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旅游
南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云根书院
云根书院云根书院位于政和县城南青龙山上,临近烈士陵园,每日都有众多政和及外地游客登临书院。新建的云根书院,远远望去,规模恢宏,蔚为壮观;书院建筑群是仿宋建筑风格,体现理学文化,格调高雅,风貌独特,古色古香。沿着石阶往上走,首先见到的是高高矗立的牌坊,书院内建筑群的主体有朱子阁、先贤祠、天光云影楼、碑…
松溪奎光塔
奎光塔屹立于县城西郊,松溪河与浦赛公路交汇的虎头岩上。《松溪县志》记载,它始建于宋咸淳年间(1274年前后),清道光五年(1825年)重建。这座古塔为七层六面,高二十三米,从下到上,都用青砖砌成,每隔一层用白灰粉刷,形成了黑白相间的景观,格外醒目;底层南面开有拱门,内设旋式石梯,可盘旋而上,直抵顶层…
开平寺
开平寺坐西北朝东南,中轴线自东南向西北,寺院三面环山,左山高,右山低。其山势正如古语说的“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抬头望”。后山古木苍林,景色清邃秀雅,寺前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堪称洞天福地。开平寺历代高僧辈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中少年出家于开平寺的虚云法师最为著名,他少年在此成学,先后行脚全国各地和东…
建瓯光孝寺
建瓯光孝寺建瓯光孝寺----八闽著名佛寺之一,原名“南山光孝寺”,位于建瓯市城南约1公里处。铁狮山麓,建溪之滨,是福建省一座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环境清幽,景致雅奇,名闻中外的十方大丛林的古刹大寺,是游览、谟拜圣地。光孝寺始建于六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唐称“隆兴”,北宋称“景德”,“天宁”…
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
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位于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平路下山西侧山腰,坐东北朝西南,呈小“八”字型,碑高为0.6米,宽0.4米,墓两侧壁以方砖水泥筑砌,石碑上碑文竖式楷书“革命烈士江老魏墓”,立碑时间1953年12月重修,立碑单位建瓯县人民政府…
和平书院
从开科取仕以来,和平出了13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这与已有千年历史的和平书院密切相关。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通往和平书院的青石板路,许许多多的和平学子就是通过这条路成就了功名。和平书院始创于后唐,创始人黄峭(871年-953年)。唐时,黄峭之父从河南到邵武做官时,发现和平水向西流,非同一般,因此把家…
麻沙蔡氏大宗祠
蔡氏大宗祠建阳蔡氏梓里,自唐至今已有1100余年。它坐落在麻沙镇水南村,原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座古建筑。二00三年进行全面翻修。宗祠大门保持原有的砖砌古门,书匾蔡氏大宗祠,大门两边红墙上浮嵌钛金镀制的由南宋理宗皇帝为表彰蔡元定、蔡沉著书有功而御书的西山、庐峰巨字。用细石砌成的石阶直通九贤堂。正中建大红…
水源钱团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
水源钱团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位于水源乡钱团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水源乡钱团村北侧后山林的半山坡之上,坐西北朝东南,长8.5米,宽8米,面积68平方米。平面呈“凤字形”,墓缘及墓坪均用水泥刷成,墓缘呈六柱五间五层式,正中嵌砂质岩石碑一块,行书阴刻“三野十兵团战士山东籍于一九五零…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约2千米远的建瓯至迪口镇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东北,长7.5米,宽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侧,从左至右分立革命烈士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的合葬墓…
迪口西坑游章华、游仲铭、游吓生烈士合葬墓
迪口西坑游章华、游仲铭、游吓生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西坑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西坑村西北侧300米处,坐东北向西南,长6.8米,宽7米,面积47.6平方米。整体呈“凤”字型,墓丘壁以水泥筑砌,墓前立三个石碑,自左向右分立阴刻游章华烈士、游仲铭烈士及游吓生烈士墓碑,墓碑均高约0…
天心永乐禅寺
天心永乐禅寺,深藏于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刹。初建时称为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坐落于武夷山方圆120里的景区范围中心,故名。名刹的建筑在明清之际就曾辉煌一时,当时寺庙的中轴线上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库房、斋堂、禅堂、客堂、香客楼等,两侧建有三层重楼的钟楼,…
