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陕西省 > 咸阳市 > 兴平市 > 南位镇 > 张里村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南位镇张里村概况

张里村位于兴平市汉武帝茂陵西北方约1公里处,东邻策村,西邻留位村,北与定周相接,南与西吴镇来祁寨相连。由滕家(东堡子),孟家(北堡子),范家(西堡子),马村庄4个自然村组成,所辖6个村民小组,共450户2164人。耕地2800亩,主要以农作物种植,果树栽植,商务运输,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

民国时期(1923年)归第五区陈阡乡管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归第五区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归北定乡管辖。解放后,归三区定周乡管辖,1952年归三区定周乡管辖,1954年属南位区管辖,1956年归三韩乡管辖,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归跃进人民公社南位乡管辖,1959年归三韩人民公社定周管区管辖,1961年至1967年归南位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至1979年归南位人民公社生产管理委员会管辖,1984年政社分设,归南位乡管辖,1996年撤乡建镇归南位镇管辖。

该村自1949年以来历任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村主任

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孟兆信 史振兴 滕建友 史荣章  孟宪魁 滕志德 范更志 刘云飞

    历任大队长、村主任:范玉茂 张彦德 滕志文 滕志德 范更志 刘云飞

在张里村村南约500米处,有个形似磨子(石磨子)的墓冢,便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后妃李夫人(李娃)之墓,史称英陵俗称磨子陵。

 李夫人本是以伎女身份随哥李延年入宫,她能歌善舞,姿色倾城,因此受到汉武帝的宠爱,纳为妃子,但是李夫人红颜薄命,因病早逝。她病重时,武帝前去探望,她却把脸蒙在被子中不愿见武帝,说“我久病在身,形貌俱毁,不能见皇上,请皇上照看好我的儿子和我的哥哥。”武帝说:“你病很重,一见我就嘱托儿子和你的哥哥,也不让我看看你,是不是不高兴?”李夫人说“夫人不修,不能见君王”,还索性转身而朝墙壁,武帝也没看到李夫人病中的容貌,并叮咛身边人,她死后,要用绸纱遮盖面容,这样,汉武帝自始自终没看到她的容貌。李夫人在死后,汉武帝以皇后的礼仪把她安葬在自己寿陵西北,作为陪葬墓。

从此,当地群众模仿李夫人,人死后,用纸或白纱遮盖颜面,最后成为一种习俗。传说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思念,因此大病一场,有大臣献策:“听说方土作法,能让人灵魂出现”,于是方土小翁被请到宫中,他让画工把李夫人的像画下来,并在李夫人墓的东边建了一座高楼,叫“祭仙台”,用白纱帐将台围绕,帐后灯火通明,自己则举起李夫人的画像,在白纱后晃动,画像投影在白纱上,犹如真人活动,汉武帝看见果然就是他的李夫人,非常高兴,病即痊愈,这就是中国皮影戏最早的起源。现在祭仙台这地方还留有方方正正一个台子,民间称其“方冢”。

在旧时,张里村人以农耕为主,兼做小商生意,如“炸麻花”、“卖醪糟”、“卖粳糕”等小作坊非常兴盛,村民们辛勤劳作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一脉相承。

张里村文化底蕴较厚,崇尚宗教信仰,敬礼拜佛,益于修身积德。每年正月十三娘娘庙会,香客乞子求福;五月十二老爷庙会,乞“老爷”试不磨刀,以保众民平安;六月十九菩萨庙会,传承善法,施善济贫。庙会上四方香客云集,殿堂香火缭绕,秦腔大戏,马戏杂技助兴,锣鼓社火联袂出动,异常热闹。解放后,随破四旧,“文化大革命”运动,以上庙会,民间习俗也相继告终,但传承的修身积德,广施善法,永保良知的精神仍代代相传,使得张里村人民风淳朴,风气正派。

古时张里村属“定周里”所辖的一个村落,相传(史料无法考证具体时间),定周里一带因灾荒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但苛捐杂税仍需上缴,当时有王姓兄弟五人为民请愿,欲望官府免缴苛捐杂税、官府认定叨民闹事,王姓兄弟五人被死刑治罪,但却换得官府减免的苛捐杂税。此后,定周里一带民众为感恩兄弟五人,设祠祭奠,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至十月二十日(五天)为祭奠日,焚香叩拜,高台大戏助兴,场面空前,仪式隆重。张里村便是定周里十三村之一,后来设流动祠,定周里一带十三村,每村轮流侍奉一年,设十三村“老王圣会”理事会,修造五顶轿子重塑五人圣像,安坐轿内,会址村必须唱五天大戏,否则,该会就停落此村,下年搭台唱戏方才按次序传为下一村。老王圣会还有规矩和议程,即“搭贺戏”和“接送爷”(此地人把兄弟五人称“爷”)。“搭贺戏”指该集会的第二天(十月十七日)次村次年侍奉爷的村敲锣打鼓社火伴随,抬上猪肉、羊肉鞭炮等贺礼,送至该会所在村,并从戏台底经过,该会所在村也会敲锣打鼓人马三齐去迎接。

