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丹阳市旅游
丹阳市景点介绍
葛城桥
葛城桥位于丹阳市珥陵镇祥里大队南葛城自然村西北处。建于清代,平板石梁桥,座落于南北向的老丁义河道上。桥梁为花岗岩石立柱。桥柱由6块花岗岩条石组成。桥面由花岗岩长条石三组九块铺成,宽度1.7米,长度13.9米,侧有“葛城桥”三字。该桥对研究丹阳清代桥梁建造方法、形制、工艺有一定的价…
高陵
高陵位于司徒镇大坟村北,又名大坟墩,村以墩名。墩底径约60米,高约13米。据《三国志?吴书》及清乾隆年《丹阳县志》记载,为三国吴大帝孙权之父孙坚之墓。孙坚字文台(155-192),东汉末破掳将军,公元192年攻刘表时战死,归葬于曲阿,孙权称帝后(222年)被追谥为武烈皇帝。据《建…
符庄桥
符庄桥位于丹阳市吕城镇西符行政村符庄桥自然村东南,桥始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花岗岩石质地。坐落在南北流向的永济河上。桥东西向,桥长约21米,宽约3米,桥面改建过,加盖方块水泥板,桥身中部南北均有对联一对:“南通大闸千年水,北达长江万里湖”。该桥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明、清石拱桥建造形制…
丹阳凤凰山遗址
凤凰山遗址位于延陵镇联兴行政村西附自然村北200米,为台形遗址,东南至西北长约350米,东北至西南约250米,近似椭圆形,高出地面约4米。1988年6月,312国道施工前勘察时发现,由镇江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1989年7月至11月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30…
访仙桥
访仙桥原名博望桥,位于丹阳市访仙镇,横跨老九曲河,南北向,始建于梁景定年间(1260),清代重修,为单孔石拱桥,桥长14米,宽4.5米,桥面由花岗岩条石铺成,桥面呈梯形,桥栏由长方形青石砌成,桥两边有“访仙桥”三字,现桥仍使用。 该桥对研究访仙镇镇区布局、丹阳地区宋、元、明、清石…
访仙古街
访仙古街位于访仙集镇西南,共有大街、中街、东街、后街4条街组成,宽2—3米,总长度约640米,街道路面由1×0.30×0.1长方形砂条石铺成。始建于宋代,两侧建筑错落有致,古木挑檐,木栅格窗,显示了江南古镇的风貌。古街中有清代“官酱园”有一代数学伟人“华罗庚故居”,有1938年侵…
珥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丹阳市珥陵镇珥城行政村,与祥里行政村分办为两村共有。地处平原田间,南北长约170米,东西宽约165米,高出土面约6米,为一西周至春秋时期大型环濠台型聚落遗址,南西两面有环濠河沟环绕。地面有近现代墓葬。地面可采集到红陶片,鬲足、鼎片、夹砂红陶片、几何印纹硬陶片等。纹饰有折…
导墅老街
导墅老街始建于清代中叶,街道全长三百余米,街道北侧民民有二进居多,南面民居前面临街,后窗临老鹤溪河道。多为一进,大街现有老茶馆、书场和酒肆,街道路面为长条花岗岩石铺筑。导墅老街对于研究丹阳清代街区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
大运河义渡碑
“大运河义渡碑”位于丹阳市陵口镇上栅口村南,京杭大运河北河堤上。碑高2米、宽0.95米、厚0.36米,青石质地,碑首刻有“捐造义渡碑”字样,碑左下方刻有“嘉庆二十一年仲冬上浣”字样。碑文记载了京杭大运河上栅口渡口在清康熙五十年(1712)就存在了,历时百年至嘉庆年间老渡船已损坏不…
大同观
大同观俗名前艾庙,是道教大同观和佛教云莲寺的总称。位于云阳镇前艾镇北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坐北朝南,鼎盛时期,寺观共有宿舍97间,大同观规模大于云莲寺,现仅存一进三开间的五神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19米,进深约17米。大同观对研究丹阳地…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位于丹阳市埤城镇祈钦村六都自然村。该建筑始建于明代,据村民所叙述,陈家祠堂为纪念宋代“太学生陈东”而建。祠堂共有两栋建筑,座向朝南,硬山顶,第一进五开间,面阔24.6米,进深七檩8.5米,北墙体嵌石碑一块,石质对联一付,院内有古井1口,第二进清代重修过,五开间面阔24.6…
陈东墓
