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并由此而得其名。该镇位于冠县城东15公里,聊城市西30公里处。全镇51个行政村,4万人,7万亩土地,版图面积65平方公里。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9亿元,财政收入5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00元。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309国道贯穿东西。10000门程控电话直通全国,交通、通讯十分便利。连续6年被聊城市委评为安全文明乡镇,2004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建设基层先进单位。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优势,抢抓机遇,在经济发展上认真体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狠抓了民营经济、小城镇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共有各类企业1264家。涉及到机械加工、毛坯铸造、木器加工、面粉加工、屠宰分割等十几种行业。多年被聊城市委评为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该镇三大工业园区,占地800余亩,区内有86家农机配件厂,有车刨、洗磨、铸造等先进设备,能承接各种配件的加工,是时风等农用车集团所需配件的主要基地。该镇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已构筑两条高标准的商贸街,发展环境十分优越,发展经济政策非常宽松,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风水宝地。
特色农业迅猛发展。各类蔬菜大棚8000余个,水果面积6000余亩,成为黄瓜、西瓜、双孢菇、油桃、苹果、梨、杏、葡萄等优质无公害菜瓜果生产基地。该镇是鲁西最大的优质苗木(绿化、观赏两大系列)繁育销售基地,面积近万亩。以鲁西黄牛为主的畜牧养殖在聊城市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还发展了肉鸽、奶牛、波尔山羊、兰狐等优良品种和珍稀珍禽动物的养殖,已形成大的规模。.
钱楷,字范之,明代贾镇人。幼时聪慧,在父亲的教诲下读书,五六岁便能写文章。十余岁补郡诸生,每次考试均“冠齐鲁”,有神童之誉。后被人聘为家塾教师。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中举人,为山东乡试第二名,次年
李荫隆(1914~1968),字厚甫,今贾镇李辛村人,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抗战前,先后就读于冠县县立第一高级小学、省立济南初级中学、省立济南师范学校。学生时代,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接近进步教师和
郭芳臣(1899~1941),名兰皋,字芳臣,今贾镇许辛村人。幼时读私塾,后入冠县师范讲习所读书。在校期间,接受新事物敏锐,因闹-被学校开除回家。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加入国民党,积极参加拉庙放足
李一香(1889~1973),原名李芸台,今贾镇李辛村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书香之家。幼时读私塾,青年时代主要以教师、小职员为业。他好读书,喜交往,结识了不少知识分子和上层人物。1935年6月加入中国共
宋洪勋(1918~1986),今贾镇李榆林头人,祖辈均为勤恳忠厚的农民。少时勤奋好学,高小毕业后被录用为小学教员,在张史村教书。后考入寿张第八乡师,1936年5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
司洛路(1913~1992),原名司泽霖,今贾镇许辛村人。曾就读于聊城省立二中,1937年济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员,同年11月参加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
王登明(1910~1939),出生于今贾镇王辛村一个农民家庭,仅读了3年小学即辍学,跟作乡间中医的父亲在药铺当帮手。1936年秋,由王维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附近村庄积极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