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阮公祠
  阮公祠位于城隍山元宝心60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9年4月,阮公祠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杭州绸业会馆旧址
  杭州绸业会馆旧址位于直大方伯92号,属于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其前身为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位于忠清里通圣庙侧的观成堂,是杭州最早的丝绸行会。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因场地狭小,不敷使用,自宣统年间起,杭州绸业商人集资在现址建造新馆,至1914年落成。杭州素有“丝绸之府”之美称,随着杭州丝绸业的发展,一种为满足行业聚议和解决纠纷需要的组织——行会,及其建筑——行业会馆,也应运而生。…[详细]
丁家花园
  丁家花园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年代为清、民国。丁家花园位于西湖大道,从地铁1号线的定安路站A口出来,往西面走100米左右就到了。西湖大道上车来车往,都是急驰而过,很少有人会留意路边居然会有这么一个漂亮的中国古典园林。南宋时期,这里是石榴园。乾隆年间,为山东盐运使丁阶所得之后,改称丁家花园。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成为了吴兴陈氏的宅第,建造了西式的小别墅。吴兴陈氏即陈其业、陈其美、陈其采三兄弟。陈其…[详细]
钱学森旧居
  钱学森旧居位于马市街方谷园2号。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史迹。2009年4月,钱学森旧居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蕙兰中学堂旧址
  蕙兰中学堂旧址位于建国中路36号,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开辟为杭州第二中学惠德校史馆。鲜为人知的是,在抗战时期,蕙兰中学堂旧址曾是杭城最大的难民收容所,先后共庇护了上万名妇女儿童,救助了数万名难民。为发掘这段历史,庆祝杭二中百廿校庆,杭二中重新梳理史料,对旧址展览重新布展设计,丰富完善了抗战时期庇护难民的这一部分史料,并特意建立了“蕙兰时期难民收容所旧址纪念室”,设计并制作了“庇护”及“汇流…[详细]
大资福庙
  杭州民间传说,岳飞爱将张宪遇害后,尸体被秦桧切成72块,分别丢在杭州72个不同的地方。当时百姓念着岳家军和张宪的好,自发筹资分别在这72个地方建起了72座庙宇。因为不敢公开纪念张宪,大家把这些庙叫做资福庙,一时形成了“十里八乡拜张宪,求福祉、保平安”的风潮。以前在众安桥、祖庙巷、东山弄等地方,都曾有过资福庙,不过时至今日,杭州留存下来的资福庙只剩下玉皇山南这一座了。2010年,在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详细]
杭县公署一七一号碑
  杭县公署一七一号碑位于玉皇山隧道南,年代为民国。类别为摩崖石刻。2009年4月,杭县公署一七一号碑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梁宅
  梁宅,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太平桥以西的双眼井巷,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清朝名臣梁肯堂宅邸,是一处典型的清代中期江南杭派古民居风格建筑,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主要分布于中、西两条轴线上,主要建筑共7座。正门开在建筑的中轴线上,宅前有一座须弥座照壁,门内自南而北共四进,依次布置有轿厅、平厅和走马楼。2004年,梁宅按照“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进行了全面整修,并在梁宅内开设“广兴堂国医馆”,是杭州…[详细]

杭州白衣寺
  杭州白衣寺位于王马巷12号,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9年4月,杭州白衣寺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杭州沙孟海故居
  沙孟海故居位于杭州市龙游路15号,距西湖仅几步之遥。属于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沙孟海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式的花园别墅,建于上世纪20年代,砖木结构,屋顶直立的烟囱和突出的门呈楼裙样式,具英式乡间别墅风格。房顶直立的烟囱和屋前突出的门楼群样式显示出西式房屋的格局。房子的取材是简朴而牢固的青砖,原来的小园里种着几棵火红的石榴树,石榴花盛开的时候,衬得房子十分雅致,相传房屋因此得名。整间物资保存得十分完好,…[详细]
衣锦桥
  衣锦桥,又名半山桥,位于杭州市半山南麓石桥路和临丁路交叉口,南北横跨上塘河。据清《衣锦桥重建记》碑文记载,“衣锦桥建于唐僖宗二年,毁于宋南渡之末,复建于元世祖时”。至明天启三年(1623年),衣锦桥因年久失修,几近坍毁,在当地乡绅资助下才得以修葺。现存的衣锦桥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衣锦桥为半圆形单孔石拱桥。桥通长29.5米,宽4.48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拱顶饰有一组龙纹石…[详细]
