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阁是川中著名道教寺观和旅游胜地,位于四川射洪县南十五公里的洋溪镇街后龙背山头。据清朝光绪年间撰修的《射洪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建后山楞严阁”。清朝康熙年间始由惠清太和陈清觉来洋溪开山。此后又由李一祥,萧阳明,何来淮等任楞严阁住持。清朝后期,楞严阁曾是道教川北会道司所在地。它是成都二仙庵的脚庵,又下辖脚庵十六处。楞严阁道观依龙背山山势兴建,可由洋溪镇正街道通过一巷道上阶梯经石门上山游览。石门两侧首见对联有:“欲上青天揽明月;扫尽红尘闲是非。”再登石级五十余步,登上半山达新中国成立前所建“接引处”寺庙。该庙位于楞山道观下西侧,傍山崖修筑,面临涪江,凿崖壁辟地约二亩余。崖壁上方有古榕树,枝叶繁茂,树阴遮蔽接引处大半。接引处大门有木
白流寺,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洋溪镇涪江河畔的玉川山上,与蓬溪县天福镇接壤,距县城约18公里。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据当地村民及原寺金学焕言传,白流寺原名广福寺,为唐代勤安和尚所建,后迁至玉川山顶,更名为金禅寺。据清光绪10年《射洪县志》记载,明天顺4年(1460年)重建白流寺。明正德9年(1514年),宝灵农民起义军兰达顺进入射洪,大部分庙宇在战乱中被烧毁。1460年,白流寺达到鼎盛时期,占地约20亩,殿宇分四进;入大门的第一进为伽兰、五瘟殿;沿此而进,相继为观音殿、大雄殿、玉皇殿;玉皇殿两侧分别为太阳楼和月亮楼;西北两厢为文昌、六祖、三仙、斗母等偏小殿宇;北侧整齐地排着两进近20间平房和大小客堂;南侧有石砌浮雕俑壁及内-墙。清乾
黄家岩崖墓群位于射洪县洋溪镇铜鼓山村3组,年代为汉。为射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M5为中心,东、西500米,南、北50米。
向家岩崖墓群位于射洪县洋溪镇东山村4组,年代为汉。为射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M7为中心,东、西50米,南、北600米。
射洪东山书院位于射洪县洋溪镇小学内,年代为清。为射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南、北之围墙外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