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连云港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连云港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磨山石刻

磨山石刻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西南8.5公里处,磨山南缓坡中部一独立巨石上。巨石呈长方体,片麻状花岗岩质,高300厘米、宽250厘米、厚170厘米。巨石东壁较平坦,文字阴刻,刻面宽170厘米、高223厘米、字径11×14厘米,右起竖行,共71字。通过内容分析,磨山摩崖石刻记录了曾因石匠随意开打山石导致风水遭破坏及以后再行开打山石对实施者的处理办法。落款为大清光绪二十年三月上浣公立。此石刻对研究…[详细]

朱麻村招信军石刻

朱麻村招信军石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云台街道朱麻村西约400米处。刻面宽68厘米、高95厘米、字径7厘米。刻文共四行,左起竖行阴刻,楷书。该石刻刻文0-现“招信军”字样,字迹清晰可辨,落款为宝祐二年十二月日刊。此石刻对连云港市宋代交战遗迹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刻为中心,向四周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石刻为中心,向四周各延伸50…[详细]

北海观音寺石刻群

北海观音寺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张庄村南山玉女峰东侧炮台顶西,花果山风景区气象雷达站东北侧北海观音寺遗址附近。共有“灵籁泉”石刻、“喷玉泉”石刻、“甘露水”石刻、“卓锡泉”石刻、“天锡泉”石刻、“金佛禅寺”石刻、“移我情”石刻、“曾经沧海”石刻、“朐阳”石刻、“无常迅速,一心念佛”石刻、“水”石刻、“阿弥陀佛”石刻、“悟真石”石刻、“崩云”石刻、“气象万千”石刻等15处;另有杨廷镇五言律…[详细]

赣榆刘少奇旧居

刘少奇旧居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为抗日战争时期旧居。1942年6月17日至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1959年当选为国家主席)在这里住了25天,指导抗日革命斗争。现存当年刘少奇同志住过的草房五间,1942年至今,旧居保存完好,2003年曾修复过。2006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熊传明、…[详细]

堆沟稽核所位于灌南县堆沟港镇,始建于1935年,由当时的大德公司建造,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大德公司主营盐业,稽核工业所是商家建设的住所。…[详细]

乐寿山庄

乐寿山庄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北固山下海滨公园,--出资兴建。--(1876-1942),字峻青,河北宁河县人,原为军阀张勋属下分统(旅长)、海州镇守使,后投靠孙传芳。北伐后,国*党政府聘为少将参议,久居海州一带,成为地方实力派人物。1917年,--聘请德籍工程师设计建筑乐寿山庄。有楼房一幢,71间,3层,为欧式古典建筑风格,又仿欧式花园圈占草坪,建有荷花喷水池和亭子,亭曰“向若”,又名“望海…[详细]

果城里建筑群

果城里建筑群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胜利社区果城里巷1-23号。二十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中兴公司兴建,为中西合璧建筑,颇具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共由4座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外侧又各附建一狭长的小院落,石木结构,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4座院落分为两排,中间有一南北向3米宽石板路,路两侧各分布两座对称的院落,南北院落间距1.2米。每座院落面阔17.2米,进深21.8米。建筑平面由三合式连体两坡屋…[详细]

上海大旅社

上海大旅社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胜利社区胜利路49号。始建于1933年,由上海马姓商人建造。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高15米。建筑依山势而建,由前后两进二层楼房围合成四合院式院落,木质走廊和十余处大小不一的木楼梯连通各个楼层。该建筑建筑风格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临街立面为欧式建筑风格,阳台、穿堂、门厅的两侧砌圆形门柱台,一层临街有四处门窗运用爱奥尼亚式柱作装饰。正门…[详细]


民主路民国建筑群

民主路民国建筑群连云港市海州区民主路是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有许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民主中路79-87(单号)、88、93-103(单号)、98、131、155、154-182(双号)、219号。在建筑上表现了中西合璧、土洋混杂的风格,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各种柱式本起源于西方古典建筑,而民主路上许多建筑也都表达了这一重要的西方建筑语言,且样式繁多。在屋顶处理上,也显示出西方的建筑…[详细]

墟沟天主教堂

墟沟天主教堂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舍利山下。建于1905年,为天主教上海教会徐州教区派法籍神职人员来墟沟选址所建。故又名“法国人教堂”。教堂为欧式,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局部二层,余一层。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铁道部职工疗养院用。该建筑对研究连云港地区近代天主教的传播和建筑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周以建筑本体外墙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四周…[详细]

