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柳中古城遗址
  柳中古城遗址在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城当西域古代交通孔道,地肥美,宜屯田。东汉延光中班勇为西域长史驻此。十六国前凉张骏置田地县,唐贞观中灭高昌改置柳中县,贞元中地入吐蕃。…[详细]
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
  时代:明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遗址位于北纬48o46,东经85o48,在和布克赛尔县城东南5公里处,距莫特格乡2公里,占地面积16.81万平方米。古城呈方形,边长为414米…[详细]
惠远古城
  介 绍 历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详细]
阔纳齐兰遗址
  阔纳齐兰遗址位于柯坪县阿恰勒乡。遗址由西北角驿站和南北区住宅建筑组成。驿站分布有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称炮台)、官邸和较完整的城楼城墙。官邸位于城搂之西30米处,残存墙基为青…[详细]
伊犁清代卡伦遗址
  多兰图卡伦遗址位于察布查尔县城西南的兵团四师六十七团场一连的农田中,建立于1777年。遗址南北长30米,东西宽30米,残高4米,厚2米,顶部厚1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详细]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详细]
林村墓群
  时代:战国至汉林村墓群,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林村、户村、涧沟、酒务楼一带,为战国、汉朝年代。是邯郸市邯郸县的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墓葬,公布时间为2013年5…[详细]
甄氏墓群
  时代:东汉至北朝甄氏墓群,位于无极县县城西12.5公里处史村西南。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甄氏墓群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河北一带的名门望…[详细]
李氏墓群
  赞皇李氏墓群又名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高村南的岗坡地 。河北省赞皇县西高村南的岗坡地发现了一处有9座古墓组成古墓群,目前已发掘4座,另外5座还在发…[详细]
赵宋祖陵
  时代:五代、宋赵宋祖陵,历史记载很多。以前都称“宋三陵”,即:宋僖祖赵朓的钦陵、宋顺祖赵珽的康陵、宋翼祖赵敬的靖陵。其真实地点就在保州,即今清苑县。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是…[详细]
重点关注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