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旅游
莆田市景点介绍
西壶寺联络站旧址
西壶寺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横塘村田下1号。1935年,莆田党组织在西壶寺(亦称菩提寺)开展秘密活动,建立了西壶寺联络站,成为革命时期莆田(闽中)党组织的一个活动据点。1949年2月,中共莆田县委委员张坤等人进驻菩提寺,领导莆田平原、沿海地区武装斗争,发动群众除恶惩霸,…
黄石宁海小学旧址
黄石宁海小学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桥兜村林墩自然村。1927年夏,初步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的黄元从福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林墩村,在林墩戚公祠创办宁海小学,从事农村教育,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以实现他教育救国的理想。1928年夏,黄元因资助办学的老板要篡改他的办学方针而…
金山交通站旧址
金山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金山村海头自然村。朱维干是黄石镇金山村人,著名的史学家和教育家。一生追求进步,支持革命,与闽中革命同志陈国柱、陈国桢、林汝楠等往来密切,这些革命同志以他家为据点,建立交通站,发展革命队伍,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陈国柱在厦门大学读书时认识了老师…
陈国桢烈士故居
陈国桢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陈国桢(1902—1949),系陈国柱挛生胞兄。早年就读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期间,参加莆田-日货活动。1919年,弃学南渡,执教于新加坡,1926年夏回国,192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经陈延年介绍赴厦门,组织福建…
陈国柱故居
陈国柱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陈国柱故居前连九华叠翠,后拥古竹禅寺,是旧时莆田通往福州的山区古驿道。故居由大厅、厢房、石埕、围墙组成,为传统五间厢民居,土木结构,室内陈列着陈国柱和他胞兄陈国桢烈士(1902-1949)的生平事迹和有关革命文物。陈国柱故居于2…
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
闽中游击队驻地旧址苦竹寺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头垅自然村。1936年12月26日,陈国柱在其家乡下垞村发动农民,并在苦竹寺成立农民协会,开展抗税、抗捐斗争。1946年至1948年春,中共闽中地委书记黄国璋和莆田工委委员张坤、林汝梁等先后率领游击队在这里秘密活动,发展游击队…
溪安地下革命活动点旧址
溪安地下革命活动点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龙山村溪安自然村。溪安是闽中支队莆田县大队大队长张坤的故乡。1927年,溪安的陈贤、陈成、张霖等几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党员20多人,并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张坤1934年参加抗日农会,开展减租减息…
下垞村农民协会成立旧址
下垞村农民协会成立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下垞村王西自然村。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北伐进入莆仙时,在指挥部任何应钦秘书的共产党员胡秉铎接见了陈国柱,提出要发动群众反对-,必须深入下基层做民众工作。于是,陈国柱立即召开党员会议,分片包干下乡发动农民,组织基层农会。陈国…
碗洋联络站旧址
碗洋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碗洋村加兰自然村。1940年,该村陈玉兰与丈夫成为莆田地下游击队的联络员,在家里设立联络站,为游击队员提供衣食住宿。在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为党的地下组织提供各种情报,后由于敌人告密,联络站遭到国民党保安队的搜查,陈玉兰夫妇机智勇敢应对,使游…
桃峰联络站旧址
桃峰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西天尾镇后卓村桃峰自然村。桃峰联络站成立于1938年,主要成员由陈茂柏夫妇和亲属组成。在长期的地下革命斗争中,以开油漆店和饭店为掩护,筹集革命活动经费,积极从事打击敌伪的革命活动,通过各种关系,坚持掩护党的各项地下活动,除奸镇霸。特别是在1944年智…
中共莆田塔里支部遗址
中共莆田塔里支部遗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山村塔里自然村。林山村作为革命老区最早的基点村,由陈国柱亲自组织林山塔里党支部的创建工作,第一任支部书记喻文垦,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为莆田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输送了10多名优秀同志。塔里支部在最艰难的革命活动中,始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
下垞联络站旧址
下垞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下垞村竹林自然村。下垞村的陈国柱是莆田党组织创建者,在家乡发展一些进步群众参加革命,下垞村竹林自然村的黄金宣和母亲张发治早年就追随陈国柱参加革命活动,从经济等方面资助地下党组织。1926年12月29日,陈国柱组织在莆田城区古谯楼召开莆田县第一…
中共莆田县工委旧址
中共莆田县工委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四亭自然村。1948年5月,闽中地委在闽候大帽山会议上部署整顿恢复各县党组织,决定由康金树、张坤、林汝樑组成中共莆田县工委,以康金树为书记,回莆田建立据点。康金树等回到莆田后,于同年7月在城郊四亭村显兴堂召集分散隐蔽在各地的党员骨…
中共莆田县委旧址
中共莆田县委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四亭自然村。1926年,在涵江中学当工友的四亭村村民张伯庭,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张伯庭回到家乡配合党的干部在四亭、郊下一带发动农民,建立农会,团结一批拥护革命的农民群众,开辟了一个比较稳固的革命基点,在此…
下亭联络站旧址
下亭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下亭自然村。1929-1935年间,莆田(闽中)党组织经常在下亭自然村的榜福祠开展秘密联络、开会等重要活动。下亭联络站旧址为榜福祠,坐北朝南,单层土木结构,大厅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共有6间房子。…
长丰联络站旧址
长丰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长丰村后墩自然村。长丰村祗林祠是中共莆田县委早期的交通联络站。1929年3月,中共莆田县委派吴梦泽到厦门向省委领导汇报工作,并带回了省委要重视工人运动的指示,县委即在长丰村祗林祠召开扩大会议,讨论贯彻执行省委指示,并调整、充实了县委领导班子。…
闽中国共和谈地遗址
闽中国共和谈地遗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胜利路236号。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共闽中工委通过各种渠道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联系,提出合作抗日谈判。8月12日,中共闽中工委以闽中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七路军第一纵队指挥部的名义,通过《莆田日报》致函国民党莆田当局倡议国共和谈、一…
莆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会议会址
莆田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会议会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文献路中段。莆田在建党初期就注意开展农-动,在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期,1926年7月陈国柱从广州回到莆田后,主动同国民党左派人士曾天毅、郑炳炎、陈震、郑春荣、林海川、郑秀毓等合作,秘密酝酿成立中国国民党莆田县党部筹备处,…
中共莆田咸益女中支部旧址
中共莆田咸益女中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金桥巷78号。1926年下半年,中共莆田支部书记陈国柱布置莆田籍党员利用星期日下乡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革命思想,并物色发展对象,建立农村党支部。1926年10月,在农村建立了澳柄、夹漈、山门、丰尾等4个党支部…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成立旧址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仓后路7号。1925年底,中共中央派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回莆田进行建立地下党的工作,哲理钟楼就成为地下党的革命活动据点、中共莆田地方组织的诞生地、闽中革命的摇篮。陈国柱奉中央指示回莆后,应聘在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母校哲理中学任…
走遍莆田市
福建省旅游景点
涵江区旅游景点
仙游县旅游景点
荔城区旅游景点
城厢区旅游景点
秀屿区旅游景点
莆田市文物古迹
莆田市红色旅游
莆田市名人故居
莆田市十大祠堂
莆田市4A级景区
莆田市十大景点
全部莆田市旅游景点
莆田市特产
莆田市美食
莆田市地名网
莆田市名人
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莆田市A级景区名录
莆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莆田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莆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莆田市第十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莆田市第一二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