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旅游
焦作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修武李固遗址
李固遗址位于修武县城东北5公里处李固村北。为一高出四周2--3米的土丘。遗址四周断崖上,暴露出大量遗物,曾发现有石刀、石铲、石斧、石镞和大量的汉代空心砖以及骨器和带有陶文符号的陶片。1981年秋,北大历史系考古专家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文化层分为七层。第一层:为扰乱层(耕土层)。土色灰黄,土质疏松…
温县州城遗址
州城遗址位于温县东北15公里武德镇西张计村。南北长1700余米,东西宽1600余米,大部分已埋入地下。在该遗址东北部,有一盟誓台。1930年、1942年、1963年在此出土过页岩石片盟书,其中1942年出土的一批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发掘出30多个羊骨架祭祀…
焦作西梁所遗址
西梁所遗址位于温县城北2公里处的温泉镇西梁所村西北500米处的岗地上。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夺取约1--2米。60年代初多次调查并彩集,以后又多次发掘,证明该遗址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早商文化等类型。大量的红胎磨光陶片上多施黑褐彩;器形有罐、钵…
焦作赵张弓遗址
赵张弓遗址位于焦作市待王乡赵张弓村西南50米处,村民称为西岗地。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7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3年冬进行过一次试掘,开10×2米探沟两个。出土与采集的标本有陶器、骨器和蚌器等。陶器有鬲、罐、瓮、鼎、钵、豆盂、盆、杯、澄滤器等,其中…
焦作义井遗址
介绍: 义井遗址位于孟县城西5公里处义井村村西的曹马沟内。遗址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450米,总面积约3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5米。经过多次考察,采集到的石器有石刀、石铲等,陶器有豆、瓮、澄滤器、甑、大口尊等,以灰陶居多,也发现有少量黑陶。纹饰有绳纹、弦纹、竖道划纹及楼孔等。为龙山文化遗址…
汤帝庙大殿
时代:元地址:博爱县城南孝敬乡东王贺村汤帝庙大殿始建于何年已无可考,据现存碑记记载“相传建自鞑王”,原有大殿,拜殿,厢房,山门等。清康熙年又重修,50年代初被拆毁,现仅存大殿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灰筒瓦覆盖,斗拱有些腐朽,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大殿廊下现存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8年)…
古羊肠坂道
古羊肠坂位于沁阳市区北25公里的常平乡常平村北碗子城山。其地处豫晋两省交界,坂道北接山西晋城大口村,羊肠坂道从碗子城山上穿越,南连河南沁阳的常平村,东、西两面为悬崖深谷,是“太行八陉”中的“太行陉”上的重要关口。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羊肠坂,古为京洛孔…
沁阳圪当坡遗址(肖寺遗址)
沁阳圪当坡遗址(肖寺遗址)位于沁阳县西南20公里崇义乡肖寺村,村下全为遗址。1965年,河南省博物馆和沁阳县文化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试掘。整个遗址高出四周农田2--4米,文化层分四层。第一层:土色浅灰,出土有小口尖底瓶口沿、红陶黑彩网状纹盆、红陶红彩网状陶罐,夹砂灰陶瓮。第二层:土色浅灰,夹有红烧碎土…
博爱老君庙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金城乡东金城村老君庙座北向南,现存正殿面阔三间10米,进深二间6米,檐下有单采斗拱,均一斗二升,柱头普作,正间二赞,次间各一赞,卧方为通方。顶部覆有灰筒瓦,正垂有大吻,文革中打坏一部分,室内有两根柱子,柱头有驼峰,梁架有简单彩绘,正殿东西侧各有配房三间,殿前各有东西厢房三间,上均…
平顶窑村传统民居
平顶窑村传统民居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窑村。年代为清。平顶窑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平顶窑村,是太行山深处一个山窝里不足百户的小村。从博爱县城出发,大约60公里,在枫林峡景区正门停车,需步行3.5公里。这里古树繁花,石屋错落。房屋大都平顶,不起屋脊,随高就低因地势而建,…
阳邑庙大殿
阳邑庙大殿位于阳庙镇政府院内。现仅存大殿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色琉璃瓦覆顶,檐下置三重昂七踩斗栱,斗口为9公分,明次间置二攒平身科,梢间置一攒平身科,平身科上要头为雕刻龙头,象鼻昂嘴。室内在下金檩下方有木柱四根,柱头普柏木方上置重昂五踩斗栱,大木构架采用自然材质,皆有彩绘。大殿两侧现存…
焦作陀罗尼经幢
原在沁阳县城西北20公里北范村兴福寺内,因寺已不存,1975年运至沁阳县博物馆内。经幢用青石雕刻,通高约4.10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 幢座下部为圆覆莲基座,上部为八角形座面,每角雕一兽头,口衔圆环,环垂丝绸结扎的长帛,每角之间用璎赂相连,其上有覆莲两层,下为帷幔。 幢身为八棱形,高1.43米…
