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烈士陵园位于荆门市东宝区龙泉街道办事处陵园路2号。荆门是一块红色革命沃土。中国共产党创立不久,就在荆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荆门是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贺龙多次率红-战荆门。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荆门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解放战争时期,荆门为支援中原突围和解放大军南下发挥了特殊作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数千英雄儿女血洒疆场。为纪念革命先烈,1957年,荆…[详细]
东山宝塔位于荆门市东宝区东宝山主峰太平顶。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2),明代重修。八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石塔,通高33.3米,石砌塔基,边长3.83米,高0.6米。八角各雕托塔力士一尊。底层西北辟门,高1.95米,宽1米,额书塔铭“长林头角”4字,有半圆形拱券甬道通内室。第一层不设窗,高3.45米。二、三层各高3.25米,四至七层各高3.15米,隔面设券窗。均用五层条石叠涩出檐,再用四层大青砖收分。…[详细]
龙泉书院位于荆门市龙泉中学内,龙泉书院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荆门知军舒成龙集资于书塾旧址兴建。书院有堂三间、厦四间,莲沁有泉数孔自地涌出,故题名龙泉书院。道光六年(1826年)、同治六年(1867年)两次修葺。主要有育德堂、洗心堂、东山草堂、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群乐斋、寄畅轩、会心轩等。配以小桥流水,植以青松翠柏,颇富园林之胜。光绪十二年(1886年),又增建文明楼、尺木楼等。檐角飞…[详细]
在象山东麓。为祀陆九渊而建。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属江酉)人。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曾讲学于贵溪象山,时称象山先生。哲学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绍照二年(1191年),主管荆门军,请准筑城,整军习武,革除陋习,减免税捐,“设象山书院,听讼于此,讲学于此”。政绩甚著,人多爱戴。明弘治年间(1488-1505),就其书院改建词…[详细]
文峰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龙泉公园内,与魁星阁同为古文庙的组成部分,二者相对而立于古文庙东西两侧。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修筑。古人建筑文峰塔,意在衬托文庙之宏伟,更希望荆门因之而文运亨通。古塔实心砌筑,通高20米,底周18米。…[详细]
荆门魁星阁位于城区南门内,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1984年7月14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道光13年(公元1833年)为当时文庙配套而建。魁星,是我国神话中主宰文章盛衰的神灵,也是读书人崇拜的偶像。建筑石木结构,青石板台上筑三层楼阁,通高18米,是台、阁、楼的综合体。…[详细]
白云楼位于荆门城区青龙山西麓,坐东朝西,西接白云大道,东枕焦枝铁路。它是一处宗教性建筑物,相传唐朝道教著名人物吕洞宾曾-于此。其建筑群体宏伟,风格独特,保存至今的石雕、石刻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92年省人民政府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楼建筑群体由读书台、白云楼、三皇殿、抬鹤亭、仙人道馆、四合院等组成,为洞、台、楼三位一体的建筑格局,历时已久。白云洞,又名太平洞。东汉张角创立太平…[详细]
升天塔位于荆门市掇刀区白庙街月亮湖广场,清代石塔。明崇祯十七年(1644),荆门地方官绅胡代为整治城区及近郊的渍涝,镇锁州城的漫水缺口,始建此塔。筑塔至两尺多高时,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荆门城,工程搁置。清乾隆十五年(1750),荆门州牧舒成龙将李自成起义军攻城战役中阵亡的骨骸,集中埋于台基下,续筑塔竣工,改名为升天塔。咸丰年间进行改建。塔为楼阁式实心塔,通高15.75米,塔座边长3.3米。底层设两…[详细]
象山四泉石刻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城西区象山东麓。共4处,分别为蒙、惠、龙、顺四泉题铭。“蒙泉”石刻,共5方,最大石刻高2.30米,宽1.35米,厚0.24米;最小石刻高0.93米,宽0.72米,厚0.19米。2方楷书,3方行书。记蒙泉形成时间,颂扬蒙泉之利。分别有宋黄鲁直、张垓、黄囗、李龙书及民国七龄童书;惠泉碑,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1.7米,宽0.83米,厚0.17米。中部行书“惠泉”2字,碑文…[详细]
蔡氏节孝坊位于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三泉村。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高宗弘历赐名。四柱三间仿木结构牌楼式石坊,坐北朝南,宽5.6米,高7米。中枋正面楷书“旌表儒士廖恺发…[详细]
关公掇刀石位于掇刀区、掇刀街,年代为明。类别为历史纪念建筑。1984年7月14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荆门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掇刀石在湖北省荆门市南城区二十里的地方,…[详细]
王法贵 位于荆门城北15公里处的灵鹫山东麓有古泉,因其水呈上涌之势,故名上泉。上泉始见于何时,今已不得而知。相传东晋时(317—420年)远公禅师曾于泉畔建寺,寺因泉而名上泉寺,可见上泉历史久远。 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夏、秋之季,荆门大旱,知军象山先生撰《荆门祷雨文》,将上泉与东之百顷、南之龟山、西之玉泉、中之蒙泉并列,谓“皆丙灵效异,为此土之望。旱干水溢,实与守臣同其责”。紧接着,…[详细]
铁鞭古祠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铁鞭村七组,荆门市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其古建共三处,最北为道观建筑,共一栋三间,南北排列,最北为正殿,宽9米,纵7.8米,内中部四柱撑梁,梁为三层抬梁,东、西、北三面墙体上嵌柱,墙角各有一柱,墙面上三柱。正殿北设供台,内奉道教神君,殿中为一供桌上有铁鞭、铁鞋等早期遗物。中殿为中心四柱顶一0为近年仿早期修建。外殿分东西排列三间,与正殿同宽。进祠门…[详细]
纪山寺坐落在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内寺院简介纪山寺坐落在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内,始建于隋朝,兴于唐清,香火鼎盛,从未间断,屡现瑞象,灵异殊胜,神秘莫测,许多文人墨客、僧侣雅士流连忘返。曾有三位皇上驾临,历史悠久,寺内古迹石碑尚存,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寺院格局纪山寺东至207国道三公里,南距荆州古城三十公里,西于楚庄王墓交臂,北靠数百亩绿化树林,四季常青,四季花开,四湖相望,寺院清雅,小鸟歌唱,雄鸡报晓,白…[详细]
洪山古寺,坐落于湖北省荆门古城西约20公里的东宝区漳河镇陈井村洪山余脉。这一乡村名刹,它有两百余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岁月,仍保持完整,寺、僧俱在,香火旺盛,被列为荆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洪山古寺古称关帝庙,又名柏树庵,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占地2000平方米,座北朝南,分前后两殿,两殿各由三间砖木结构的大堂组成,高两丈有余,屋顶脊梁上,饰佛罐龙头,寺门的门楣上,镶嵌着“洪山古寺”四个魏体大字…[详细]
何桥古城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何桥村五组,西南距十里铺镇约10公里,当地村民称之为“古城”。二广高速公路从城垣的西北部通过,为了配合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