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蜀定王次妃墓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1998年12月成都三环路南一段施工中,于琉璃乡潘家沟村12组地段发现一处大型砖室结构墓葬,经成都市考古队发掘清理,从出土的圹志记载确定,该墓为明蜀定王次妃王室墓。因国家建设需要,发掘清理后,整座墓葬迁至龙泉驿区十陵镇异地保护。该墓建于明弘治9年(1496),迁建后整座陵园占地面积7亩,围墙大门至明楼31.5米,墓塚直径10.4米,高1.8米。地宫坐东向西,神道位于地宫正前方,地宫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地宫前端有用红砂石条叠成的挡土山墙,阶梯式墓道,地宫券顶分为前后两部分,地宫由封门墙、八字墙、墓门、墓室组成,墓室由前室、中室、后室及棺室构成,每室前均设有两扇石门,前室长2.54米,宽2.5
明蜀太监墓群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墓区占地面积十亩,墓葬方向相同,坐东朝西。墓园大门面阔8.66米,高5.67米,大门至墓室70米,墓葬为2002年搬迁于此,共九座,按南北向一字排开,北侧五座规模较大,总长23米,墓前以石板或青砖砌有八字墙,八字墙上雕刻有龙纹或麒麟图案。均以青砖起拱,内置仿木建筑石刻构件,室内以石板盖顶,石门、供案、棺床等均存放于各个墓室,从左至右在门楣上方分别题有:“山含晚露”(1号墓)、“光风齐景”(2号墓)、“攸宁”(4号墓)、“永静”(5号墓),门方上多有楹对。2号墓有一墓碑,上半段残损,仅余“。。。。。。鱼品服承奉司掌印承奉正藩溪谷公之墓”等字。南侧四座小型墓葬,建筑式样结构均与前同,规模略小。
明蜀昭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昭王陵建于明正德四年,为明蜀昭王朱宾瀚与其妃刘氏合葬墓,坐北朝南,占地五十亩,由墓塚、墓室及地面建筑构成。现地面建筑已尽毁,墓塚残高5米,底部残径22米余,地宫为砖石砌筒拱券,宽近13米,总长(包括地宫前面的八字墙和墓道)41米。入墓依次为墓门前殿、前庭、中庭门殿、中庭、横排并列的左右甬道门殿、左右棺室。各庭室甬道两边都有厢房,构成六组四合院,各座殿屋及厢房全为石结构仿木建筑,石雕筒瓦单檐庑殿式和硬山式大屋顶,保存有残损的昭王圹志石碑和王妃刘氏圹志石碑。 昭王陵原在龙泉驿区大面街道玉石社区9组,1991年修建成渝高速公路,墓室整体搬迁至明蜀僖王陵园内保护,墓冢仍置原地,本次调查,仍有直径8
香花寺蜀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青龙村5组。1958年,四川省兴建重点水利工程东风渠,由北而南挖渠道,发现了以巨型青石砌为平行并排两列简券拱构成的夫妻合葬大型古墓,-物管理部门派专家考查,确认是一座明代蜀藩王陵,1995年联合调查,勘得陵区总面积87亩,判定为成王陵,正式列入“明蜀王陵”大遗址保护名单,现已立保护标志。1990年至今共发生了3起盗掘未遂事件。香花寺蜀王陵坐东北朝西南,现范围内全部栽植树苗,整座墓葬仍保存地下。香花寺蜀王陵为明代蜀王保存较好的一座陵墓,为研究明代四川历史、文化及机构建制、陵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明蜀赵妃墓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1978年当地村民挖掘水渠时发现砖室券顶墓一座,成都市文管处随即进行了清理发掘。 该墓为砖室券顶,坐北朝南,通进深13米,内空宽3米余,依次为墓道、八字墙、门厅、中厅、棺室,建有陶瓦筒排水管道。墓室内出土圹志碑一通,通高1.07米,宽0.61米,额题两边各镌翔凤图案,阴刻篆书“罗江王妃赵氏圹志”,记载了赵氏有关资料。出土器物不多,现存于成都市博物馆,清理发掘后随即对墓葬进行回填。该墓葬是明蜀藩陵墓群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研究明代四川史及帝王丧葬制度、陵寝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谢家老房子蜀府陵墓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千弓村13组。1987年本区文物普查,在石灵乡双林村3组谢家老房子背后2米外的一处陇岗坡原上,发现有少许明蜀藩陵地面建筑残留遗迹,且寝园地形依稀可辩,面积约十余亩。当地群众反映有块田一直漏水,应为一座明藩蜀府墓葬,据《明史.诸王世志》及《华阳县志》载,该墓应为蜀府内江王子朱申镄,至今仍埋于地下,未作清理发掘。该墓葬为明代蜀府陵墓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明代四川史及帝王陵寝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黔江悼怀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僖王陵东北300米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农民翻田发现大量的青砖,呈券拱顶,成都市文管处查证为蜀藩陵寝,立即覆土掩盖保护,据《华阳县志》、《明史.诸王世表》考证,该墓为明蜀府首代黔江王朱友付。现墓葬完全埋于地下,情况未知,地面为苗木林和菜地,附近有部队营房。该墓葬为明代蜀府陵墓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明代四川史及帝王陵寝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明蜀僖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大梁村8组。修造于明宣德十年,陵园面积近50亩,墓向310度,有地面建筑和墓葬两部分组成。地面建筑为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有陵园大门、牌坊、六角亭等。墓葬有封土、地宫构成,总长53.95米。封土近圆形,可见直径约15米,高3.6米。地宫分墓道、墓门、墓室;墓道上方搭建有保护棚,墓道为阶梯状,长约25米;墓门为仿木样式,斗拱、筒瓦、庑殿顶;墓门外有八字墙;墓室为直通筒拱券,前部拱券进深6.7米,高4.8米,后部拱券进深21.8米,高5.55米,宽7米。入墓依次为墓门甬殿、甬道、前庭门殿、前庭、中庭门殿、中庭、棺室门殿、棺室。分隔甬道庭室的门殿为石结构四柱三开间仿木建筑,单檐,庑殿式绿色琉璃筒瓦大屋顶。建有陶
明代蜀王的王陵,有十多座明蜀王家族诸王及王妃的墓葬于此。其中僖王陵为代表的蜀王陵墓葬群拥有富丽堂皇的地宫建筑巧夺天工的精美雕刻,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宫殿。景点位置成都市区东部现龙泉驿区十陵镇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