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地处德阳绵竹市西北,坐落于龙门山麓,是川内著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距绵竹市区6.5公里,驱车10分钟即可抵达核心景区。景区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以“青山、绿水、文化、休闲”为重点,统筹山上和山下的资源优势,整合玫瑰温泉、登山健身、滑翔滑草和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建成融合山区自然风光、沿山休闲游乐、生态观光农业、城镇度假于一体的新型乡村旅游区,成为绵竹沿山旅游风光带上的一颗明珠。景区距德阳市区约46公里。成绵高速公路转德(阳)茂(县)快通公路到绵竹,城区有公交可达。是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健身娱乐、宗教游览、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区。旅游区幅员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一条50余公里长的沿
张南轩读书台:无为山又名紫岩山(即紫云岩),位置在九龙场镇北面跑马岭以东,清泉寺以北的紫岩山,因此张拭之父张凌以紫岩为号。九龙无为山的紫岩书院始建于元延牯(1314—1320)占地约20亩,房屋200多间,规模宏敝,为蜀中末所有,台臣图之以闻,诏赐额曰:“紫岩书院”明永乐年间始迁于县地城东月波井附近,无为山旧址目前仍可寻。
洋房子:遗址在今九龙镇红岩村八组。相传英国卢教士来中国传教,并建立仁泽医院(现绵竹市人民医院)。英国的卢教士在绵竹游览期间,被九龙这奇特的山水所吸引,便在此修建了洋房子。洋房子全是混凝土木结构,是休闲、渡假的好地方。每年农历五月,英国人带着妻子儿女前来这依山傍水的洋房子避暑,秋凉的农历八月,他们就回英国,距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了。如今,有4家农户在此修建了规模成形的农家乐,在洋房子旧址处,修洋房子所建筑的毛拱桥、平桥均还存在,以便留于后人。凡友人在此浏览,均深感“旧洋房子伴青山,盛世佳宾喜开颜,昔日石门临仙境,今朝一笑天地宽。”
无隐寺:始建于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这里,山峦起伏,九峰耸垒,林木葱翠,背靠清泉村5000亩林海地。昔日,庙内有僧385人。该寺由于自然环境清幽,故自宋代以来承袭至今,香火长盛不衰。尽管朝代变迁,僧去道来,道去僧来,无隐寺仍在僧众的-中,殿宇巍峨,神像庄严,给广大信众提供了正常的佛事活动场所。
冒石井:冒石井处于九龙镇新龙村境内,宝镜庵的山门前(原是放生池),井侧有一根1.5米高的石条方,斜对井口,水位有7.5米深。是刘天官在九龙一带大修“庵、观、庙、院、寺”时的取石地。
跑马岭:天官刘宇亮在任崇祯皇帝首辅期间,看上了九龙这块宝地,决定以神马背作为跑马场,以演练兵马,此山是刘天官的跑马场地,天官死后,被埋葬在跑马的那片林海中,48架丧,埋了48座坟墓,其中只有一座坟墓是刘天官,此迷也难以解开,从此以后,这长2000米,宽20米的平川的九座山峰,所以才被命名为“跑马岭”。
纸厂沟:在绵竹九龙镇遵道社区(原太平村),这里是有一千多年历史造纸工业基地。绵竹以产竹而得名,山区所产白痂竹、笼竹、荆竹、苦竹、慈竹、山慈竹、百日早竹是造纸上好的原材料。鹿堂山竹子密林,纸厂沟水源丰富,造就了这块造纸工业最佳地。绵竹造纸起源于北宋,在明代就享有盛名,清康熙时期遵道“玉妃泉”下有手工造纸作坊120余家,有造纸工匠1万余人,全年产量达10万余驮,以生产黄大纸、中大纸、白大纸、粉笺纸为主。白大纸又称“画脸纸”,是川剧变脸用纸,其色洁白,纸质细润,张力和吸水性强,用途十分广泛,粉笺纸为绵竹木版年画专用纸。
玉妃泉位于绵竹市西北部,在九龙镇(原遵道)境内离城区约九公里,在那娇艳的莲花山下,天公巧造了一个活淋淋的龙头,这龙头由玉花斑烂的癞巴石长成,龙口大张,峥狞恐怖。清如碧油的玉妃泉就从龙口中汩汩而出。此泉水凉似玉液,清烈而芳香。
鹿堂寺:在明朝天启年间,人们在鹿堂山立庙祭祀,给鹿母娘取名为鹿堂寺,此山取名鹿堂山,寺中塑有鹿母和南鹤老人,北鹤老人神像,还有其它神像,在明末清初时,张献忠征剿四川将此庙烧毁,直到清乾隆年间,人们又在鹿堂山上重建鹿堂寺。
鹿堂山:位于绵竹西北部,离县城约十五公里,据绵竹县志民国八年版记载有这样一段话:鹿堂山,城西北三十里,下有神泉,祷者诚恳,则泉流奔溢,相传蜀玉妃生、鹿母乳之即此山。
马跪寺历史悠久,远近驰名,历朝历代都有名士的诗词楹联遗迹。由于战乱,很多珍贵的文物与文本已经失却,然而,幸好还有清代绵竹诗人赵敦彝和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的诗句尚存。赵敦彝诗云:“蜀主求贤急,西峰访惠能。人来黄叶寺,马跪白头僧……”。李调元诗曰:“神境清如此,灵山实在斯,王来惊马跪,佛去化鱼池……”虽然古刹已经不在,但仍有遗址可寻。法净禅师不畏王权,慈悲为怀的德行在佛俗之间都受到尊崇,蜀王求贤马跪寺的故事也被乡人讲得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