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永安市旅游
永安市景点介绍
永安地质博物馆
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占地45亩,总投资2100万元,于2006年5月1日动工建设,建设了景观广场,制作了地质公园全景、桃源洞、石林园区等沙盘模型,收集各种岩石、化石标本数百件。博物馆内设大厅、多媒体厅、品绿厅、地球厅、溯古厅、丹霞厅、喀斯特厅、民俗厅等。多媒体厅通过声光电展示公…
百丈岩景区
百丈岩景区位于桃源洞的南部与其相邻。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百丈岩源洞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中心面积26.60平方公里,蕴藏着30余处的名胜古迹。因这里山峰峻拔,悬崖百丈而得名。 百丈岩峰峦之雄,山色之秀,涧百丈岩水之清,给人人经悟后身同幻,境到幽时世觉浮之感。自古就…
洪云山石林
洪云山位于鳞隐石林景区西部湖峰坡麓地带,距鳞隐石林1.5公里,面积约0.56平方公里。上部有溶斗洼地,其中布满着多种形态的石芽和石柱,仿佛是天然的盆景园。汇集于溶斗洼地内的地表水流,通过灰岩裂隙下渗,自其下部的洪云洞流出,清澈的泉流终年不断。洪云洞内的钟乳石等化学溶积物仍在发育之…
栟榈山
栟榈山景区包括葛里、修竹湾、栟榈潭三部分。位于沙溪河西岸,山峦自上而下依次为修竹湾、栟榈山,沙溪河自南向北经桃源洞全长6公里为栟榈潭。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该景区历史悠久,为桃源洞风景区的起源。早在唐代就有头陀僧结草访庐居于此,现还保存头陀墓,五代后晋天福年间 (公元940年) 建…
萃园
位于燕西街道下吉山村河对岸南侧,清顺治四年(1647年)建,清雍正年间重修。该建筑座西朝东、主体建筑为二进五开间,面积219平方米,加上庭院、走廊、厢房以及水池(荷花池),总占地面积约891平方米。萃园建筑从族谱的图看,有两道围墙。走进第二道大门,有半亩的荷花池,池内有假山。萃园…
永安永宁桥
位于青水乡青水村的澄江之上。永宁桥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桥身是石砌的单拱券形,上架抬梁式木屋,形成走廊。桥长22米,宽5米,桥西头是灵元宫,供有财神赵公元帅神像。桥东部是一座戏台。戏台墙壁上留有从清光绪年到民国年间戏班演出的具体剧目和时间。这座集庙宇、戏台和桥梁于一体的建…
永安凌霄塔
俗称北塔,在市龟山北面山丘上,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与南塔同为永安开县塔。塔高32米,楼阁式七层六角。明万历、清康熙两次重修,1981年重修,各层有半圆卷门。1984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登云塔
俗称南塔。在市南岭南山上。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是永安的开县塔。塔高28米,砖石结构,砌七层八角、楼阁式,明嘉庆、清康熙年间两次重修;1981年重修, 1984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罗兜祠
罗兜祠 座落在永安市青水乡龙吴村村光坑自然村,是祭祀“闽王”王审知的祠堂。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王审知率军入闽,途经龙吴光坑,随军的王母徐氏夫人因病逝世,王审知就地安葬母亲,并留下一批亲兵守陵。五代时期,王审知第四子王延政的后代来此居住,并建祠,取地名“罗兜”。上世纪三十…
江王祠
江王祠 座落在永安市大湖镇坑源村。建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江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个儿子李元祥的封号。唐武则天当政时,-李姓皇族,李元祥的后代逃往福建,其第六世孙李尚昊辗转逃往永安的槐南乡皇历村,建“江王祠”;后代又迁到坑源村,建“江王祠”,祭祀先祖。其后裔繁衍全省…
柴排厝
位于燕西街道下吉山村南面、文川溪边,始建于清初,由吉山刘锡晋建造。柴排厝座北朝南,占地5333平方米,共158间、4个大厅、12个小厅。主屋分两侧排列,前低后高;是中国典型的家庭聚居式建筑,因房屋整体布局酷似木排,所以称柴排厝。于2000年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
永安宝应寺
宝应寺坐落于吉山村口,东靠北陵山,面临文川溪。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几经战乱焚毁,尔后多次重建。 1984年3月,由释寂理法师与刘明如居士募缘在旧址建房居住修行,取名宝应精舍。1985年初又筹款陆续扩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
吉山土堡
俗话说:未见客家人,先见客家楼。刘氏土堡,客家人称为土楼。它位于吉山村口路边,是前往宝应寺,去下吉山和春谷山庄的必经之地。文川溪绕土楼后菜园地而过。土楼建于清朝,由吉山刘奇忠儿子建造。土楼占地2000平方米,楼高约8米,墙厚1米左右,系土木结构。上方有回廊宽1米,绕楼一周。抗战期…
永安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位于永安下吉山中心,这里是抗战时期省教育厅所在地、古祠堂,市级文物保护点。刘氏宗祠又名崇仁堂,坐北向南,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595平方米。每年农历九月初一,上下吉山村刘姓后代在此祭祀开基吉山的第一代始祖刘贵三(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从渔沄迁吉山)。因是刘氏大宗祠,所…
新厝
新厝又称为上厝。它与上新厝相邻,离下吉山村口最近,南面临文川溪。在抗战期间曾是法官旧居。 经考察新厝是刘锡圭(系天赞公第二房。吉山七世奇忠公四子,字躬受。)所建。为一层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原为三进院落,现一进春亭(已毁),二进天井左右两侧书院各一间,厢房套间各二间。三进正厅…
大炼林氏宗祠
大炼林氏宗祠座落在燕西街道办事处大炼村。宗祠始建于元末明初年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林家木(又名林翊)筹资改建。宗祠占地面积1186平方米,建筑面积467平方米,原主体建筑为木质结构,由正堂、廊庑、厢房、天井、宗祠大门、围墙等组成。解放后宗祠被作为学校的办公室、教室、厨房、教工宿…
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
福建永安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中部,隶属于三明地区永安市管辖。园区面积约220km2,主要由大湖石林园和桃源洞两个相对独立的园区组成。永安国家地质公园处于闽西南坳陷带中的东北端,从寒武纪到第四纪的地层出露基本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形迹多样,各类地质遗迹丰富,是地球科学的天然大课…
北陵
北陵座落在吉山村头上。“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陵出名不仅有八仙到这里游览,还因为曾有林氏真仙和马氏真仙在此-过。因此,北陵古今有名,远近闻名。北陵的景色绝佳,景点颇多,遗迹不少,流泉飞瀑、老藤古洞、十景等,仅摩崖石刻就有二十二处,不似有些新开发的风景区,胸无点墨。北陵第一处所见…
永安文庙
永安文庙,始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清代以前的四百多年间,始终是祭拜孔子的圣殿,也是全县唯一的官办儒学。民国初期,永安县第一座新式国民教育学校诞生在这里。抗战期间,省政府办公厅、省立永安师范相继在此落户。建国以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庙一直是永安专署、永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笋帮公栈
笋帮公栈,亦称笋帮公业,位于永安贡川镇胜利巷43号,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旧址。笋帮公栈建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占地97.15平方米,座南朝北,硬山顶,整幢建筑由门厅、大厅、东西廊及厨房等组成。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次间后檐与东西廊相连,东侧防火墙砖烧制有笋帮公…
走遍永安市
三明市旅游景点
永安市文物古迹
永安市十大景点
全部永安市旅游景点
永安市特产
永安市美食
永安市地名网
永安市名人
永安市A级景区名录
永安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永安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永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上一页]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