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旅游区,是《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所在地,是水浒旅游线上的重点景区。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景区北部有湖面百余亩,可供游客垂钓、划船。景区娱乐项目有山东快书、虎斗鸡、抵羊、戏曲、武术表演等。“武松打虎处”石碑为南宋时期所立。山神庙: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庙内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庙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高3米的“虎”字碑。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徐悲鸿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题名。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
张秋运河古镇位于阳谷县城东20公里,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秋运河古镇,五代时称张秋口,金元曾一度改称景德镇。元代开会通河穿镇而过,并在镇内设立都水分监衙门,张秋于是成为运河上一重镇。明代刘大夏治河张秋,又一度改称安平镇。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曾将张秋镇和颜神镇(今博山)、景芝镇并称山东三镇。张秋镇城几经修建,颇具规模。由于运河从中通过,分为东西二城,有城墙环绕,环城有护城河。至清代镇城有九门,镇内有七十二条街八十二胡同,街道多以经营货物命名,如米市街、柴市街等,也有以建筑物得名的,如城隍庙街、文庙街等。由此可见张秋昔日繁华之一斑。镇内建有文庙及书院、书局,有寺庙观祠数十处,并有戊己山、挂剑台、黑龙潭、任风子墓等名胜古迹。张秋有着
张秋城隍庙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北街北首北街小学院内,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大多数城镇都建有城隍庙。古代传说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 ,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它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睛,保谷丰民足。张秋城隍庙始建于清代,砖木结构,歇山式建筑。现存大殿一座。坐北朝南,耳房一座三间。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东西长11米 ,南北宽7米 ,高10米 左右,歇山顶,木构架梁,不施斗拱,灰瓦覆顶。占地东西长30米 ,南北宽20米 ,总面积约600平方米 。
张秋陈氏民居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年代为清。2013年10月10日,张秋陈氏民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城隍庙大殿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北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3年1月,张秋城隍庙大殿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桑段营石刻年代为元、清,位于阳谷张秋镇桑段营。2004年9月19日,桑段营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闸颜氏祠堂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张秋镇上闸村。2014年,上闸颜氏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黄氏民居年代为清末民初,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北街。2014年,张秋黄氏民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马家祠堂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张秋镇东街。2014年,张秋马家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码头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南街,年代为元,类别为古建筑。2014年10月,张秋码头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传承和弘扬中国几千年丰富而独特的酒文化,阳谷于2010年建成景阳冈酒道馆暨中国历代酒器陈列馆,酒道馆以古典名著为依托,史料丰富翔实,收-代珍贵酒器文物2000多件。它涵盖了酒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兴衰史,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典籍、酒器、酒具、字画等。酒道馆采用图画、雕塑、文物、实物以及声、电、光等各种手段,以集成模板的形式进行展示,将5000年酒文明依次展现。酒道馆的酒文化史按时间顺序分为,“上古酒源——阳谷,酒的发源地”、“上古酒礼——悠久的阳谷酒礼酒道”、“汉唐酒风——秦汉隋唐时期阳谷一带酒礼盛行”、“阳谷酒香——景阳冈英雄酒名声大振”、“运河酒韵——元明清时期的酒文化风采”“酒都纪事---阳谷景阳冈酒的起源和发展”六个部分。
张秋作为运河重要码头,运河古渡口被称为“漕湟要津”,被列为张秋一景。志称“冠盖云从,帆樯鳞集,实中原绾毂之襟喉也”。可以想象当年的繁盛景象。现存古渡口仍在原有位置,系利用原渡口石料及所拆周边建筑物石构件精心设计垒砌而成。桥上明清石刻遍布,多达千余块。桥由三空涵洞、栏板及四狮组成。桥长25.3米,宽6.6米,深6.4米,雁翅长10.4米,栏板长15米,高1.4米。桥头端坐四狮,神态可鞠,雕凿精细。中涵洞上镌一石质匾额,上 书“张秋运河桥”。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戊己山遗址位于张秋镇东北隅运河东岸,为一圆形土山,原高30米,现残高仅2米许,占地约5亩。山南巅有一石碑,中间镌“戊己山”三字,为当年管理河道的官员所立。碑高1.8米,宽0.8米,厚0.28米。现置于遗址西南隅。据《张秋志》载:“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塞决河成,通政使韩公鼎筑龙潭之上,名曰戊己山。列为三峰,环以松桧。后有莲花池,潋滟可爱,及河东建成(城),莲花隔在城外也。”旧志将“戊己雄峙”列为张秋一景,称“黑龙潭上中峰隆起,松桧阴森,郁然有云蔚之色,其巅一亭,即梁父、徂徕可坐而招也。”说是站在戊己山的亭子上,连泰山、徂徕山都能望见。由于人们常年在此取土,戊己山现仅存遗迹。遗址上残砖断瓦、石雕石狮、瑞兽残件随处可见。今尚存有一
红堌堆遗址,鲁西地区黄河北侧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阳谷县东南的张秋镇陆海村西,属平原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东部断崖文化堆积厚3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质红陶为多,也有彩陶,纹饰有戳刺纹、压划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红陶钵、红顶钵、彩陶钵、鼎、盆、环等。石器有扁平长方形石铲和磨棒。文化面貌和文化性质尚不清楚。年代上限当早于大汶口文化,是迄今鲁西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张秋山陕会馆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年代为清。2013年10月10日,张秋山陕会馆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涵闸(金堤闸)年代为近现代,位于阳谷县张秋镇闸堤口村。2014年,张秋涵闸(金堤闸)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铭文砖年代为明,位于阳谷张秋镇南街。2004年9月19日,铭文砖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令璜墓位于阳谷县张秋镇王营村西,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2003年1月,张令璜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门桥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南街,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2014年10月,水门桥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袁庄袁氏墓群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张秋镇袁庄村西南角。2014年,袁庄袁氏墓群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任大仙墓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2014年10月,任大仙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体十三碑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年代为明清,类别为石刻。1999年4月,五体十三碑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运河石桥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区运河,类别为古建筑。运河石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楼黑堌堆遗址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刘楼村,年代为龙山,类别为古遗址。1999年4月,刘楼黑堌堆遗址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天爵墓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张秋镇孟海村。2000年7月3日,周天爵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