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01.
千阳西沟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千阳县
]
西沟遗址位于渭河支流千河南岸第二阶台地的千阳县柿沟乡西沟村,遗址东西1200米,南北1000米,面积达120万平方米。遗址区内文化层堆积厚达1.5米。断层处可见袋状灰坑。出土器物有小口尖底瓶、缸、盆、鬲、罐等。其质料分泥质红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四种,纹饰常见有绳纹、堆纹、网纹,彩陶往往采用红衣-。该遗址性质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为主。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
[详细]
102.
前川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千阳县
]
前川遗址位于千阳县城关镇千川村,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03.
边家庄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陇县
]
边家庄遗址 位于陇县东南乡边家庄村周围,距陇县县城约5公里,属千河南岸二阶台地。其分布西至苟家沟一组,东南至崖边,东到边家庄四组东南,面积约50万平方米。遗址北部断崖上可见文化层,厚1米左右,并可见一些灰坑。遗址0-土器物有钵、罐、尖底瓶。纹饰常见交错细绳纹、附加堆纹,并有少量白彩。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04.
凹里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凤翔区
]
凹里宫殿遗址位于今凤翔县横水乡凹里村,面积约65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夯土基址和一条南北长约200米的排水管道,还出土鱼鸟、双獾、云纹等战国秦瓦当,以及“长生无极”、“大宜口子”、云纹等汉代瓦当和大量秦汉瓦片。此遗址史书无载,估计为战国到汉代咸阳到雍城之间的行宫之一。…
[详细]
105.
吴家头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凤翔区
]
吴家头遗址 位于凤翔县石家营乡吴家头村东端。遗址东西200米,南北4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区内的文化层堆积较厚,一般都在2~3米,内涵丰富。另外,还有白灰面残房址两座,分别长2米和3米,白灰面厚1~2厘米。文化层和灰坑堆积0-土的可辨器形有钵、盆、缸、器盖、三足瓮、鬲等,其质料有泥质红陶、泥质褐陶、夹砂红褐陶、夹砂灰陶。纹饰可见素面线纹、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等。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
[详细]
106.
旭光村二号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渭滨区
]
旭光村二号遗址 位于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旭光村东约300米处,沙河和清水河分别从遗址西、东部流过,地属两河之间的二阶台地遗址范围。该遗址东西700米,南北400米。遗址0-土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红陶瓶、钵、盆、夹砂褐陶罐、三足瓮、泥质灰陶盆,还有西周时代的夹砂灰陶鬲。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07.
石嘴头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渭滨区
]
石嘴头遗址 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的渭河南岸二阶地上。遗址东西350米,南北300米。1985年、1999年、2006年三次分别由西北大学历史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及宝鸡市考古队进行了清理和发掘。出土器物有双耳罐、鬲、缸、盆等。质料为泥质和夹砂红陶,纹饰常见绳纹、篮纹、附加圆点堆纹等。遗址性质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有春秋及汉代遗存。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
[详细]
108.
城关村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麟游县
]
城关村遗址 位于麟游县九成宫镇城关村周围。遗址东西800米,南北600米。遗址出土器物有瓶、杯、罐、缸、器盖。质料仅见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纹饰有绳纹。另外,此遗址还出土打制的石质刮削器。该遗址为新石器仰韶文化遗存。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09.
蔡家河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麟游县
]
蔡家河遗址位于麟游县九成宫镇蔡家河村西侧的崖背上,处于漆水与蔡家河交汇处的山坡塬头。东至蔡家河村,西、南至断崖,北至山顶陡坡下,地势北高南低,分布范围东西400米.南北350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1992年4月20日,蔡家河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北至山顶,南至崖边,东至东崖边,西至西崖边。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重点保护区外延2…
[详细]
110.
园子坪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麟游县
]
园子坪遗址 位于麟游县天堂乡园子坪村西端,遗址东西200米,南北4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出土可辨器形有尖底瓶、盆、罐、缸、豆、鬲、钵、釜等,陶器陶质有泥质的红陶、褐陶、灰陶,有夹砂的红陶、褐陶。纹饰有绳纹、线纹、篮纹、附加堆纹、弦纹等,并有素面磨光陶片。该遗址为半坡晚期类型遗存。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11.
秦家庄一号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扶风县
]
秦家庄一号遗址 位于扶风县新店乡秦家庄西北部的小沟东岸台地上。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出土器物有盆、罐等。以泥质和夹砂红陶为主,纹饰常见的有篮纹、附加堆纹、方格纹等。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12.
