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光禄坊刘氏民居
光禄坊刘氏民居位于鼓楼区光禄坊28、30、32号。建于清代。自东而西并列四座毗邻,其范围东至道南祠,西至早题巷,南临光禄坊街,北至大光里,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为福州市区最大的单姓住宅。东侧两座原是清初著名画家许友故居——米友堂;西侧两座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内阁中书林佶故居,后数…
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旧址(大士殿)
辛亥革命前敌指挥部旧址位于鼓楼区于山上,为建于清代的宗教建筑群,全殿共三进,占地3000余平方米。1911年11月,福州革命党人起义,设“前敌指挥部”于此。后曾辟为福建省阶级斗争展览馆、福州市博物馆。1992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秋改为万…
朱紫坊张钰哲故居
张钰哲故居位于福州市法海路芙蓉弄。约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四面围墙,坐东朝西偏南,房屋为单层木构建筑,单进五间排,四房一厅。1902年2月张钰哲就出生在后厢房的小披榭中,在此生活了17年。1991年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后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钰哲故居位于法海路芙蓉弄7号,房屋…
衣锦坊欧阳氏民居
欧阳氏民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清初为某盐商住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欧阳瑸、欧阳玖兄弟购置后重修,一度典卖给他人,又经欧阳瑸四子欧阳勣赎回,后由其十二子欧阳推居住。欧阳推,曾是建筑工程师。主座第一进建筑面阔3间,进深7柱;第二进建筑面阔…
宫巷林氏民居(林聪彝故居)
故居位于宫巷北侧24号,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中国新闻总社、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曾设于此,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故居始建于明代,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时,在此设大理寺衙门。道光间,为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所购置。他晚年居此,直至病终。故居气魄恢宏,庭院深深,活动空间宽…
高爷庙
高爷庙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天皇岭南麓,年代为清。高爷庙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天皇岭,建于清道光、同治(1821一1874年)间,原名天皇寺,俗称上殿,是南涧报国寺之一部分。坐西向东,面积约1000余平方来,祀高爷(道教神灵黑、白无常)和五灵公。原来主要建筑三进,四面围墙,六扇大门朝东,首进为前殿,中间…
朱紫坊陈兆锵故居
朱紫坊陈兆锵故居位于福州鼓楼区朱紫坊(门牌48号),建于清初,嘉庆及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三进,门头三间排的木构房,从门头厅入石框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大厅用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前厅的正面的壁坊上挂有慈禧太后赠赏“浩封盒”,两旁厢房门…
福州白塔
福州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传说在于山西麓坡地上挖基,却掘出一颗五彩宝珠,故将塔命名为“报恩多宝定光塔”。附属的寺庙亦称“定光塔寺”。其实,这是王审知事先策划的。他派人暗埋珠宝,再公开挖掘出来,这样可为塔取个好名,可聚人心,可让闽王是孝子的消…
冶山摩崖石刻
泉山摩崖题刻,也称冶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泉山)。泉山,又名冶山、将军山,史载为闽越王无诸(越王勾践的后裔)的都城所在。摩崖石刻刻于清到民国。冶山顶有“越壑桥”、“望京山”等景名题刻,皆陈衍书;另有黎元洪书“洛社遗风”、“杨树庄书”、“剑胆琴心”等刻石。山上“山阴亭”…
朱紫坊萨氏民居
朱紫坊萨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朱紫坊22号。系萨氏祖居,始建于明代,清初及道光、光绪年间均有修建。坐南朝北,面临河沿,前后五进,通宽21.5米,纵深97米,占地面积2080平方米。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为木结构,明间开六扇门。第一进前有天井,由大石条铺成,三面环廊。主厝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
福州林觉民冰心故居
福州冰心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所以也有人习惯称之为“福州林觉民故居”,整个建筑坐西朝东,共有三进。建筑师、作家林徽因也在该故居生活过。冰心的故居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
朱紫坊方氏民居
朱紫坊方氏民居(方伯谦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河沿东端,建于清初,嘉庆、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要建筑三进,大门前面有照墙立于河沿,大门口是“明三暗五”门头房。入石框大门,三面环廊,廊下有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扛梁减柱木构架,双坡顶,木柱特大,石板平整,正面厅堂,两…
龙峰泰山庙
龙峰泰山庙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龙峰社区简介:明崇祯三年(1630) 始建,历代有修,现存建筑保留清代风格。坐西北朝东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山门、披榭、二殿、戏台、两廊、拜亭、大殿、临水宫等组成。大殿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屋面,殿内供奉温康两都统及十二元将(即十二生肖…
宫巷刘氏民居
宫巷刘氏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清末为刘冠雄居住。坐南朝北,由主座及其东侧的跨院组成,建筑面积1308平方米。门房在民国期间被改造为砖构的二层。主座前后三进。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带前廊,次间廊柱之间有木制栏杆。第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六间。第三进建筑为朝北的倒座三间排…
黄巷郭氏民居
黄巷郭氏民居,又称侍郎第。原为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间,福州名士郭阶三购此屋重修。郭阶三有五子,一个儿子中进士,四个儿子中举人,故有“五子登科”之称。面积2100多平方米,为面阔五间三进院落式建筑。主座轴线上前后三进,坐北朝南。第一进临街门头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第二进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山面),…
郭柏荫故居
郭柏荫故居位于福州市黄巷东段北侧,俗称五子登科宅第。始建明末,面积2000多平方米。郭柏荫为郭阶三次子。郭阶三的五个儿子郭柏心、郭柏荫、郭柏蔚、郭柏苍、郭柏芗皆登科第,故该故居也被称作五子登科宅第。1991年市政府挂牌保护。该故居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12年2月郭柏荫故居门头房挂上了…
闽王庙附属碑刻
闽王庙附属碑刻(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路闽王庙内,唐天佑三年(906年),哀帝李柷敕刻。庙原为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宅第,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改为庙祀。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5米,宽1.87米,厚0.29米,置于花岗岩覆莲基座上,礼部侍郎于兢撰文,将士郎王倜书。碑文记述王审知家世及…
大光里陈氏民居
大光里陈氏民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儒坊大光里,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清光绪年间(1875—1908)及民国初年重修。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建筑面积1344平方米。一进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梁架,双坡顶,马鞍墙。二进主座面阔三间;东侧花厅,建有假山、鱼池等。201…
陈衍故居
陈衍故居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文儒坊大光里简介:原有四个区,现仅存老屋五间、东面二层的楼房和厨房等。陈衍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为刘铭传在台湾开疆拓域及管理、建筑等贡献了很大力量;一生著作众多,主要有《石遗室诗话》、《福建通志》等。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陈衍故居…
十九路军策划“福建事变”会议旧址
十九路军策划“福建事变”会议旧址位于福州市区于山戚公祠内。1933年10月,国*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蒋光鼐等,因不满蒋介石投降--政策和围剿红军(在战斗中遭红军沉重打击)的决策,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决定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协定,停止军事行动,划定军事分界线,恢复双边贸易,释放在福建的政治犯,赞…
走遍鼓楼区
福州市旅游景点
鼓楼区文物古迹
鼓楼区红色旅游
鼓楼区名人故居
鼓楼区十大景点
鼓楼区十大免费景点
全部鼓楼区旅游景点
鼓楼区特产
鼓楼区美食
鼓楼区地名网
鼓楼区名人
鼓楼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鼓楼区A级景区名录
鼓楼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鼓楼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鼓楼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鼓楼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第八批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