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5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共133项。
121.
龙岩洞摩崖石刻
[
福建省
龙岩市
新罗区
]
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南城后盂村麒麟山。晋代发现,分布面积5000平方米。主洞堆积丰厚,采集有石钻、石刀及灰硬陶片,在支洞口采集有少量灰烬及第四纪晚期哺乳动物化石。主洞内壁上有明清石刻20余处,字体有楷、隶、行、草等。明景泰二年(1451),潮洲知府王源题刻《龙岩记》,叙述龙岩洞的地理位置、风貌景观等。龙岩城因此洞而得名。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22.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
[
福建省
厦门市
思明区
]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位于思明区鼓新路57号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保护范围:摩崖石刻所在岩体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
[详细]
123.
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
福建省
厦门市
思明区
]
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在此设立领事馆后,美、德、法、日等国相继在此建立领事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被迫划租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本独占,直到1945抗战胜利才得以收回主权。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有古罗马风格及至现代风格,故被喻为“建筑博物馆”。(1)美国领事馆旧址: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2)日本领事馆旧址:北面以鹿礁路为界,东、西面各…
[详细]
124.
天一总局
[
福建省
漳州市
龙海区
]
走进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可以看到一座时隔至今近百年的中西合璧式四合二层“南洋”风格楼房建筑,大门顶上一块“天一总局”牌匾格外引人注目。这座建筑既是侨乡历史的见证,也是考证我国邮政金融和华侨发展史的产物,如今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兴趣。“天一总局”全称“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系由旅居菲律宾华侨郭有品于公元1880年(清光绪六年)在其家乡(时称龙溪县流传社,即现在的龙海市角美镇流传村)创…
[详细]
125.
新街礼拜堂
[
福建省
厦门市
思明区
]
新街礼拜堂又名“中华第一圣堂”,是我国最早供华人使用的基督教堂。上世纪三十年代教堂因屋顶坍塌而重建,新教堂聘请上海著名设计师设计,召请国内著名工匠施工建造。教堂属罗马式建筑风格,廊前立有六根圆柱子,红色坡顶上有六边形钟塔,塔内悬挂着百年前购置的美国铜钟。红色两坡屋面属砖石结构,古雅壮观。殿堂前廊的墙上镶嵌有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赠送的石匾“中华第一圣堂”和“耶和华驻驆之所”。 电话0592-2072…
[详细]
126.
严复故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区
]
严复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西段北侧20号,坐北朝南,主座与花厅两座毗连,占地面积609平方米。主座清式规制,门内三面走廊,前设有插屏门。大厅面阔三间,正间分前后厅,左右边间为前后厢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门通花厅。花厅前后走廊、栏杆均仿西方建筑纹饰。郎官巷严复故居是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
[详细]
127.
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
[
福建省
厦门市
思明区
]
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群分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两片。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嘉庚出生于厦门集美,17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先后从事米业、黄梨及橡胶业经营,因其勤奋刻苦、经营有方,经过20多年苦心经营,便发展成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1893年陈嘉庚第一次回故乡,即出资2000元开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捐资兴学的开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陈嘉庚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
[详细]
128.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于溪公祠)
[
福建省
龙岩市
连城县
]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于溪公祠位于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清代建筑,1929年红四军驻新泉休整期间,司令部设于此。2005年被列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29.
中共闽西特委旧址(树槐堂)
[
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县
]
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位于上杭古田苏家坡村,建于明末清初。整座建筑座西朝东,面阔7间,进深6间,砖木结构,三合土地面,建筑面积672平方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一正两横布局,正楼分前、中、后三进厅堂,后厅为两层堂屋,中、后厅左、右两侧均设有厢房;两横为南北两侧护厝。1929年10月,中共闽西特委从上杭城迁至苏家坡,特委机关就设在树槐堂,在这里领导闽西地方党的各项工作,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协助…
[详细]
130.
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政治部旧址(松荫堂)
[
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县
]
松荫堂,又名永东楼,位于古田镇八甲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属砖木结构。属围垅式建筑,二层二进五厅七开间土木楼房,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占地面积1235平方米。房屋布局为一正两横,正楼分正门、前厅、天井、大厅、厢房和后厅,两横是两侧护厝。大厅为叠高平房、后厅为二层楼房。整座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和客家建筑的特色,飞檐翘角,雕梁画栋。20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强行租用松荫堂为礼拜堂。192…
[详细]
131.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
[
福建省
龙岩市
新罗区
]
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城街道下井巷,建于1927年。坐北朝南,单体四层骑楼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32平方米。旧址原为龙岩商人李连斋开设的布店。1930年9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在此建立闽西工农银行,同年11月7日正式开业。先后发行了股金收据和纸币,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内流通的与大洋等值的有效证券。闽西工农银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较早建立的红色金融机构。闽西工农银行在打破国民党-派的经济--、调剂金…
[详细]
132.
岭上街红军标语墙
[
福建省
三明市
泰宁县
]
红军标语墙旧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两侧民居墙体。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总部移至岭上街陈家大院内期间,红军总政治部和红军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用党和红军的政策动摇、瓦解敌军,用墨汁在沿街墙壁上 书--写布告、标语。红军在岭上街两侧民居墙体上 书--写“红军万岁”、“打倒--的国民党”、“打倒帝国主义”等大幅标语,以及“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巨幅文告。巨幅文告…
[详细]
133.
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观寿公祠)
[
福建省
龙岩市
长汀县
]
红九军团司令部暨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观寿公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红九军团司令部暨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观寿公祠是钟姓村民纪念先祖的老祠堂,清初建,系厅堂式土木结构,门楼重檐斗拱式,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314平方米。红九军团司令部暨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观寿公祠于2005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8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详细]
重点关注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