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市
>
大名县旅游
大名县旅游景点
大名府故城
免费
大名府故城位于大名县城东北,以大街、御营、双台三村为中心,今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0年),分皇城和外城。皇城平面略呈正方形,周长1.83公里,有五门。外城长24.3公里,有九门。另有上下水关两座。明建文三年(1401年),城被漳…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
AAA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占地15亩,AA级景点。现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国最大的古碑“五礼记碑”,大名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创造了石磨盘、石磨棒等原始石刻艺术形态。邯郸境内至今还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汉代“群臣上醻”和“赵国易阳南界”刻石。北朝时期邺城一度成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
大名府明城墙
免费
大名府明城墙,或称大名府明清城墙,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是明清时期的大名县城墙遗址。大名在唐宋时期就是“河朔重镇”,城东水运发达的卫河水系,使这座古城商贾云集,百业兴旺,素有“手工作坊排成排,饭庄酒楼门对门”之说。明建文三年(1401年),漳、卫两河齐发大水,水位高于城墙,淤泥有一丈多深,大名府城…
大名县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碑
大名县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碑位于大名县大名镇京府大街(育才路)43号河北大名师范学校院内,建筑占地面积4221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万余平方米,属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建于1983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北大名府育才路43号。基地坐标:东经114.5°,北纬36°。基地占地面积4…
五礼记碑
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位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赵佶)于大观二年(1108年)所作《五礼新议》,故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该碑刻立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原为唐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碑,由柳公权撰并书丹。宋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为了维护何巩固其统治地位,把吉礼、宾礼、嘉礼、军礼…
大名兴化寺
兴化寺位于大名府城西门外,铁窗口村南,现在寺庙正在修复和完善中,院子中间坐落着一尊三面观音,大寂光殿坐东朝西全部是木结构,大殿的北、东、南三面的外墙上画满了佛教故事,殿内东面供奉着三尊菩萨,可以说是金碧辉煌,殿的北面供奉着小时候的释迦摩尼,站在大象身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名县是中国佛家禅宗文化的发…
大名天主教堂
大名天主教堂也叫大名县天主教宠爱之母大堂。位于河北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中国第二大天主教堂,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教堂远远看去象个“山”字,稳重、挺拔、壮观。大堂模仿西方国家教堂建筑,规模宏大,式样新颖,堂内设施富丽堂皇,此教堂为法国天主教会所建,至解放…
狄仁杰祠堂碑
狄仁杰(607-700),山西太原人,辅佐武则天政绩显赫,深得民心,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相。狄仁杰祠堂碑位于大名县孔庄村北,初立于大周圣历元年(698年),后祠堂及碑因战乱而毁。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十一月,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在原址为狄公重建祠堂及碑。现祠堂已不存在,仅残留此碑于原址。该碑青石质地,…
大名县博物馆
大名县博物馆自开馆以来,致力于传播优秀文化,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文物发掘与保护,让陈列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讲述地方历史故事;致力于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组织文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博物馆文化阵地作用。几年来,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大名博物馆汇集了全县文物精华、珍贵藏品、非物…
郭隆真故居
郭隆真故居:位于大名县金滩镇金北村。郭隆真,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妇女运动、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杰出领导人。现故居保留当时门房及郭隆真在家乡创办的大名县第一女子学堂旧居。郭隆真故居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营清真寺
西营清真寺:位于大名县西营镇西营村,始建于明代,系典型的伊斯兰建筑。该寺附属文物大殿门口2个狮子栩栩如生,砖雕精美绝伦,另存清、民国时期的2通碑刻。…
兴化寺遗址
兴化寺遗址:位于大名县大名镇铁窗口村南,是临济宗的发源地,唐代著名法师义玄和尚的创法、圆寂之所,寺庙早年毁坏,具体时间不详,保存下来只有一座石塔。…
郭彬墓
郭彬墓为元代古墓葬,位于大名县金滩镇娘娘庙村东南。郭彬墓是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北清真寺
金北清真寺为明、清古建筑,位于大名县金北村内。金北清真寺是邯郸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行官庙遗址
泰山行宫庙遗址:位于大名县金滩镇石家寨村,明代所建,为当时往泰山朝拜路人中途休息场所,主要供奉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为传统的宗教信仰者活动场所。泰山行官庙遗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墓石刻
陈氏墓石刻为明代石刻,位于大名县陈坟村东南。陈氏墓石刻是邯郸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王庙旧址
龙王庙旧址:位于大名县龙王庙镇二大队西部,始建于明代早期,为当时卫河主要码头的所在地,是河运船工及当地民众祈求平安的重要场所,充分说明了龙王庙镇做为水运码头和陆路货物集散地的重要作用。龙王庙旧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陨石
大陨石 原位于县城北关大名师范南端董家花园内,体积约为13立方米,重量5.73吨,呈不规则状,一面有孔,形似太湖石,《资治通鉴》有陨石落于大名的记载,但是否此石,尚无考究。1987年至县招待所院内,1995年在天池公署摆放参观,2002年迁至大名县石刻博物馆院内建亭保管。1983年大名县人民政府公布…
明代大铁钟
明代大铁钟钱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原在县城内道前街关帝庙(现剧场)拜殿内悬挂,钟为铁质,系一次铸造成型,全高2.49米,口径1.47米,厚度0.08米,总重量为3.06吨,钟钮为二龙相交之龙钮,钮高0.60米,钟身项部有八个孔,下沿为波浪状阔口,钟体铸有多种纹饰,自上而下分别为卷…
卧龙槐
河北第一奇树--卧龙槐 位于县城内西街中段路北侧,是明代兵,工两部尚书刘遵宪后花园门前所栽,距今约五百年。刘遵宪、原藉西未庄乡刘军庄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后任朝迁要职,告老还乡后,在县城西街购置宅院居住,当时路南为住宅区,有大型建筑藏书楼等,路北为宗祠、花园赏玩之所,占地面积约为15…
马文操神道碑
马文操神道碑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原位于大名县寺庄村西,后移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青石质地,碑首、身为一体,原座已失。现通高3.40米,宽1米,厚0.36米,为龙首碑。碑首高1.17米,宽1米,厚0.36米。碑首阳面题额篆刻“大晋故赠秘书兼马公神道碑”,3行4字排列。碑身阳面行书碑文,共计3…
走遍大名县
邯郸市旅游景点
大名县文物古迹
大名县十大景点
全部大名县旅游景点
大名县特产
大名县美食
大名县地名网
大名县名人
大名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大名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大名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邯郸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部大名县景点>>>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