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浚县旅游
浚县文物古迹介绍
1、
浚县兴国寺
太平兴国寺(简称兴国寺)坐落于浚县大伾山,其寺名是北宋皇帝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太平兴国”赐封的,如今它至少有1030岁了。和其他的皇家寺院相比,太平兴国寺犹如隐居的高士,深沉清寂。庙宇犹如山林的眼睛,-出山的意韵、山的文化精神。一座山,因为有了庙宇,更显山林的静谧与辽远。林立的庙宇道观给大伾山增添了……
2、
浚县碧霞宫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为省级重点文物……
3、
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
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浚县城西的卫河岸边,有一段建于明代的古城墙,它历经600多年风雨依然保存下来,见证了浚县这些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卫河沿岸的古城墙两边,随处可见的是砖石瓦砾,这是浚县启动古城墙保护开发工作后,对城墙两边的违章建筑和与古城墙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进行了拆除。“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
4、
小艾庄遗址
小艾庄遗址遗址在县西22公里小艾庄村西1公里处。系一台地,南为小沟,东为古河道,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米,面积7000平方米。经考察,为一处龙山至商代文化遗址。1973年4月23日至5月1日,安阳地区文物训练班在省博物馆专家指导下,对遗址进行试验发掘。发掘结果表明,文化遗存分6层,1、2层为……
5、
浚县忠烈祠
忠烈祠忠烈祠在小姑山北端“忠孝祠”(元末浚州知州王士元及其子祠)之左。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次年勒石记其事。明末,李自成举义,势若燎原烈火。农民军委马世聪为浚县知县,治理浚地。李化桂“惊闻煤山之音,缟素痛哭,誓诛凶逆”,与刘尚信、刘伟施、王化远、王元祯谋刺马世聪,与义军对抗。事泄,李化……
6、
浚县天宁寺
天宁寺座落于大伾山东山腰,始建于北魏(386—534年),以后历代曾数次重修。天宁寺历史悠久。元代以前,天宁寺名大伾山寺,座西向东。明代始称天宁寺,改为座北向南。清道光年间又改为原座向。现有殿宇30余间,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道光间建山门5间,门额横书“天宁寺”三字。门前是平台,台下有“七十二磴……
7、
大伾山古建筑群
大伾山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文物古迹荟萃。唐宋以来,历代寺庙亭阁星罗棋布。现存古建筑群9处,王阳明、王铎历代名人摩崖题刻460余处,古柏426株,新建景点4处。山门在伾浮路东端大伾山西麓,为仿汉阙式,面阔16米,高9米,山门座东向西对称分布,两端为仿汉石阙,两层单檐平顶,中以敞廊顶相连。坊额悬挂书法……
8、
高真观三清殿
高真观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新镇镇大屯村马行。据观内遗存文物和碑文知,此观始建于宋金年间,为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人、万乘国师丘处机栖身之所。观以真人得名。高真观坐北向南,原观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殿宇楼阁40余间。建国后,高真观被学校占用,大部分建筑在1971年被拆,仅留三清殿得以保存。2002年8月,浚县……
9、
西街村传统民居
西街村传统民居位于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年代为清。西街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在元代已现雏形,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西依交通要道大运河(卫河),南有供人祭祀的浮丘山,村内“古时官道”纵横,600年来,该村一直是浚县的行政、经济、商业、文化中心,为浚县的社会发展起……
10、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位于浚县屯子镇原厚村。年代为1940年。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卫西指河南省卫河以西、平汉线以东。现河南浚县、汤阴、淇县、淇县、汲县、延津五县。约4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抗日战争时人口120余万。卫西是是连接南北交通以及冀鲁豫、太行两大抗日根据地的咽喉地带。抗……
11、