西长街大石桥

西长街大石桥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繁荣社区西长街西侧5米。西长街大石桥以繁荣社区西长街命名,属清代“伊山八景”之一。石桥为三孔石拱桥,总长35米,桥面宽5.6米;中孔净跨6.1米,矢高2.8米;东西两孔为净跨4.9米,矢高2.7米。横跨山前河,桥体古朴,河道两侧为石护墙。1949年后,灌云县人民政府按照原有石结构拨款重建。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四周10米。建设…[详细]

连云区碉楼民居

连云区碉楼民居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中云街道和云山街道。共有9处,其分别是黄崖村何氏民居碉楼、黄崖村张家大院、大金湾王氏民居、新县孙家炮楼、金苏顾氏民居、黄岭村汪氏民居、黄岭村大巷24号金氏民居、黄岭村大巷30号金氏民居、云门寺陈氏民居。建筑多为四合院,全石结构,在院落的边角处筑有一个(少数有两个)碉楼,多为民国时期建筑。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碉楼民居四周5…[详细]

黄窝水库大坝

黄窝水库大坝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1934年建,长约180米,顶面宽1.5米,基宽约35米,坝堤中部筑有半圆形观察堡。整体钢混结构。蓄水量31万立方米。黄窝水库对研究连云港建港史具有重要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水库大坝外底脚线为准,向四周延伸50米处。…[详细]

海峡巷朱氏民居

海峡巷朱氏民居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海峡巷6号。民国建筑,系连云港建港初期朱家自建别墅,分东、西两宅:东宅为单体别墅,东西径深12.1米,南北面阔16.2米;西宅为四合院,东西径深16.6米,南北面阔19.5米,高5米,建筑总面积520平方米。整个房屋为石木结构,室内木质吊顶,木质地板。该建筑对研究连云港市民国建筑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详细]

民国陆军司令部旧址

民国陆军司令部旧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中山东路12号。由上海中兴公司兴建,原为建港初期办公场所,后为国*党连云港陆军司令部。该建筑立于临海半山坡上,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实木结构。主体建筑两层,面宽五开间,左右对称。东、西两山墙建一层带门廊坡屋,每间宽3米,门廊分别朝东北、西北向,整个建筑跨度为12.9米,东西长24.2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建筑石墙为整毛石砌筑,水泥砂浆勾凸缝。该建…[详细]

连云市农民银行旧址

连云市农民银行旧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云台路23号。建于1931年,系二层全石结构楼房,总面积280平方米。1939年3月日军侵占连云港后,在此设--。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改为连云市农民银行。该建筑对研究连云港市民国时期金融发展状况具有一定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四周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米。…[详细]

张学瀚故居

张学瀚故居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新县居委会。坐北朝南,现存二层石木结构,硬山,面宽20.4米,进深6.15米。三架木质结构,保存较完整,梁为圆梁,用料壮实,整座房屋有较明显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张学瀚(1868-1940),字百川,朝阳新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是1897年秀才,1900年科试贡生。他年少好学,犹喜钻研苦练,勤习书法,成就出类拔萃。中年,已立于海州著名文人之列。“每到一处,他必考其…[详细]

新浦银行大楼旧址

新浦银行大楼旧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解放中路55号。1939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新浦后,由“储备银行办事处”筹建,日本工程师设计,福昌建筑公司承包,于1945年建成。两层,高17米,灰墙、四坡顶红瓦屋面,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该建筑体现出日本明治维新后欧式与大和建筑风格结合的特点。1945年8月日本投降,驻新浦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即在银行大楼大厅内举行。日本投降后,国*党中央银行接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由…[详细]

锦屏磷矿旧址

锦屏磷矿旧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北500米处。锦屏磷矿是我国发现最早和开采历史最长的磷矿,被誉为江苏省化工行业的鼻祖,“全国化学矿山的摇篮”。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其前身锦屏公司发现了具有开采价值的磷灰石;1920年正式成立锦屏矿务有限公司,开始了中国当时唯一的磷灰石的开采;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锦屏磷矿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式开采;新中国成立后,锦屏磷矿成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磷矿,…[详细]

重点关注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