陈东墓位于丹阳市埤城镇大贡村北300米处。为一圆墩,墓向朝西,墓四周用条石围砌,直径3.4米,高1.4米。陈东丹阳人,北宋末年力主抗金的爱国太学生,曾先后八次上 书-钦宗、高宗,并率领太学生伏阙--,爆发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爱国学生运动,因言词激烈,引起宋高宗赵构不悦,于建炎…
茶馆墩
茶馆墩位于后马陵自然村西南312国道西侧,墩体较大,东西长50米,南北约60米,高约15米。该墩又名马陵墩,民间传说为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之墓,考古学者认为是周代土墩墓,墩西北处有水塘一口,地表未见遗物。 该土墩墓外形完整,形制巨大,属于当时的贵族墓葬,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丹阳白龙池
白龙池位于埤城镇西风村白龙寺自然村北50米处,据丹阳县志记载,该泉始建于梁大同年间,传说每逢大旱有白龙来此,老百姓向白龙祈祷求雨,结果非常灵验,所以建白龙池。传至宋嘉奉年建,因白龙池而建白龙寺,白龙池应此得名。池本体为八角形,池壁石砌,下用青砖扁砌,池水深约1米,面积约4平方米。…
笆斗山战斗遗址
笆斗山战斗遗址址位于丹阳市界牌镇界西行政村芭斗山自然村芭斗山下。1940年11月10日,日军袭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老四团三营驻地。在二十七圩发生激战,以及1942年4月30日,日军届动千余部队包围中央路北特委和新四军51团驻地在窖坝及芭斗山发生7小时激战。这两次战斗中共击毙日伪军…
丹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原为民国时期界牌富户姚德才、乔良成私宅,建于1935年,占地380平方米,建筑物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前后两进,五开间二层楼房,东西两边由厢房连接,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楼上过道、槛窗、隔扇用料考究,均为当地传统样式。1939年底到1940年7月,由陈毅、粟裕、…
烂石弄南朝佚名墓石刻
烂石弄南朝佚名墓石刻位于丹阳市后巷镇建山行政村。两兽间距19米,南北相对列,南辟邪已破坏严重,只余身体,北面邪身长1.58米,高1354米,颈高0.75米,体围1.70米,张口伸舌,半蹲踞状。1977年石辟邪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该石刻是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其中之一,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上…
水晶山南朝佚名墓石刻
水晶山南朝佚名墓石刻,位于丹阳市埤城镇水晶山村南,东近水库,南邻烂石弄。经专家认为,可能是齐前废帝欎林王萧昭业陵寝。墓东向,已平。墓前存有石辟邪两只,较完整,南北相对而立,仰首张口,伸舌下垂,两兽作蹀躞状,造型体长而颈短,动作对称。两翼短小,身无纹饰,尾失,足四爪。南辟邪身长1.…
陵口石刻
陵口石刻,位于丹阳市陵口镇东,沪宁铁路陵口段南侧,京杭运河北。有天禄、麒麟一对,在萧梁河东西两岸隔河相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清乾隆《丹阳县志》载:“萧港在皇业寺前,直入陵口大河,梁时公卿蔼陵,由南京方山下秦淮河直达丹阳运河。经萧港口,直达建陵、庄陵。故名此为萧港(现称萧梁河)。…
丹阳玉乳泉
玉乳泉位于丹阳市北门砖瓦新村1号后院内,该井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井栏为八角形,石灰岩质地井栏刻有“玉乳泉”三字。由宋陈尧佐书。曾有天下第四泉的传说,有提水时吊桶绳索磨损凹槽痕迹。井栏高约50厘米,内径约32厘米,外径83厘米。井壁由青砖竖砌而成。该井具有较高的历史、…
走遍丹阳市
镇江市旅游景点
丹阳市文物古迹
丹阳市红色旅游
丹阳市十大景点
全部丹阳市旅游景点
丹阳市特产
丹阳市美食
丹阳市地名网
丹阳市名人
丹阳市A级景区名录
丹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丹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丹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丹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