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灵宝市旅游
灵宝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函谷关
AAAA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
贠家大院
贠家大院位于灵宝市豫灵镇底董村焦村自然村。大院建于清晚期。建国后,收归国有,20世纪60年代,乡财政出售给贠承业等八户人家。大院坐北朝南,主院居中部,西侧各有偏院一座,三座院均为二进式,主院大门前有照壁,大门设在主院中部,两边各有门房三间,通宽19米,进深7米,门房后为厅房,厅房五间,中部为通道,厅…
北厥山牌坊
北厥山牌坊位于灵宝市尹庄镇北厥山村。年代为清。北厥山牌坊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北厥山牌坊建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为纪念彭太孺人而修建。彭太孺人儿子亢多福,字祝三,三岁时生父离世由母亲彭太孺人抚养成人,并供其读书,后亢多福考取府侯选经历,即为府衙中主管文书档案处理日常事务的首领官,因故…
北厥山村牌坊
北厥山牌坊,位于灵宝市尹庄镇北厥山村中。牌坊坐北朝南,面阔2.8米,进深1.9米,通高6.75米,牌坊为砖雕,共分六层。2016年1月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正面:上有砖雕圆棱一周,拐角处为榫头结构。砖棱下有葵花和方环相间图案,下为砖雕阴弦纹砖雕图案,下有垂柱四根,垂柱间有葵花、荷花、牡丹…
邵公碑楼
邵公碑楼位于灵宝市区东南17公里苏村乡东里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距今已有175年历史。碑文记述了邵自省、邵自强兄弟二人为颂父亲邵全仁资宏量大、恤孤赈贫的功德所立。1978年被灵宝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入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灵宝市文物志》载:邵公碑…
函谷夹辅
函关夹辅原名“明代城楼”,位于弘农涧河西岸二层台地,东距弘农涧河约250米,西距孟村约500米左右,1981年调查发现,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保单位。函关夹辅是清末灵宝名人薛书常儿子——直隶州知州薛国仁,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在孟村家门口修建。夹辅…
下原村严家大院
下原村严家大院位于灵宝市阳平镇下原村。年代为清。下原村严家大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严家大院现有院落四座,均为传统式民居建筑,其中三座连为一体,一座为月洞式圆门单体建筑。1.三座院为一体,均为四合院,每座院面阔11.8米,门房进深4.8米。大院坐西朝东,大门设在北部,为过道式门楼。门楼上有砖雕…
灵宝黄帝陵
位于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是华夏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部落这一代繁衍生息历史佐证。古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瞻仰,题诗作赋,发出过“樊萝来绝顶,瞻拜意何胜”的慨叹!据《史记.封祥书》记载,古时这里荆山一带灾情严重,轩辕黄帝从昆仑山来到荆山查看。为炼仙丹个百姓治病,黄帝采首山之洞,汲湖中之水,铸鼎于山下。后…
铸鼎原遗址群
黄帝铸鼎塬位于灵宝市阳平镇,距三门峡市80公里。《史记·封禅书》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相传黄帝铸好鼎,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他走,有的牵衣扯袍,有的抱手拽脚,拖下了他的金靴,扒下了…
北村遗址
北村遗址位于灵宝市大王镇北村北部老村四周,50年代调查发现,1956年原灵宝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东北角试掘。该遗址以胡同沟为界将遗址分为两部分。遗址北部以老槐树为坐标向东150米,向北至黄河岸边,面积164766.5平方米。南部以老槐树为坐标向…
戾太子冢
戾太子冢又名“汉台风雨”,遗址在今豫灵镇底董村,是古灵宝八景之一。太子为西汉武帝刘彻之子刘据及两个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水衡都尉江充与太子有隙,江充诬陷太子埋木人诅咒皇上,太子依少傅石德之计,调武士处死江充。江充余党苏文诬陷太子造反,武帝命丞相捉拿太子,兵败后太子率二子逃往湖县藏于泉鸠里(即底董村)…