锦屏水尾桥
锦屏水尾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岭腰乡锦屏村尾的乐平溪上,是政和境内保存完好的伸臂式平梁木廊桥。该桥创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因年久破损,上世纪80年代初曾进行过一次修葺,现有建筑基本保持旧貌。该桥长26.2米,宽5米,净跨20.2米,孔高4.8米。桥廊屋高4.75米,悬山顶,抬梁穿斗式…
下坊李氏宗祠
下坊李氏宗祠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金坑乡金坑村下坊自然村西侧,始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砖木结构,坐西朝东,平面呈长方形,建筑本体为单进合院式建筑。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家族第一代始祖李四六宋代迁徙于此。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建有天井、前厅、天井、正厅、过雨亭、后厅。总面阔22米,总进深31…
古山谌氏宗祠
古山谌氏宗祠位于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沿山镇古山村东南方向,方向55度,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建于清道光丁亥年,多次修缮。建筑本体单进合院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总面阔12米、总进深24.5米,面积为294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建有门楼、戏台、天井、正厅。四周围以一字叠落式风火墙。门楼为四楼七间三门一…
黄氏峭公祠
黄氏峭公祠为四合院式天井院,坐东北,朝西南,砖木构,硬山顶,三山式斗砖封火马头墙,穿斗式构架,单进厅,面宽五间,为18.7米,进深28.1米。时代风格明显,古朴且具地方特色。黄氏峭公祠的价值:黄峭作为晚唐五代的一位历史人物,创办书院,造福桑梓,培育人才,教育子孙不靠祖荫,自强自立,晚年时毅然分遣诸子…
湛卢书院(杨氏书室)遗址
湛卢书院(杨氏书室)遗址位于松溪县茶平乡湛卢山—续贤庵,元代,长约25米、宽约20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据《县志》载:湛卢书院乃元朝杨缨所建,清嘉庆六年(1801年)失火,烧成废墟,仅留下金钟一个,钢炉一口,由吴屯杨姓保存下来,清同治十一年四月(1872年),由杨钟铭等向本族劝募银元重建,民国…
湛卢山清凉寺
湛卢山中有清凉寺,建于唐中宗神龙年间,历经修缮,今犹完好。佛阁经堂,飞檐逐云,既入山门,顺回廊直入大雄宝殿,两厢及后院为游客休憩之所,凡九十九间,处处相通,可容千人住宿。每逢盛夏,远近游客,不顾劳累,翻山越岭,策杖攀藤,兴致勃勃,来此探胜。宋元符二年,为纪念县人周才在山上祈雨,在旧址上重建,经历代扩…
南源寺
南源寺,原名中山寺,位于邵武市西南10公里的高南村。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闽北重要的寺院之一。原址在詹坛窠,始创祖师为威山和尚。明晚期,肯拙埕公和尚迁建至今址,立名南源寺。之后还进行了多次修缮、扩建。寺内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钟楼、鼓楼、法堂、藏经阁等,计100多间。清康熙、乾隆间,朝…
吟室遗址
吟室遗址位于松溪县茶平乡湛卢山腰,宋代,长约30米、宽约20米、建设面积约600平方米。据《建宁府志》记载:“湛卢山,在松溪县南。连亘东关、杉溪,二里及政和界。山形峻峭,常有云雾浮其上。山为湛王铸剑之所。”朱熹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尊古礼前往政和祭扫祖墓,在湛卢山筑室,读书其中,称吟室。…
下坂桥
下坂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王大厝村下坂自然村的当溪上,为典型八字撑木拱廊桥。创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十月,光绪十一年(1885年)八月重建,现建筑为1987年6月重修。该桥长37.5米,宽4.5米,拱跨18.5米,高出水面7.5米。桥屋为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桥廊设48根立柱,…
走遍南平市
福建省旅游景点
武夷山市旅游景点
邵武市旅游景点
顺昌县旅游景点
浦城县旅游景点
政和县旅游景点
延平区旅游景点
建瓯市旅游景点
松溪县旅游景点
建阳区旅游景点
光泽县旅游景点
南平市文物古迹
南平市红色旅游
南平市名人故居
南平市博物馆
南平市十大祠堂
南平市4A级景区
南平市十大景点
全部南平市旅游景点
南平市特产
南平市美食
南平市地名网
南平市名人
南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平市A级景区名录
南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南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南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南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