白寺村古民居
白寺村位于浚县县城西9公里火龙岗上白寺山东部山坡,东临共产主义渠,南傍明代长丰渠,居山傍水,风景秀丽。白寺村于2016年12月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村寨内至今保持浓厚的历史韵味和古朴风貌。大量青石砌筑的传统民居集中连片,随山坡地势而建,从山麓递进山顶。院落多为石砌四合院,临街建有过道门楼。房屋……
12、
浚县恩荣坊
浚县恩荣坊年代为明,位于浚县卫贤镇,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当地人又称“牌坊摞牌坊”。1963年6月,浚县恩荣坊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三间四柱五楼式的青石建筑,就是恩荣坊。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是当时的皇帝为了奖励孟楠家一门三进士而赐建的牌坊。牌坊……
13、
黎公祠
黎公祠俗谓子贡祠,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县刘台创建。张肯堂重修《浚县志》载:子贡祠“在南门内街东,知县赵建极重修。”清曾振宗、马日暄纂《续浚县志》载:“端木夫子祠前地基三亩六分,价银五十两,乾隆二年(1737年)知县陈国柱捐俸置买。又(建修)大门三间,照壁一座,栅子贡祠(1932年摄)栏门三……
14、
鹿台遗址
鹿台遗址遗址在县城西24公里刘寨与申寨间,西、南濒淇河,面积100余亩。因年深日久,遗址被分割成六块台地,从东向西排列有序。该遗址系新石器时期至两汉文化遗存。观其四周断崖暴露遗迹,可见文化层堆积,厚约3米。上层为两汉文化,次为周、商、龙山及仰韶文化。内含丰富,白灰石房基叠压数层,尚有灰坑、红烧土……
15、
申屯遗址
申屯遗址遗址在县城西北32公里申屯村西南,系一高约10米之台地,南北长200米,宽90米,面积18000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内涵丰富,从西部断壁处可见文化层堆积层次。地表层散存大量绳纹、篮纹、方格纹、素面泥质黑陶及灰陶片。出土器物有豆柄、鬲腿、鼎足、石钵、石铲、砺石、鹿角、蚌镰,兽齿等。耕作层以……
16、
陇西尹公浮屠
陇西尹公浮屠 唐 浚县 陇西尹公石塔,也称尹公浮图,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大赉店镇原浚县西北二十五公里,座落在大赉店乡大八角村南原真武庙遗址上,现移至浚县浮丘山碧霞宫院内,即迁到浚县博物馆。 石塔建于唐天宝九年(751)。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石塔,高约四点五米,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
17、
吕祖祠
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面积5600平方米.主要建筑布于一轴线上,巧妙连接,浑成一体.崖壁凿洞,洞内凿就石桌与吕洞宾坐像.洞口阴刻吕祖祠。 祠左侧山径曲折优美,历杏花岩,经张仙洞,过云渡桥,达吹月岭上之圆门。门上砖雕纯阳洞天。附近崖壁布满诗词题记山河一望、步虚声、第一峰、东皋舒啸、怀禹等题……
18、
浚县千佛寺石窟
从残存碑刻和清代碑记考稽,千佛寺当建于胜唐。因寺内有千佛洞而得名。窟之洞有佛像千余,故称千佛洞。内供三世佛,仰覆莲花须弥座,洞壁有唐代唐高宗、武后年间的题词,洞口有书法家程淓题佛国二字。洞前有卷棚顶拜殿为清代所建。千佛寺前院,有一孤山有石峰,高约4米,面积150平方米,南北两端凿石阶数级。供游人攀登……
19、
黄湾遗址
黄湾遗址遗址在县西南25公里卫李庄村西0.5公里处。南、北、西三面为淇河环绕,形如三角洲,俗传此地为殷纣时黄飞虎故居,故名黄湾。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系内涵丰富的仰韶至龙山文化。从断崖处可以看到厚2.5米的文化层。龙山层较厚,直接叠压在仰韶层上。其陶片多为泥质,少量……
20、
常仙甫故居
浚县国防教育基地—常仙甫烈士故居,位于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是著名抗日爱国志士常仙甫烈士 一生从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活动和牺牲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存的两间瓦屋,是“中共卫西工委”的办公旧址及地下党有关领导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室内现存木桌、木椅、木床就是当时使用的家具。瓦屋前面原有三间堂屋和……
走遍浚县
鹤壁市旅游景点
浚县文物古迹
浚县4A级景区
浚县十大景点
全部浚县旅游景点
浚县特产
浚县美食
浚县地名网
浚县名人
浚县A级景区名录
浚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浚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