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泰安市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泰安市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家沟遗址
  宁家沟化石遗址,位于新泰市汶南镇宁家沟村西,东经117°49′22″,北纬35°49′56″,海拔214米。旧石器时期遗址。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当地群众在生产中曾于遗址处发现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主要有师氏盘足龙化石,圆镜中国龟化石,中华弓鳍鱼化石。还发现许多瓣鳃类、介形类、叶肢类等无脊椎动物化石。化石属中生代,所处地层为中生代陆相地层—蒙阴系。宁家沟化石遗址在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的研究…[详细]
抬头寺遗址
  抬头寺遗址在新泰市汶南镇,属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至龙山文化(公元前2350─前1950年)时期。新泰曾是“杞人忧天”的杞国(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0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故都之一,历史…[详细]
羊祜故城遗址
  羊祜故城遗址位于新泰市天宝镇古城村,北依徂徕山,南临柴汶河,东至城东村,西至羊舍村。 古城垣大部夷为平地,仅北城垣残存约500米,高1~3米,东端高约3米,夯土层清晰可见,层厚约14厘米,内含东周陶片。城址地面之上可见到大量陶器残片。采集标本有云纹瓦当,正、侧面饰菱形纹的子母砖,三角锥体短铤铜镞。器物标本具东汉魏晋特征。清道光年间《泰安县志》载:“县东南九十里即晋南城羊祜封邑。今复城内有寺,曰大觉…[详细]
徐琛墓
  徐琛墓位于新泰市羊流镇。年代为元。2013年,徐琛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徐琛,字国宝。新泰人。曾官归德府亳州知州。墓地东西宽30米,南北长50米。神道两侧有石翁仲(2004年被盗)、“徐公祖茔之门”石坊、石羊、石虎(石羊、石虎2003年被盗,2006年追回)各一对。墓封土直径12米,高1.50米。黄土夯筑。墓前右侧有元代至治三年(1323)刻立的螭首龟趺“太守徐公神…[详细]
新泰光化寺
  山东•泰安•新泰光华寺(光化寺)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泰安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光化寺村南,徂徕山东麓。据元代《重修光华寺碑记》记载:“光化寺始建于北魏,至隋朝而有光化之名。唐有天下,三百余年,衣钵相传,宗派不泯。继以五代之乱,寺从而废。赵宋开国,迨及祥符七年,复赐号崇庆,而与明孔山之灵岩相为甲乙。”原庙宇占地50亩,现仅存房舍10间,是佛教圣地。1993年光化寺被列为市级…[详细]
莲花山行宫
  莲花山行宫: 以行宫院落本体为中心,南北长126米,东西宽52米内的区域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沈西皋遗址
  沈西皋遗址位于鹤山乡沈西皋村西北,在宁阳县城西北21公里处,琵琶山东麓大汶河南岸的台阶地上,属新石器时代遗址。因靠近沈西皋而得名。遗址高出大汶河河道六七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断崖上暴露出直径1~15米的灰坑10多个,土呈灰色,最深约5米,世称“灰包地”。文化层厚约1~5米,出土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杯和灰褐陶纺轮等,另有商周时期的灰褐陶、红褐陶鬲、灰陶盆、灰陶豆、灰褐夹砂陶鼎等。遗址濒临大汶河,已…[详细]
柳园遗址
  柳园遗址,位于宁阳县东疏镇柳园村东南350米处,遗址范围分属柳园和张大伯两村。在县城西北9公里。东经116°43′6″,北纬35°48′39″。属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994年3月18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整平土地时发现该遗址。从现场考古调查和遗址自然暴露情况看,遗址范围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50米,总面积14公顷,遗址文化层厚度…[详细]

成城故城址
  成城故城址位于南故城村与华丰镇北故城村、西故城村之间。城址略呈长方形,东西约630米,南北约850米,城墙为黄土夯筑而成,局部含汉瓦片。东北角尚存,最高处高出地面约12米,东、北残长约100米,西南角仅存转弯轮廓,西北部被河水冲毁。今田家林(墓地)一带是故城址西南部,似为中心建筑区,暴露砖、瓦碎片,发现多眼陶圈水井,采集到花纹铺地砖,还有云纹圆瓦当、“长乐未夹”圆瓦当、树木双兽纹瓦当等战国、汉代遗…[详细]
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
  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位于肥城市湖屯镇陶山主峰西北侧的山崖上的朝阳洞内,宋代延续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2013年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阳洞位于陶山此侧的山崖上,是远古时期地壳变化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因洞口南向故称朝阳洞。由于洞内冬暖夏凉,游人走进洞内快活舒服,宋代又名“快哉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定为朝阳洞。朝阳洞乃陶山七十二洞中较大者,也是洞壁造像最多的一个。洞分初洞、中洞、上洞…[详细]
