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连云港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连云港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大河东文化遗址

城头大河东文化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大河东村北,现存庙墩东西长77米,南北宽50米,高约2.5米。据当地居民讲,明朝时在此墩上有一座庙,在清朝时被毁。从遗址表面裸露的遗迹来看,遗物有豆柄、鬲足、陶片等文物碎片。曾经有江苏省文物专家来此考察,初步断定为商周时期文化遗址,有一定历史价值。2006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村民孙…[详细]

土城遗址(街西遗址),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侍岭街西约600米(侍岭中心小学前水泥路往西约600米处),高约1.5米。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详细]

龙苴城遗址

龙苴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古城村。据《隆庆海州志》记载:“龙苴故垒在海州西南60里,有大小二垒,韩信下齐,项羽遣龙苴筑城于此,后因名龙苴”。此遗址占地面积约26.7公顷,其中主要建筑物的台基约14.4公顷,高出地面约6米,呈正方形,边长120米,周围城垣清晰可见。龙苴古城遗址,对研究连云港地区汉魏六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有着重要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详细]

罗庄城遗址

罗庄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罗庄村。遗址整体呈方形,南北距离420米,东西距离443米,面积约180000平方米。遗址东、南、北、三面城垣基本消失,但东北、东南、西南三隅明显高起(最高处海拔51米,与周边农田落差3米),疑是与城垣相连之高台或角楼。遗址西部残存城墙剖面呈梯形上收,基宽11米,内墙以35°缓坡延伸至城内。遗址东部因大量取土而形成陡坡,从坡底水沟里采集到陶罐、陶豆的残片具有春秋时…[详细]

茅子庵遗址

茅子庵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三清阁村西北500米,为一突出河岸地面3-4米,面积约6400平方米的台地。地表遗物有西周时期陶鬲足、绳纹陶罐等残片。附近尚有文化层被掩埋在沙土下。遗址上原有“三清阁”建筑,现无存。茅子庵遗址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青抗路(6米),东至干渠(5米),西、北各50米。…[详细]

田横岗遗址

田横岗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中云街道办事处金苏村云龙涧风景区。田横(?-前202),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曾自立为“齐王”,刘邦称帝后,率部众500余人逃居海岛,后被迫皆自尽。据唐《元和郡县图志》、《通典》及宋《太平寰宇记》等记载,田横岗在东海县东北六十一里小鬲山,孤峰独秀,三面壁立,俯临深壑,唯有东隅可近人行,垒石为城,即田横所处营地。现存田横岗分为左、中、右、前四营寨…[详细]

连云港封土石室墓群

俗称“古洞”、“唐王洞”、“藏军洞”,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区的锦屏山、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和灌云县伊芦山。目前共调查发现封土石室墓474处,其中锦屏山93处,南云台山321处,中云台山25处,北云台山10处,伊芦山25处。封土石室墓多数主体结构可分为石室、甬道、封土三部分。石室多采用未经修整的石块砌筑,少数大型石室用料规整。石室左右两侧的石壁多自下向上逐渐内收,有些为直壁。石室后壁为直壁,多…[详细]

朱梓墓

朱梓墓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朱屯村西北400米路北侧。朱梓(1542-1616),字孔材,沙河镇人。历任道州知府,天柱县知事,中宪大夫。万历四十四(1616)年病殁。墓穴面积240平方米,高4米,墓四周植松60余棵,墓前立碑一块,墓前20米处立石牌坊一座,额上阴刻万历漕运总督李三才题“旷代奇勋”四字。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朱梓任湖广省靖州天柱御千户所吏目。经一年,荡平境内无视朝廷20余寨;…[详细]


板浦古民居

板浦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西大街20号,大寺巷4号、6号、15号,西顾巷汪家大院共5处,多为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有的一宅三进,有的为联排式民居,各自为独立的庭院。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青砖小瓦,硬山式,立字梁,内设板壁。主屋的右侧立有天香阁,古色古香,具有徵式建筑的特色,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板浦民居连云港市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近现代建筑群。板浦民居,对板浦镇的兴起、商业贸易及建筑艺术的研究…[详细]

精勤书院

精勤书院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中正东街。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校友中名人辈出,在海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精勤书院的创建者为时任海州正堂鲍毓东、淮北盐运使彭家骐以及中正场盐大使陈汝芬,院名取义于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院设在文昌宫,陈汝芬任第一任院长。抗日战争期间,精勤书院遭飞机轰炸,教室被毁,校产被洗劫。抗战胜利后恢复校舍,定名中正中心小学。1948年后,恢…[详细]

南城古民居

南城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南城街道东大街、西横街等。现有保存较好的古民居二十一处,主要分布在东大街(原称凤凰街、海宁街)两侧,分别为新浦区南城镇东大街10-2、12-1、20、27、29、30、32、33、39-2、44、46、61、73、76、80、82、85、88、104、106号,西横街7号。有的为青砖灰瓦、斗拱出檐,但大部分是用片石砌墙,其建筑工艺颇具特色。每个院落门面不大,但进入院中空…[详细]