   “接送爷”仪程,即该会所在村在唱完戏后(第五天)送爷,次年会址村接爷。“接送爷”仪程是该会鼎盛之时,“爷”轿前旗幡招展,鞭炮齐鸣,此时看热闹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场面浩大,隆重热烈,有时会达到狂热的程度。

该“老王圣会”由于会期较长,声势浩大,祭奠会演变兼有物资交流会的色彩,本地除饮食、日用百货、泾三原的瓷器、布匹、木料等甚至西北各省的牲畜、毛皮、油料等都参与此会交流。

   张里村是该会十三村会员村、张里村人民风淳朴、重礼仪、懂礼世,加之人心齐、好胜、但逢此村祭奠会、也就是该会鼎盛热烈的起点。

张里村人杰地灵、人才名人辈出。

   孟兆章,男、1936年出生、1949年入伍,在大连港与苏联专家一起合作发展军工生产的研究工作,时任领航站站长,转业后在大连市检查院工作,现已退休,安享晚年。

   滕彦进,男、1962年出生,196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任中国兵器工业部2022所党委书记。

   史长青,男,1962年出生,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后又在四川西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曾任中铁二十局总工程师,2005年任中国铁道部质检站站长。

   滕刚,男,1962年出生,毕业于四川成都陆军学院,历任西藏军区政治部纪检处处长,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纪检系主任。

   史忠诚,男,1960年出生,1981年入伍于新疆某部边防特务连,任司令员司机、秘书,后在西安陆军大学进修,回部队后任乌鲁木齐军分区政治部干部处处长,擅长书法,编撰边防固防书籍。

   刘刚社,男,1981年出生,19岁毕业于兴平市职业中学,经学校介绍受聘于山东省莱芜市步步高电子公司任职,2006年任步步高电子总公司莱芜市乾坤电子有限公司总代理,后又被总公司聘任为苏、皖、鲁三省总代理。目前公司拥有18名销售经理、120名业务员、注册资产超500万元。

史振怀,男,19期年5月出生,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志现军步兵21团当战士,在一次作战中英勇牺牲。被进认烈士”

   张里村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改革开放前家家户户种粮,饲养禽畜,改革开放以后,沐浴着党的政策的阳光,张里村逐步改变传统的种植业和生产方式,现代化机耕代替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扩大规模养殖,发展以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大批劳动力解放出来推进了商务运输和劳务输出,走向自主创业之路。

   随着党的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张里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家用电器普及到家家户户,电动车、摩托车和机动三轮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型运输车、小汽车不断增加数量。手机、电脑也普遍拥有,村民真正也享受到信息化时代的好处。住房条件也得到普遍改善,家家户户新盖的住房宽敞明亮,衣着也讲求大方时髦,多姿多彩。村民饮食习惯也进步讲究和提高,粗细搭配,营养均衡,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意识也进一步增强。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多方筹集资金,全村通上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村民全部参加了新农合,新农保。生活保障,老年人福利逐步健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愿望已成为现实,村民已由温饱型跨入了小康型社会。

   近年来,村两委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果业和运输为主导产业,种植果树1000多亩,运输、服务业解决了村中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现有各种营运车辆100多辆,年总800多万元,长年在外打工200多人,打短工400多人,2011年人均收入7100元。张里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建成陵北路农家乐和商业街、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投资9万元新建村委会办公室156平方米,使干部办工有办公室,党员活动有活动室,在教育事业方面,投资一百多万元,新盖教学楼三栋,操场硬面化,投资32万元对周茂路到留位连村路1.5公里实施硬化,投资46万元对周茂路到留位东坡连村路2公里实施了硬化。2009年,建成群众健身广场1200平方米,村民活动有场所,投资8万元建成了114平方米的村级合作医疗站,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全村实行垃圾集中清运,每周清理垃圾三次,保证了村容村貌的文明整洁。为了活跃群众娱乐活动,组织广场舞蹈队一个,锣鼓队一个。

   2014年,村委会依托茂陵旅游资源优势,倾力打造茂陵生态园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农家餐饮,手工业加工销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古建一条街,一个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在张里村初步形成。

    2018年4月换届选举新任班子成立,新班子年轻有朝气、干事情雷厉风行、从不推诿。先后与上级领导协调为村民家家通上了天然气;2019年11月时任村干部通过多方努力争取煤改电项目落实张里村。切实使我村村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