焦作花地岗遗址(崇义遗址)
花地岗遗址位于沁阳县西南20公里崇义乡范村西,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分4个时期。庙底沟类型或王湾一期:发现有红陶敛口钵、小口高领瓮、小口尖底瓶等,特别是鸡冠扳耳,特征明显。龙山文化期:发现的灰陶平底碗、篮纹、方格纹灰陶罐,都具有龙山文化晚期的特征。二里…
武陟普济寺
武陟普济寺位于武涉县城东17.5公里千村。始建年代无考,元至正年间重建,明及清康熙年间重修。寺院建筑现存有山门和菩萨殿两座。均为元末明初建筑风格。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悬山琉璃瓦顶,檐下为四铺作真昂斗拱,阑额与普柏枋断面呈凸字形。山门柱下为八瓣覆莲石柱础,其中一件为宋代遗物。整体建筑保持元代风格。菩萨殿…
鸿门寺
鸿门寺位于焦作市山阳区中星办事处寺河村以北,云台山中的九莲山下,鸿门寺地处山川俊秀、景色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它南望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滨,西面有王屋山、神农山、青天河、静影寺,北门是青龙峡、苍山,东面是大乘寺、云台山、西莲等。鸿门寺三面环山,正北面天然的山脉构成了一座吉祥大卧佛,千百年来福佑着这里…
耕织图石刻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博物馆藏品耕织图石刻共有20副画面,分别刻在四块长200厘米,宽30厘米的青石上,均系减地线刻,在画面的间隔部位,用卷云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面内容共分两组,排列自右向左。第一组共十幅图案,是反映稻子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第二组共十幅图案,是反映棉花从播种到织成布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如…
恩村玉帝庙
恩村玉帝庙位于恩村一街老村最北部,坐北向南,原有山门、钟鼓楼、戏楼、马王殿、东西厢房等明代建筑,现仅存玉皇殿、拜殿。村民俗称玉帝庙为天爷庙,称玉皇殿为大殿屋。拜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卷棚式灰筒瓦覆顶,殿前有长方形月台。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黄琉璃瓦覆顶,檐梁间彩绘精美。玉帝庙大殿是焦作…
海蟾宫大殿
海蟾宫位于修武县城东北五里源乡马坊村。原名“真清观”,相传五代燕王宰相刘海蟾看破红尘,弃官修道,马坊村的马坊泉即为刘海蟾的洗丹潭,因有金代邱处机所书“海蟾宫入道歌”而得名。现存的大殿座南朝北,当地人又叫“背南宫”,重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造型奇特,是研究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宫北曾有马坊泉,泉中有大量的石…
武陟赵庄遗址
赵庄遗址位于武陟县西南30公里处的大封乡赵庄村南。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曾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西周战国文化。遗址西部主要为二里头文化区,出土有大量拟质灰陶细绳纹陶鬲、大口尊、平口瓮和骨针等。中部为仰韶文化区,曾出土有完整的泥质红陶瓮棺葬具和彩色陶罐…
张昺墓
张昺墓明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村西张氏祖茔中张昺(公元1358-1399年),山西泽州府(今山西省晋城市)人,葬于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明代初期累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右侍郎、刑部侍郎、北平布政使等职,靖难之变中奉建文帝命监视、牵制藩王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公元1360-1424年),不幸被…
走遍焦作市
河南省旅游景点
温县旅游景点
修武县旅游景点
沁阳市旅游景点
博爱县旅游景点
武陟县旅游景点
孟州市旅游景点
山阳区旅游景点
解放区旅游景点
中站区旅游景点
马村区旅游景点
焦作市文物古迹
焦作市名人故居
焦作市十大祠堂
焦作市4A级景区
焦作市十大景点
焦作市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焦作市旅游景点
焦作市特产
焦作市美食
焦作市地名网
焦作市名人
焦作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焦作市A级景区名录
焦作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焦作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上清湖景区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第三批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