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旅游
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天福三桥
天福三桥位于苏州市昆山花桥镇天福庵北市梢,从东向西由万寿桥、聚福桥和永清桥三座古桥组成,年代为元至民国。聚福桥为单孔石拱桥,其余两座均为梁式单孔。聚福桥旧名“富赢桥”,位于苏州市昆山花桥镇天福庵集镇北市梢,东西走向跨于旱泾河上,始建于元至正八年(1348),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建。由乡人周文…
诸公井亭
诸公井亭位于东山镇西街。井成于明代,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旱,太湖涸,东山居民用水发生困难,时里中父老倡议募金挖井,以解水荒。迨井建成,周围居民得益匪浅,为纪念创建父老和捐金者,命名“诸公井”,以志不忘。井亭建于清代。东山旧俗中,以正月上旬出“猛将会”最为热闹。东山人称猛将神为“会”,非常信…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书院巷20号。旧址原为鹤山书院所在地,明代永乐年间改为衙署。1982年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由苏州卫生学校保护管理。历史沿革:衙门旧址所在地书院巷是苏州城区南部的一条街巷。唐称南宫坊,有牌坊立于巷东口。宋起即称南园巷,后因宋理宗赐魏了翁宅于此,并书赐“鹤山书院…
徐灵胎墓
徐灵胎墓,在吴江县八坼镇凌益村田心里。徐灵胎,原名大椿,更名大业,后以字行,晚号回溪道人,吴江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又工文辞,通晓音律、水利诸学。所著《乐府传声》一书,颇受戏曲家重视。清乾隆三十六年(1171),徐灵胎第二次进京,不久与世长逝。次年春,归葬于吴江县越来溪黄字圩(今属吴县),乾隆五十七…
苏州普济桥
普济桥位于苏州山塘街西段,跨山塘河。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建,因桥侧普济堂得名。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一年(1841)、民国14年(1925)重修。三孔石拱桥,花岗岩砌筑,南北走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全长38.69米,中孔净跨9.16米,矢高4.37米,桥面中宽4.05米。南次孔…
瞿景淳墓
瞿景淳墓位于虞山西麓赵家浜,墓枕山而建,面对尚湖,独居虞山两峰之间。原规模壮观,气势宏大,设翁仲、兽、亭、坊等石刻,亭内置御祭碑,后皆毁。1986年及2001年两次大修,渐复旧观。现占地约1600平方米,墓冢直径4米,高1.5米,围以罗城,外设拜台。墓道长达90余米,两侧置近年移立明代所刻石兽、翁仲…
塘桥徐家湾遗址
徐家湾遗址位于塘桥镇花园村境内徐家湾。遗址原为一高地,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1985年5月和8月,苏州博物馆和沙洲县文化馆联合发掘,发掘面积425平方米,发现墓葬13座、灰坑18处、房基3座以及水井、水沟、灶台等。出土文物280余件,其中墓葬出土文物166件,探方出土文物103件,采集文物20余件。出…
文徵明墓
文徵明墓文徵明墓,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城隍庙工字殿
城隍庙工字殿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城隍庙工字殿明洪武三年(1370)苏州市景德路包括“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碑,清嘉庆二年(1797)立位于景德路94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三横四直图》碑)。苏州城隍庙宋元时在子城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
横塘驿站
横塘驿站位于胥江和大运河交界处。是苏州通往石湖、太湖等地的水路要隘。苏州横塘驿站原是一座水陆驿站,为古代传递官府文书以及往来官吏中途歇宿之所。现仅存一亭,为清代建筑,其它馆、楼、庑、台已不复见。驿亭为原驿站大门,西南临水,呈平面方形,南北各辟一门,东西各开一窗,四角四根石柱,南门前左右柱上刻有一副对…
唐寅园(唐伯虎文化园)
唐寅园(唐伯虎文化园),即“唐寅墓园”,位于苏州市区西南,解放西路和西环路口。整个墓园环境优美,国内庭院规整,建筑朴实,景物清幽。唐寅园一进门便是“江南四大才子”的照壁,进去后有“才子洗扇”景、“金蟾”、状元门,以及一幅唐伯虎自创的字悬于门前,之后是唐伯虎的“桃花庵”碑文,下有唐伯虎根据“桃花源记”…
尚志堂吴宅
尚志堂吴宅位于城区西北街,坐北朝南,三路四进。东为正路,现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3米,进深九檩13米。扁作大梁,雕有包袱锦“百蝠流云”。两山墙细砖贴面。厅前石板铺地,塞口墙檐下饰清水砖斗三升牌科和抛枋,南有双面砖雕门楼。厅北为一小园,花木茂盛。第三进为三开间带两厢楼厅,楼下轩有包袱锦雕刻。第三、四…
木渎榜眼府第(冯桂芬故居)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前宅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则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
五丰面粉厂旧址
五丰德记面粉厂旧址,位于昆山市朝阳街道小澞岸社区小西门。昆山制粉工业化始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有识的粮商张国梁等筹集资金于民国31年(1942)建集丰面粉厂,同年,五丰面粉厂于正阳桥建成开业。民国33年7月,五丰面粉厂迁至小西门新建三层楼厂房,扩大生产,单磨增至7部,日产面粉500包。现存的五丰德记面…
五人墓
五人墓位于阊门外山塘街775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时在崇祯七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
叶楚伧故居
叶楚伧故居位于周庄镇西湾街,建于清末同治年间,由叶楚伧祖父修建,叶楚伧曾祖父叶杏江为清朝官吏,祖父叶原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道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叶楚伧故居前后五进,1100多平方,是典型的苏州庭院建筑,它的建筑特色是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个仿明的格式。在周庄,基…
沈周墓
沈周墓,在相城区湘城镇沈周村西。 沈周(1427一1509),字启南,号石田。明著名画家,与唐寅、文徽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周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
宋文治艺术馆(宋文治旧居)
宋文治艺术馆宋文治艺术馆建于1989年,座落在太仓市县府东街12号,馆内有宋文治先生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60件代表作和他收藏的30多件明清书画珍品,及具有很高价值的30件远古彩陶等。宋文治系太仓西郊人,先后师从著名画家张石园、吴湖帆先生。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美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省书画院副…
赵陵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东28公里处昆山张浦镇赵陵村。占地约1万平方米,为一海拔高10.5米的椭圆形土墩,系良渚文化早期大型土筑高台。1990、1991、1995年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9米,上层为春秋时代遗存,中层为良渚文化,下层为崧泽文化。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
印应雷墓
印应雷墓位于常熟市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建华村,为一巨大土埠,高约3.5米,周长157米,俗称“印家山”。坐南面北,原甚具规模,设有石兽、石翁仲及神道碑等,后毁。今尚存“静海县开国伯印公之墓”碑一通。现立亭子一座,名为“印山亭”,居墓冢东侧,系本村邑人缅怀其而建。明弘治间桑瑜《常熟县志》载:“两淮安抚制…
走遍苏州市
江苏省旅游景点
姑苏区旅游景点
吴江区旅游景点
吴中区旅游景点
常熟市旅游景点
昆山市旅游景点
张家港市旅游景点
太仓市旅游景点
虎丘区旅游景点
相城区旅游景点
苏州市文物古迹
苏州市红色旅游
苏州市名人故居
苏州市博物馆
苏州市十大祠堂
苏州市4A级景区
苏州市十大景点
全部苏州市旅游景点
苏州市特产
苏州市美食
苏州市地名网
苏州市名人
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苏州市A级景区名录
苏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四大铜钟
姑苏雕楼三奇葩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