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阳市旅游
丹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练湖闸
“练湖闸”位于丹阳市练湖东南角,系钢筋混凝土五孔泄水闸,民国24年(1935)11月,由江苏省建设厅江南水利工程处设计,陈宏记营造厂承包建设,民国二十五年(1936)7月竣工投入使用,闸分五孔,每孔宽2.5米,闸墩高3.3米,全闸长17米。闸门为木制,钢筋混凝土底板,启闭方式为手动摇螺杆启闭,闸东有…
眭氏节孝坊
眭氏节孝坊位于丹阳市延陵镇柳茹自然村中,牌坊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为表彰柳茹村贡荫三之妻眭氏而建。节孝坊东西向,为四柱三门式,高6.6米,宽7.4米,由青石、花岗岩两种石质组成,三门呈品字。坊柱间、青石坊上雕有花纹图案。节孝坊上层嵌竖“圣旨”牌,中层为“节孝坊”,下层字牌直行刻书“旌表处士贡荫…
通泰桥
通泰桥又名永泰桥,俗称麻巷门桥。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民国八年(1919年)重修,为花岗岩质地单孔石拱桥。坐落在市区新民东路,南北面的护城河上。桥东西向,桥高8米,桥宽为8.7米,桥基座下半部由青石砌成,上半部为花岗岩石,桥面由花岗岩石台阶形铺成。桥面中心有左右两条条石独轮车道,桥栏…
解放日报社旧址
解放日报社旧址位于丹阳市云阳镇荆城村,原为王姓祠堂,二进二院,砖混结构,坐北朝南。《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中央机关报,1947年3月27日停刊。1949年4月,经党中央批准,《解放日报》改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上海市委机关报,4月下旬,为解放上海,随…
贡氏宗祠
贡氏宗祠于柳茹村中,现存祠堂建于清代,原为三进,1972年因扩建小学前后进被拆,只留中进。2005年恢复前后进。三进房屋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进深九檩,面阔24.3米,进深10米。祠堂为纪念村中贡姓祖宗贡祖文而建。贡祖文(1103—1182)南宋人,曾任武德大夫都总将军,秣陵关总镇,与抗金名将岳飞为挚…
海会寺藏经楼
藏经楼位于丹阳市丹凤南路市委党校内。该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僧正善募建,原名海会庵,万历四十二年敕赐今额,并颁大藏经卷,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大殿焚毁,僧宝相募建,太平天国时又毁,住持僧上升,宽鸿募建,现海会寺仅存藏经楼一座。一进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上下2层。面阔30米,进深8…
丹阳九十九间半
该建筑位于陆家村中,为当地陆姓先祖,建于清代中期,原建规模为三进正房,正房北、东、西约有三排长附房包围,三排附房平均十二间一排,南西为-墙及大门,故俗称“九十九间半”。现存三进正房及东、北两面附房。砖木结构,规模很大,现存占地面积约1650平方米。第一进只剩残部,第二进为明厅,抬梁式梁柱结构,用料粗…
老西门桥
老西门桥又名宝成桥,俗名西门大桥,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当时由知县韩万象建造,原为拖板桥,清康熙二十一年宝成桥圮,知县吴之彦重修,清代雍正、光绪年间及民国时重修多次。该桥横跨在西门护城河上,桥东西向。桥长约36.6米,宽约6.3米,高约12米。桥基由青石块砌成,桥栏及桥板民国期间用混凝土浇铸重修过。…
束锡琦民宅
束锡琦民宅位于丹阳市埤城镇门楼村下门楼自然村。该建筑建于清代咸丰2年。座向西南,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12.5米,分布面积为505平方米。房屋为4进。第一进三平小间,进深6檩,方形水磨砖铺地,第二进三开间,进深七檩,东西山墙,保存较好。方形水磨砖铺地,天井地面为长方形青石块铺地。第三进进深七檩,上下…
望褚桥
望褚桥位于丹阳市皇塘镇下琴行政村绕云岸自然村西。横跨在南北流向的越渎河上。桥为石板板,花岗岩石质地,桥东西向,桥两边基座上由青石块叠砌成。桥柱为二组三块长条花岗岩石竖立成。桥面由三组三块长条形大理石平铺成。桥两边有“望褚桥”三字。桥两边基座倾倒塌陷。桥长12.4米,宽1.8米。据光绪年丹阳县志介绍,…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位于丹阳市埤城镇祈钦村六都自然村。该建筑始建于明代,据村民所叙述,陈家祠堂为纪念宋代“太学生陈东”而建。祠堂共有两栋建筑,座向朝南,硬山顶,第一进五开间,面阔24.6米,进深七檩8.5米,北墙体嵌石碑一块,石质对联一付,院内有古井1口,第二进清代重修过,五开间面阔24.6,进深九檩8.5米。…
