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6月,费县西部地区划分为费南、费北两个县,隶属于费南县。
1943年12月,费南县改称费县,属天宝山区。
1946年4月,费县改称平邑县,辖天宝山区(七区)。
1955年11月,七区改为地方区。
1958年3月,撤区并乡,设地方乡和天宝山乡。
1958年冬,撤销乡镇建制,建立“政设合一”人民公社,地方乡和天宝山乡合并为八一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改设为天宝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撤社设区,区下设公社,以驻地命名,天宝人民公社改为地方区。
1971年4月,改建为地方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改为地方区。
1985年8月,地方区析建为地方镇和天宝山乡。
2000年12月,将天宝山镇并入地方镇。
杨佑廷(1839—1906年)字翊宸,今地方镇东固村人。自幼敏而好学,13岁应县试,名列前茅,受到费县知县王庚青睐,题扇相赠,有“碧天相望在瀛洲”之句。1875年(清光绪元年)乡试中举,十一年就恩县教
李元松(1907—1950) 字鹤轩,今地方镇大瑶草村人,著名革命烈士。1938年前,任旧费县一区地方乡乡长。1938年12月初,在共产党的影响下,以乡公所自卫武装为基础,率先组建了一区抗日游击大队,
杨青山(1906—1972) 今地方镇红石岭村人。1929年,投身于冯玉祥所属部队当兵。1931年12月参加江西省度县武装暴-动 。之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五军当警卫员。1932年6月,在广东
刘次恭(1908—1971) 又名刘学宽,今地方镇人。1924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上学期间,时值发生国民革命军北伐、国民党叛变革命等重大事变,学校的进步学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掀起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