前岭遗址
前岭遗址,位于灵宝市朱阳镇底垣村,西至寺峪河东岸,南至灵朱公路,北至底垣村南部。遗址南北约260米,东西约400米,总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遗址中的断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层深厚,包含物丰富,文化层厚达4米左右。拣到的陶片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器表纹饰以绳纹、划纹为主,附加堆纹次之;有一定数量的彩陶,胎…
双庙沟遗址
双庙沟遗址位于灵宝市川口乡赵吾村双庙沟自然村。遗址东为坡地至公众台,西至居民区寨子墙断崖,南至孙家沟北崖上,北至双庙沟南沟断崖,总面积为56068平方米,遗址东西1500米,南北400米,分布在霸底河东岸二层台地,遗址东高西低,呈台阶状。在遗址中断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拣到的陶片有钵、…
城烟遗址
城烟遗址位于灵宝市川口乡城烟村南。遗址南靠香观坡,东为后干河,西临八道河,北为干河与霸底河交汇处,遗址总面积20763平方米,共发现房址32座、墓葬23座、瓮棺81处、陶窑29座,灰坑(窖穴)590座,沟3条。在遗址中断崖上灰坑和文化层明显,文化层厚达4米左右,拣到的标本看: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器…
三圣遗址
三圣遗址北至南泉村居民区贺家坟北崖,东以丰收渠为界,西至居民区崖头,南至花尖,总面积60万平方米,遗址西低东高,北低南高呈坡状,分布在霸底河东岸二级台地,遗址中灰坑密集,文化层丰富,文化层厚达4米。从拣到陶片看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还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以素面为主,篮纹次之,并有少量绳纹和彩…
虎耳坡遗址
虎耳坡遗址位于灵宝市五亩乡宋曲村虎耳坡自然村。遗址东为居民,西为寺沟河,南临大寨,北为干沟,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75000平方米。遗址中断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从拣到的陶片看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器表装饰有绳纹、划纹并有彩陶。能辨出器形的有钵、盆、罐、缸、小口尖底瓶、石…
灵宝菩萨堂
菩萨堂原名菩萨殿,位于灵宝市故县镇进家村,为唐代竹林寺遗物。竹林寺创建年代不详,据有关资料记载,唐永昌元年更名菩萨殿,后经多次修葺,保留目前现状。现留有木雕佛龛一座,佛龛为木雕彩绘,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仿地面楼阁古壁式建筑,从上到下分三层,每层为五龛,上下由小变大,下层最大,每个古堡佛龛均为攒…
秦人墓地
秦人墓地位于灵宝市阳平镇文西村东北部。1998年修建连霍高速公路时,经钻探发现。在文西村东北部。在1075米长,50米宽的路基钻探中,发现古墓葬965座;其中战国墓763座、汉墓127座、唐代墓7座、宋墓8座,经发掘,这批墓葬大小基本相同,排列有序,方向一致。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
槐树园双碑楼
槐树园双碑楼,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槐树原村东北部。碑楼分三部分,下有座,为青石垒砌,座高0.33米,楼正面双龛,通长3.57米,宽2.02米,通高约5米,顶部仿悬山式建筑,上有砖雕牡丹花草纹脊,前有垂脊和戗脊,脊前有吻,檐下有垂帘柱,再下为双碑龛。正面、碑面共有四副砖雕对联,该碑楼文字由清末灵宝名人薛…
五帝遗址
五帝遗址位于灵宝市大王镇五帝村村庄东南好阳河东岸的二层台地上,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留下的陶窑、陶片、灰坑和石刀、石斧等遗物。1987年,五帝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走遍灵宝市
三门峡市旅游景点
灵宝市文物古迹
灵宝市4A级景区
灵宝市十大景点
全部灵宝市旅游景点
灵宝市特产
灵宝市美食
灵宝市地名网
灵宝市名人
灵宝市A级景区名录
灵宝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灵宝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