束氏宗祠
束氏宗祠位于三城巷村东,由束姓先祖始建于明嘉靖19年(1540),原建筑5进七开间,毁于清康熙七年(1668)。今祠于康熙七年重修,四进三院,七开间。解放后由三城巷小学使用,硬山式砖木结构,第三、四进之间各有东西厢房各5间,第四进建筑面阔36米,进深10米左右。束氏宗祠是目前丹阳存在建筑规模最大的一…
新桥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丹阳市新桥镇镇中心地带。该建筑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座北朝南,原有两进,现仅存一进三间。原整体占地面积约为3300平方米。有殿堂楼阁,戏台等建筑,十分壮观,庙前有照、扶引正门楼上刻有“关帝行宫”四个大字。抗日战争时期及文革期间被毁。现仅存大殿三间,砖木结构,硬山式。面阔13.6米,进深11.5…
沈家桥
沈家桥原名永安桥,位于丹阳市云阳镇夥巷北端,该桥始建于宋代,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修,桥南北向,横跨在东西向的内城河上。为单孔石拱桥,花岗岩石质,桥长16.4米,宽4米。中心线上压印,为方便独轮车通行而开凿。桥拱南侧内壁刻有“大明弘治十二年次三月”等字,2006年桥栏杆用青石块重建过。现仍使用…
丹阳白龙池
白龙池位于埤城镇西风村白龙寺自然村北50米处,据丹阳县志记载,该泉始建于梁大同年间,传说每逢大旱有白龙来此,老百姓向白龙祈祷求雨,结果非常灵验,所以建白龙池。传至宋嘉奉年建,因白龙池而建白龙寺,白龙池应此得名。池本体为八角形,池壁石砌,下用青砖扁砌,池水深约1米,面积约4平方米。白龙寺1937年毁于…
华东财经委员会旧址
华东财经委员会旧址,位于丹阳市云阳镇城河路,该建筑为二进一院,有古井一口,原为清末陆氏民宅。坐西朝东,硬山式砖木结构,为三开间进深七檩,上下2层,分布面积约272平方米。中共中央华东局财经委员会于1949年3月在徐州成立。1949年5月初进驻该旧址。在解放上海战役总前委、中共华东局的直接领导下,为解…
华甸桥
华甸桥位于丹阳市开发区华甸社区华甸村。该桥始建于景定年间(1260—1264)年,里人华福成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里人徐义等重建。1991年由石板桥面改为混凝土水泥路面,该桥横跨老九曲河上,南北向,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6米,宽约4.2米,桥栏为水泥混凝土浇灌成。桥拱形由花岗岩石圈砌,桥基座…
嘉山寺
嘉山寺又名龙庆寺。始建于北宋时期,明宣德年间重修,至明后两年加建。原寺庙规模宏大,现仅存2进,朝向东南,第一进为天王殿,五开间,面阔22米,进深九檩13米,抬梁硬山式砖木结构,第二进大雄宝殿五开间,进深九檩15米,柱梁粗大,另寺庙东侧石记碑一块,碑记载明万历26年间,重建嘉山寺。嘉山寺是丹阳唯一的保…
林家宗祠
林家宗祠位于延陵镇松卜行政村中松卜自然村中,该建筑始建于宋代,清代重修过,坐北朝南,分布面积为530平方米,硬山式砖木结构,二进五开间,东西山墙为五峰马头墙。屋内梁柱粗大,梁上雕有人物故事图,进深七檩,抬梁式梁架结构,水磨地砖。第一进西厢房二间,第二进后门上刻有“木东水源”四字,现保存较好。林家宗祠…
中共丹阳第一个支部旧址
中共丹阳第一个支部旧址位于西门小学内,民国时期该地为县第二高等小学。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共派恽代英、候绍袭、刘重民等来丹宣传革命思想,民国14年(1925年)4月经恽代英介绍戴盆天、黄竞西、夏霖、钱正表、吴起文五人就在该旧址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第一个支部由戴盆天任书记,遗址为平房1间,砖混结构,面阔…
走遍丹阳市
镇江市旅游景点
丹阳市文物古迹
丹阳市红色旅游
丹阳市十大景点
全部丹阳市旅游景点
丹阳市特产
丹阳市美食
丹阳市地名网
丹阳市名人
丹阳市A级景区名录
丹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丹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丹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丹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