘岛隔港相望,扼守三门口海道,地理位置险要。炮台台基呈长方形,占地约118m2。台身为梯形,高3.8m,东北西南两面底宽8.5m,顶宽7.6米,西北、东南……
30、
欧家新祠堂
墙头欧家新祠堂,清末兴建,民国三年竣工。位于县城西8.5公里墙头镇墙头村西面。建筑具有晚清风格,保存较完整。正堂七开间,明间抬梁式,次间、梢间均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六柱落地,脊檩下饰花篮悬柱,抬梁上为花篮式瓜柱,檐廊柱间卷棚式曲椽,檐柱梁枋雕饰戏曲人物及花卉。两侧三开间厢楼。戏台正方,台柱前两柱上……
31、
励氏宗祠
建于明代,清代以后都有局部维修。平面总布局为纵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天井、山门、戏台、正殿,左右天井,两侧建厢房。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大门,高2.34米,宽1.88米。门额石匾题“励氏宗祠”,左右石联镌“当时声名重魏群郡”“迄今支派衍东溪”。山门、正殿皆通面宽27.9米,七开间,正殿明、次……
32、
姚家山遗址
姚家山遗址发现于1991年2月25日,分布在丹城镇姚家山村西,简易公路路北的西山岩头南坡为主的整座小山丘上,西与塔山遗址相距约0.5公里。已经数次调查勘探,范围大致确定,性质与塔山遗址类似。某些迹象表露,与塔山遗址关系紧密,有可能是塔山遗址的东向延伸,但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故其内涵有待将来的考古发掘……
33、
丹山井
该井相传为秦代方士徐福所凿。梁代陶弘景炼丹于此,并投丹于井,故名丹井,俗称丹山井。又因“井水清澈甘美”,以瓮瓶貯之,即有水珠透瓶而出,故有“透瓶泉”之别称。井体石砌,圆形。据史志记载,原石井栏围于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为濮阳吴处士琢置。但现存之石井栏已非原物,为一六角形青石井栏……
34、
公屿烽堠
公屿烽堠位于象山县爵溪街道东的周家山小山顶上。该台1999年调查确认为清代建筑,是爵溪所管辖之烽堠之一,与城西另一烽火台(无存)成犄角之势,为防倭报警而设。目前建筑实体基本完好,背山面海,视野宽阔,台基近方形,占地约一百平方米。台身呈梯形,四面乱石砌成,内实泥土。台高5.6m,东西两面底宽各10m,……
35、
陈岙青瓷窑址
窑址在黄避岙东塔村陈岙黄大山脚,两窑并列,窑头朝西,面临象山港,窑尾朝东,顺山坡而上,各长约五十米,宽约五米。两窑南侧有圆形工场一处。 据史籍记载,此窑在当时有重要影响。所产青瓷质地简朴,色泽滋润,是我国唐代著名越窑窑场之一。一九七四年十月,经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省文管会等实地考证,确认此窑……
36、
《钟郝遗徽》石亭
该石亭座落在月楼岙村北路口,建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3年),为一正方形四柱两层全石建筑体。正面朝南,额刻“钟郝遗徽”四字,四柱刻有楹联,亭中立一石碑,高173cm,宽82cm,厚18cm,上刻“坤德永员”四字,款为“浙江巡抚部院、布政使司,宁波府正堂,象山县正堂所立字样。据民国《象山日志》记载,该……
37、
金山书院
书院前身为许氏崇德义塾,清道光十八年(1828年),由许超昆季创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已衰落,同知杨殿才会许氏后裔商议,咨禀上宪,将义塾修整,改额为“金山书院”。民国时,又改为“敬业高级小学”。解放后,定名“石浦小学”。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随父亲在此就读。现金山书院存“敬业堂”主房和后楼五开间一……
38、
象山庆丰桥
据车岭《张氏宗谱》载,该桥始建于明嘉靖前,原为木结构建筑,桥上有屋三五间。后两次被洪水冲毁,屡毁屡建。现存之三孔两面宽0四米,以石板铺设。桥墩高二点八五米,用条石砌成。桥面两边搁石梁,两侧设石栏板。石栏板左右各三块,高四十四厘米,厚十六厘米,内侧均有麒麟、凤凰、花鸟等雕饰。东面中间栏板外侧刻“庆丰桥……
39、
沈家洋牌坊
沈家洋牌坊位于象山县贤庠镇沈家洋,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为旌表坊。石结构,重檐歇山顶。通面宽5.4米,正门高5.1米、宽2.1米;侧门高3.7米、宽1.25米。圣旨碑上刻有“圣旨”二字。枋上镌“瑶池冰雪”。题“为故儒士沈在缙发妻王氏立”。背镌“景明”、“节郎”两额。正背面皆有精细的动物、云……
40、
延昌宋皇宫
延昌宋皇宫位于象山县石浦镇延昌老街31号,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中期建筑,由倒座、大殿和两厢楼组成,砖木结构,硬山造,除戏台外基本保存完整。大殿五开间,进深八架,用材粗壮,梁架结构及柱基较具特色,梁、枋精雕细琢,石刻线条流畅,县内罕见,体现了较高的建筑工艺。相传该建筑是为纪念南宋小皇帝赵昺而建,人文……
走遍象山县
宁波市旅游景点
象山县文物古迹
象山县红色旅游
象山县名人故居
象山县4A级景区
象山县十大景点
全部象山县旅游景点
象山县特产
象山县美食
象山县地名网
象山县名人
象山县A级景区名录
象山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象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上一页]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