东焦遗址
  东焦庄遗址,位于肥城市王庄镇东焦村东。东经116°33′、北纬36°03′,为商周时期文化遗址。1994年3月被泰安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焦庄遗址长宽各约300米,面积9公顷。遗址文化堆积层2~3米,出土文物有陶鬲足、口沿、深盘豆、短柄豆、罐、纺轮等。村东两条大沟的沟沿上,每隔10米左右都有一个灰坑,里面含有兽骨头、陶瓷片等遗物。1988年6月山东省文物普查队考查后,确定为商周…[详细]
泰西武装起义遗址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位于仪阳街道驻地东南9公里处的空杏寺村。空杏寺始建于金代,曾名“涌泉寺”,又名“空杏涌泉寺”。1982年定为肥城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刹四面青山环抱,翠柏蔽日,溪水潺流。山南有著名的石佛寺,西北有小西泉。《重修空杏涌泉寺》碑文中载:“鸟栖兽潜,其挚岗峦,虎踞龙盘,斯吉祥之地者也。”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分东西两院。主体建筑有山门、钟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详细]
小王庄遗址
  小王庄西周遗址位于潮泉镇小王庄村南100米,为西周遗址,属市级保护单位。 此遗址为一高台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文化层堆积约0.5~1米。1965年,小王庄的社员在庄东整平土地时挖出了十几件青铜器,有壶二、鼎二、鬲二、簠二、盘一、匜一、穿带小壶一、勺二。其中有带13字铭文的陈侯壶、窃曲纹鼎、象首纹簠、的暌土父鬲、鱼龙纹盘、象首纹匜等共13件,还有少量玉器,现存山东省博物馆。 这批出土文…[详细]
文姜城遗址
  文姜城遗址文姜城又称“文姜台”,市级文保单位。位于大汶口镇东北,东南靠近大汶河,是鲁桓公(公元前711-前694执政)为便于其夫人文姜回齐省亲(文姜是齐僖公之次女),在齐鲁两国交界处修建的行宫旧址。现尚存高出地面1.5米的土台子,面积2.25万平方米。采集标本有盆、罐、壶、瓮、豆、板瓦等,多具战国器物特征,属春秋至战国遗址。《水经注》载:“今汶上夹水有文姜台。”…[详细]
燕语城遗址
  燕语城遗址为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化马湾乡城前村北,创建于东周——西汉年间,遗址为高台地,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00米,文化层堆积厚达4.5米。地面遗物有汉代的布纹瓦、豆、盆、灌的残口沿,饰粗绳纹的直口大瓮、小筒瓦,青瓷残豆柄,太阳纹砖等。地址:泰安市郊区化马湾乡游览时间:大约1小时…[详细]
姚庄遗址
  姚庄遗址,位于岱岳区祝阳镇姚东村西,石汶河东畔,泰安至莱芜公路穿过遗址中心。遗址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面积约150公顷。北纬36°12′,东经117°19′,海拔140米。商末至汉代的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农田整地时,发现商代至汉代各时期的砖、瓦残片,各种陶器、汉五铢钱(大小)、兵器、石器、骨化石等。遗址地势稍呈北高南低。从土层断面看,文化层堆积厚0.8~1米。出土器物有…[详细]
阴佛寺造像
  阴佛寺石窟造像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角峪镇玉皇山南坡峭壁上,属晚唐石窟造像。横长方形、弧顶龛形窟,内有高浮雕释迦牟尼佛1尊,坐像,螺髻,双耳下垂,表情和蔼慈祥,内著僧支,外披袈裟,作施无畏印(已残缺)和与愿印;双膝下垂,跣足踩莲座。有唐咸通十四年(873年)题记1则。龛外峭壁上有数尊小佛坐像。…[详细]
沟坝遗址
  沟坝遗址位于梯门镇沟坝村西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接村庄,北临大山,其范围南北长70米,东西宽90米,遗址高出四周3至6米,形成台形地。1994年3月18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未进行科学发掘,但从南部山水冲刷断面上观察,地表20厘米下即文化层,深度在5米左右。文化层为灰褐色土质,内包含物比较丰富,主要有烧土块、兽骨和各种陶器残片,红、灰、黑色陶片均有,但以灰陶为…[详细]
东平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州城内,为县内回民宗教活动场所。占地约6亩,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明、清、民国及现代均有维修,为鲁西最大的清真寺。寺坐西向东,从东向西依次为大门、天井、前殿、后殿、观赏台等。其中前殿为主殿,起脊灰瓦顶,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3间,内为四梁八柱梁架结构。左右各有耳子一所,木柱支撑,灰瓦顶。后殿和前殿有天沟相连,五脊攒肩式顶,斗拱结构,造型奇巧。其装饰具有独特的阿拉伯民族风格。…[详细]
昆山月岩寺
  昆山月岩寺位于东平县银山镇昆山西麓,为一处寺院建筑。寺座北向南,门向西,面积约3千平方米。寺院内有大雄宝殿、藏经阁及左右配殿和后殿,为前后双重院落,其中大雄宝殿向南,面阔三间,进深7.4米,高8米,抬梁式木质结构,歇山式灰瓦顶,脊上有砖雕双龙戏珠及花卉图案。院内有明代万历七年全石质钟楼一架,高4.5米,四角攒顶,宋代小虚观塔一座,全石质,高3.5米,瓦垄顶,均造型精美。还有碑刻数方及摩崖榜书题字,…[详细]
重点关注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