高家花园
  高家花园位于杭州市拱墅区长征化工厂内,为清末民国初年私家园林,现为杭州市级文保单位,距离省级文保单位--拱宸桥不到300米。高家花园据传最初为清末军机大臣李鸿章远亲高懿承在清朝末年所建。关于高氏的生平记述,只知其为清末民国初杭州市的工商业主,主要经营剿丝、丝织品等。解放后高家花园划归杭州市长征化工厂,化工厂将其作为厂内工人俱乐部使用。进入二十世纪末,长征化工厂倒闭,周围地块近年实施大规模旧城改造,…[详细]
桑庐
  桑庐位于拱宸桥西小河路西侧前后昼锦里之间,属于拱宸桥街道衢州路社区。桑庐又名新光蚕种场,始建于1935年,由安徽省绩溪县汪协如女士创办。汪协如曾东渡日本留学,攻读蚕桑学。1934年,汪协如偕大学时期的同窗好友共同在杭州耶稣堂弄租屋创办新光蚕种制造社。1935年冬,汪协如等筹款在拱宸桥置地造屋,翌年春将新光社迁入,整个工程于1937年春竣工,却由于日寇的全面入侵,只得弃屋避难内地。抗日战争时期,蚕种…[详细]
柏庐
  柏庐位于杭州凤起路622号,民国时建筑。柏庐左侧是护城河,右侧是昭庆寺,曾先后做过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的官邸,其院子格局和主体建筑历经六十多年风雨而旧观依然。1937年,“西安事变”后不久,周恩来、叶剑英、蒋介石等在这里秘密会谈,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打下基础。该楼为杭州铁路柏庐招待所。“一纵三横”工程中,柏庐的主体建筑、院落格局保持不变,而院内植物被重新调整,同时也整治建筑立面。…[详细]
盖叫天遗迹
  盖叫天遗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杨公堤与龙井支路交叉口的东南约60米处。这里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中国京剧艺术大师盖叫天的传奇人生。盖叫天,原名张英杰,是中国京剧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以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京剧舞台上留下了无数经典的角色形象,还在生活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盖叫天遗迹是为…[详细]
明清钱塘江海塘(含四季青碑亭)
  明清钱塘江海塘(含四季青碑亭)位于转塘街道狮子口村至九溪,复兴街、秋涛路、碑亭路、杭海路、乔司镇南苑街道,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2009年4月,明清钱塘江海塘(含四季青碑亭)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市心桥
  市心桥位于城厢街道城河上,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市心桥又名真济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始建于南宋,称都亭桥,旁有跓跸亭。明嘉靖《萧山县志》称“市心桥”。位于城厢镇市心路,跨萧绍运河,南北向,系单孔石拱桥。桥长8.2米,桥面长4.7米,跨径4.6米,拱券使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桥题石记曰“道光十九年(1839)九月重建”。保存较好。1998年4月,公布为萧山市文物点。2009年4月,市心桥被公…[详细]
仓桥
  仓桥:又名“城中第四桥”,位于城厢街道东仓弄口,跨越城河。清道光十六年(1836)重修,桥长15米,宽3.5米,高4.2米,设计荷载为人行,系古石拱桥。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初夏因北侧房屋打桩造成损坏,经建设局协调,城厢粮管所出资3.6万元,按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了修复。明嘉靖《萧山县志》载:“在便民仓前”,故名。位于城厢镇文化路,横跨于萧绍运河上,南北向,系单孔石拱桥,跨径5.4…[详细]
萧山永兴桥
  萧山永兴桥位于萧山区城厢街道城河上,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永兴桥:位于城区西门凌家桥西侧,为单孔古石拱桥,桥长10米,宽3米,设计荷载为人行,东侧桥身镌刻着“永兴桥”三个字。据南宁嘉泰《会稽志》载,此桥称新桥,明嘉靖年间谓永兴桥,清康熙时呼西桥,现名永兴桥。现存的永兴桥为清代建筑,2005年7月列入杭州市文物保护点。清代《萧山县志》载:“在河西北,一名新桥,俗呼西桥。”位于城厢镇文化路,横跨于萧…[详细]
东旸桥
  东旸桥:古石拱桥,跨越城河,位于毛家河口。始建年代不明,据明《万历萧山县志》记载:“嘉靖时筑城,乙卯,防倭寇奔突,桥道拆毁,令魏堂督民修之。”清《萧山县志》:“经费汤克敬独任”。现桥重修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该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4.5 。长18米,宽3.95米,设计荷载为人行。为修湘湖水利,东旸桥重修时立石闸。桥两侧镌“东旸桥”,设栏板和抱鼓石。这是座很有特色的桥,桥面北长南短,北在台阶…[详细]
重点关注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