扶风王家台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扶风县
]
王家台遗址 位于渭河支流漆水河上游,扶风县新店乡王家台村西南的塬边及梯形台地上。遗址东西700米,南北600米,面积为42万平方米。遗址堆积厚,内涵丰富,采集到的陶片,可辨器形有平底瓶、钵、罐、瓮、灶等,泥质陶有红陶、灰陶,夹砂陶有红陶、褐陶。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篮纹、鸡冠状纹饰等。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其中包括仰韶文化的福临堡二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龙山文化的庙底沟二…
[详细]
113.
益家堡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扶风县
]
益家堡遗址位于扶风县城关镇益家堡西南台原上。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1978年后因平整土地而破坏较严重,是一处含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的居住遗址,发现有商代殷墟一期的青铜器、兵器及鬲、罐、豆等陶器。1992年4月21日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14.
眉县东坡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眉县
]
东坡遗址(眉县) : 东坡遗址位于眉县汤浴镇西北10公里的黑 峪河水西岸“乏牛嘴”台塬北端,是以新石器时 代仰韶文化为主体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兼有龙 山文化、西周等时期的文化遗存,总面积18万 平方米,东西两侧为黑峪河和霸王河,南至晋家 村北端,北至塬头。地势南高北低,呈缓坡状。 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50米。遗址文化层厚度1.5~4.5米,以新石器时 代仰韶文化的遗存为主体,同时还有西周时期的…
[详细]
115.
伐鱼村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陈仓区
]
伐鱼村遗址位于渭河南岸支流伐鱼河左岸的二阶台地上,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伐鱼村,遗址东西500米,南北6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内涵较为丰富,可辨器形有尖底瓶、钵、罐、盆、瓮、鬲等陶器,并有石斧、石刀等石器。陶器陶质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常见的纹饰有线纹、绳纹、篮纹、附加堆纹、锥刺纹等。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其中仰韶文化内涵属庙底沟类型与半坡晚期类型。1992年…
[详细]
116.
贺家湾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陈仓区
]
贺家湾遗址 位于渭河南岸陈仓区八鱼乡贺家湾村北部、马尾河东岸的二阶台地上,遗址东西800米,南北1000米,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地面及灰坑内均可见到大量陶片,陶器有罐、钵、盆、尖底瓶、鬲、鼎、器盖等,并有斧、网坠等石器。陶器的陶质为泥质灰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纹饰有绳纹、线纹、篮纹、附加堆纹、弦纹、划纹等,并有素面磨光陶片。该遗址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并有东周时期的春…
[详细]
117.
北首岭新石器时代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金台区
]
北首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台地上,台地高出水面约20米,东面隔河,与贾村原相望,金陵河由此向南流注于渭河。遗址中心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研究所于1959年、1977年、1985年作过多次发掘,共发现房屋32座,窑穴15个,墓葬439座,生产工具、生活用具1700余件。房屋里为方形圆角的土坑。房内地面是先铺一层姜古浆,然后抹一层草泥土。四周墙壁也涂草泥土和灰色硬…
[详细]
118.
鸭限岭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陈仓区
]
鸭限岭遗址位于陈仓区凤阁岭乡鸭限岭村西南150米高的塬坡上,北靠山峁及宝天铁路,东、西、南三面临渭河,渭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弯,遗址就在河套的二级台地上,地势突兀。遗址分布东西200米,南北400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区内文化层厚度一般在0.8~0.35米,可见到的袋状灰坑多处,直径1.5~3米,深度1.2~2米。其内遗物较多,文化内涵丰富,地边路旁,崖坎下皆可见到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钵、…
[详细]
119.
褒斜栈道遗址
[
陕西省
宝鸡市
太白县
]
褒斜栈道是中国古代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工程最难、道路最长、沿用时间最久,被誉为“中国第一古栈道”。南起汉中褒城,北至眉县斜峪关,长达249公里,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是古代关中连接巴蜀的主要道路。仅在陕西太白县王家堎保存有三处遗址。地址:1、太白县王家堎乡和平村吊坝子段200米;2、太白县王家堎乡和平村红崖里段25米;3、太白县王家堎乡和平村西坝段50米。…
[详细]
120.
古大散关
AAA
[
陕西省
宝鸡市
渭滨区
]
大散关位于宝鸡市西南川陕公路秦岭北麓,为中国八大关之一,大散关横锁陈仓道,相传为大散仙人-之地,故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亲临时,曾留下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千古绝唱。大散关遗址从益门故道口至大散岭,绵延达20公里。1996年,经市区政府和神农镇二里关村共同努力,斥资80余万元开发建设大散关,整修山门一座,恢复古栈道,建敌楼一座,建“二吴”塑像一座。2008年通过招商引资700万元,对…
[详细]
重点关注
杭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靖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靖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曲靖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迪庆州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