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海省旅游
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五峰寺
五峰寺五峰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互助县威远镇西北15公里处的五峰乡白多脑村的五峰山上,距省会西宁45公里。四面五峰林立状如手掌而被称为五峰山,山上有寺院故称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属于道教寺观,是中国古典式庙宇建筑。清朝时就被称为“湟中八景”之一。现在仍然是青海省有…
西宁文庙
西宁文庙,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文庙街,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其后经三次修缮,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建成。大部分建筑已被拆改。2004年10月改建后,在原址修建了店铺、广场等设施。文庙的前门设有两个由照壁连接而成的牌坊门,门楣上面分别写有“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这是…
西宁宏觉寺
亦称“宏觉寺”、“洪觉寺”。位于今西宁市南大街东侧的宏觉寺街东南头。《西宁府新志》载,“在城南门内,旧名 ‘妙华庵’,洪武二十三年(1390 )建,永乐十年敕赐额曰 ‘弘觉’”。该寺在明代前期颇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锁南曾受封为国师,多次进京朝贡。由于明王朝的支持,该寺曾在西宁地区冠盖一方。明末,塔…
石树湾遗址
石树湾遗址 位于湟中县李家山乡吉家村西北部。吉家村处于云固川中段的东河西岸,村庄西北地势略高呈舌状,尾端崖边曲向北转,当地将这个转角地带称石树湾(石音旦),实际上该地与村庄连成一片。遗址面积约200×120米,文化堆积厚100-160厘米,东南边缘取土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调查时村庄尚在扩建,…
西宁南禅寺
西宁南禅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麓。追溯历史,北宋时(公元997~1065)年在凤凰山已建有寺院,明永乐八年(1410年)形成一定规模。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战乱,有部分殿宇被毁,后在清光绪年间先后集资和捐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建成规模较大的殿宇建筑群。这个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是目前西宁市…
张卡山遗址
张卡山遗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乡张卡山村西。张卡山属脑山区,地势较高,遗址西北接连山地,东靠村庄、南为缓坡,面积约120×100米。遗址西北有条大水渠穿过,水渠对遗址北部有所破坏。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及残墓葬。地面散布有陶片,灰层及灰坑中夹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碎石。所见陶片皆为“唐汪式”陶…
本布台遗址
本布台遗址 位于湟中县多巴镇王家庄村。王家庄西原有一藏传佛教所设的本布,现习惯上仍将这里称本布台。遗址面积约100×100米,文化堆积厚约70-100厘米。遗址南部有条大路,西、北、东三面皆为村庄院落,中部尚为耕地,地表散布有陶片,部分地表灰层裸露,南部大路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坑及白灰居住面房屋遗…
达拉卡遗址
达拉卡遗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黑城乡拉公麻村南约200米处。达拉卡是一处大山余脉的山嘴台地。遗址东西为大沙沟,南连山地,北为山坡。面积约200×120米,文化堆积厚30-13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杂骨、河卵石。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灰层及灰坑内夹有较多的陶片、杂骨、红烧土块。所见陶片皆为卡约…
尕山遗址
尕山遗址 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大寺路村西南。尕山系纵横相列的几个小土包,遗址处于西部3个土包之中,面积约200×100米,文化堆积厚100-150厘米。地面散布有较多的陶片、杂骨及零星的石器,断崖处暴露有灰层和不规则的灰坑,灰层及灰坑中夹有杂骨、河卵石及陶片。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时期加砂陶双…
白土庄遗址
白土庄遗址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德加乡白土庄村。遗址面积约80×80米文化堆积厚30×150厘米,遗址部分被压在村庄之下,地面散布有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坑。遗址东部有一条长20余米、宽1.5 米的“V”字形灰沟,灰坑中及灰沟内有大量的陶片、碎石块、杂骨及零星石器。所见陶片皆为卡约文化遗物,可看出器…
走遍青海省
玉树州旅游景点
海东市旅游景点
西宁市旅游景点
海西州旅游景点
海北州旅游景点
海南州旅游景点
果洛州旅游景点
黄南州旅游景点
青海省文物古迹
青海省红色旅游
青海省名人故居
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5A景区
青海省4A级景区
青海省十大景点
全部青海省旅游景点
青海省特产
青海省美食
青海省地名网
青海省名人
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青海省国家级水利风景点
青海省国家级森林公园
青海省国家级湿地公园
青海省A级景区名录
青海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