百碌泉

百碌泉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解放村村委会。掘于清道光年间,泉口呈方形,每面宽3.33米,井壁用碌碡砌成,每边8块,每层32块,五层到顶,共160块。故名“百碌泉”。泉深3米许,水质甚佳。201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沙河镇解放村村部西院墙(3米),西至村民李大文家东院墙(4米),北至百碌泉水厂南院墙(10米),南至村部大门(10米)。…[详细]

长茂石经幢

长茂石经幢位于连云港市灌南县田楼镇长茂村。经幢盛行于唐、宋,元、明以后逐渐消失。多为六面体与八面体,分幢顶、幢身、基座三部分。主要出现在佛寺、交通要道、墓地等附近。长茂石经幢立于灌河东岸50米处,此地原名和尚庄,曾建有和尚庙,和尚庄因此得名。据佛教密宗记载经幢有无限法力,可以去邪镇魔,当地百姓传说长茂石经幢是为了镇洪魔而建。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经幢本体为中心…[详细]

国清禅寺中大殿

国清禅寺中大殿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院内。俗称大寺,始建于隋,清重建。原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三进,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方丈室等。1923年,寺院改为灌云县中学;1949年后改为板浦中学,拆大雄宝殿建礼堂。现仅存山门、中大殿,均为砖石结构,小瓦面,硬山式,拱形门窗,室内无隔山,立字梁,木梁柱,圆雕柱础。中大殿面阔三间16米,进深7米,高7.2米。山门有行书“…[详细]

平山旗杆夹及小村旗杆夹

平山旗杆夹及小村旗杆夹平山旗杆夹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云山街道办事处平山村。平山旗杆夹由南北两块穿孔的长石组成,片石根部埋入土中,夹间距0.61米,两石高约2米。每石上有3孔,上下为方孔,边长0.13-0.14米,中为圆孔,直径0.13-0.14米。小村旗杆石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小村东北侧400米处的山坡上。小村旗杆石系清代遗存,以两根相对而立的梯形片石构成,石间距0.6米。主石长1.62米,…[详细]

大雾崖石城

大雾崖石城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南山大雾崖下。城南为悬崖,西、北两面皆为巨壑,惟东面是缓坡,可通行人,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石城是张百川祖父为防埝军而出资修建,今唯有石墙尚存,高1.2-3米不等,宽0.9-1.1米不等,南北长约1000米。城内南面有一块巨石上的石刻,上刻张百川的《雾崖石城记》,共计708字,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地方官绅为抵御刘天福的捻军起义而筑此城,记此城筑于咸丰十一年(…[详细]

房山摩崖题刻群

房山摩崖题刻群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房山主峰周围。其中张文治题刻位于东南侧房山主峰斜崖上的一块巨石西侧面。该巨石高约4米,东西长约6米,宽约2米,底部与石崖连接处仅1米见方,其险欲倾,千百年来却岿然不动。每逢阴雨天气,常有锈水从上往下细流,故当地群众俗称为“关老爷磨刀石”,简称“磨刀石”。磨刀石的西侧面中部平削,有一处宽90厘米、高110厘米的椭圆形雕凿平面,正中题刻“遗石千秋”四字,字体行楷,…[详细]

岩石堠题刻

岩石堠题刻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朝阳街道西庄村西北侧,亦称记里石。刻于一天然石崖上,俗称“大招崖”,又叫“石台”。题刻宽26厘米,高92厘米,刻“岩石堠三十里”6字,字径10厘米,楷书。其南端石壁上有“古泉记”题刻,刻面宽85厘米,高87厘米,文13行,行13字,字径4×6厘米,楷书,记古石泉“然久被尘泥淤灭,有妨往来者饮水,深属不便真余发果见,乃化众人,召石匠重开泉底”等,年款具“大宋绍圣茂(戊)寅…[详细]

大伊山宋代船画

大伊山宋代船画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大伊山。共有7处分别位于大伊山主峰南侧“阅古亭”下、大伊山金鸡岭公墓、大伊山大山圩、大伊山白鸽涧、大伊山西峰鹰嘴石、大伊山小金山、大伊山“阅古亭”西北10米处。岩画主要描绘宋代各式船的造型。船画采用写实的雕刻方法细致详实描绘出船身、平衡舵、桅杆、桨、帆等船的构造,真实地再现了当时船的特征。大伊山船型岩画的发现对于研究连云港市的造船史、海岸线的变迁特别是宋金交战…[详细]

连云港石穴岩画

连云港石穴岩画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连云区中云台山、海州区南云台山、灌云县大伊山和东海县马陵山等地。这些石穴岩画多是由一个个人工磨制的圆形石穴组成,部分周围还刻有方形棋盘图像。部分图案疑似天空星象,故俗称“星象石”。有专家认为石穴岩画为新石器时代祭祀所用。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单体石穴岩画为中心向四周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单体石穴岩画为中心向四周…[详细]

重点关注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