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街社区辖有9个居民小组,1836户,3286人,辖区1.2平方公里;社区党委共有党员106人,其中流动党员31人,60岁以上的党员58名,最高年龄达85岁,下设2个党支部。社区党委在蓬安县委、政府,相如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按照县委提出“兴产业、助民富、解疾苦、促民和、抓党建、聚民心”的要求,围绕“抓发展、富百姓、强素质、新观念、升形象、保先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构建社区党建网络模式,开展“123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支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一个过去脏、乱、差的老街巷转变成为现在的文明和谐新社区。
下河街社区位于嘉陵江畔,三面环山,位于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的核心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景区共有景点38处,有凉亭5座,铜像6尊,情侣楼一座,画圣楼、吴道子广场、百米长廊、桑梓广场、财神楼、神龙泉、临江酒吧、爱莲池、乡友林、周子茶楼、周子客栈、古码头3个、刘家大院、万寿宫古庙,象棋广场,观景灯,有5条古街道(即:新华街、红军街、下河街、顺河街、磨子街)。
如:吴馓子、姚麻花、曹氏豆干、邮亭鲫鱼、樟茶鸭、古玩店等。通过旅游文化的宣传,全县的文化现场会在下河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召开,并表演节目:船工号子、金钱板、川剧变脸、哭嫁歌、自编自演的消防安全进社区等。相如镇下河街社区周子镇被誉为“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百年不动一砖一瓦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古镇”,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小城、四川十大风情名镇和四川最美古镇,其兴起于南朝梁武帝析安汉县设相如县之后,始称舟口,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古码头。
古镇由下河街、上河街、新华街和红军街组成。唐初起陆续建成有财神楼、武圣宫、万寿宫、濂溪祠、洞仙观、鱼娘庙、南华宫、文昌宫等。北宋庆历二年(1042),时任合州通判的周敦颐来舟口开筵讲学,影响甚大,人们便将舟口改名为周子镇以表纪念。 周子古镇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恰恰印了“镇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绝伦美景。
这座嘉陵江上最后的古镇码头,依山傍水,古朴民风,一砖一瓦,都道尽历史衷肠。古镇坡形古街共约千米,现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民居5000余套间,所有古民居建筑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别具情调。在具体工作中,社区党委按照“狠抓一个关键,扭住一个重点,突出一个中心”的方法,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能力,真心诚意为民服务,引导居民发展致富项目,取得了群众满意的成效。
一是狠抓一个关键。即,抓班子、带队伍这个关键,培训、教育党员干部,按时进行“三会一课”,构建党建网络模式,实行党委书记联系支委委员,支委委员联系普通党员,党员再联系群众,形成党群联系网络,落实党员目标管理,明确考核目标和内容,进行目标考核评比,实施表彰激励与批评教育;社区党委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本着务实为要的原则,把忠心献给事业,安心留给亲人,爱心留给他人,专心留给自己,通过“实现伟大中国梦、共建幸福美好新蓬安”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委及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