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7日,根据《重庆市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渝农组〔2020〕2号)和“千村宜居”实施计划,经镇乡自主申报、区县审核上报、专家评审,拟认定万州区白土镇大林村等458个村为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现予以公示。 |
振兴村,解放时属綦江县隆盛乡第九保。1951年4月,改保为村,改甲为邻,第九保改为振兴村(以振兴寺得名)。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改村为生产大队。1980年实行政社分开,振兴大队复称振兴村。1984年4月,振兴村管理委员会改为振兴村民委员会。2001年8月13日,撤销集合村,并入振兴村。全村辖碾田坝、张海湾、大院子、中坝、学堂、大竹湾、黄家嘴7个村民组,现有总人口数3108人,农户830户;……。 |
大罗村基本情况,大罗村位于打通南端,离打通场镇14公里,位于大罗村街上社,大罗村幅员面积14.3,平均海拔1200米,全村12个合作社,766户,2076人,耕地面积,4231亩,其中田1907亩,森林面积19500亩,森林覆盖95%。大罗村下社两个支部,11个党小组,67名党员。办公电话:48705691……。 |
以境内照贵岩而得名。1949年前属两路乡第九保。1951年命名照贵村。1958年改为照贵大队。1984年更名为照贵村,沿用至今。照贵村……。 |
三溪村位于永新镇南部,东与上厂村接壤,西与三会村交接,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0.7平方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共821户1927人,其中外出务工680人。耕地面积7380亩(其中:水田面积2448亩),山林面积450亩,人均耕地面积3.83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主要产业为种植业。……。 |
此坝上村民培植多种花草,故名。1935年至1949年属北渡乡第二保,1951年命名花坝村,1958年改为花坝大队,1984年更名为花坝村。1993年撤北渡乡并入古南镇,村随属。2001年与中坪村合并为花坝村。2007年12月撤古南镇,设古南街道,花坝村随之隶属古南街道,沿用至今。花坝村……。 |
因该村连接綦江城区,故名。1935年至1949年属古南镇第七保。1951年命名连城村。1958年改为连城大队。1984年更名为连城村。1993年撤文龙乡并入古南镇,连城村随之隶属古南镇。2001年南坪村并入连城村,2007年12月撤古南镇,设古南街道,村随之隶属,沿用至今。连城村……。 |
高滩村位于扶欢镇牛脑山脚下,溱溪河畔,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1446亩。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80户,人口1648人,其中农业人口1077人,非农业人口571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8名。高滩地势平坦,物产丰饶,鸭池和青龙嘴交相辉映。从青岩俯瞰高滩:层层梯田染绿,潺潺小河蜿蜒,条条道路纵横,幢幢小楼矗立。近年来,高滩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先后建成龙凤新……。 |
以境内的古山寨太和古寨而得名。原为十三村、十四村;1953年12月设立太和乡;1958年设立太和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太和生产大队;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太和生产大队,设立太和村村民委员会,简称太和村村委会。;2003年将原白菊村3、4、5组合并为太和村1组,原柏林村1、4、5组合并为太和村4组,原柏林村2、3、6组合并为太和村5组,原石梯村1到15组合并为太和村……。 |
以境内观音岩得名。石岩上凿有观音菩萨像,故名。1950年取名九龙村,1961年更名为观音岩大队,1966年更名为建设大队,1981年更为观音岩大队,1984年更为观音岩村,2003年红庙村并入后仍为观音岩村。观音岩村……。 |
因毗邻巴岳山山脉,呈“八”字形,酷似燕子一双正在飞翔的翅膀,得名为“八字燕”,取其谐音“八埝”。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太平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长堰生产大队;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长堰生产大队,设立八埝村村民委员会,简称八埝村村委会;2003年7月,与祠堂村合并后仍为八埝村村民委员会。八埝村……。 |
因一条小溪贯穿境内,像天空中彩色的长虹一般,故名。1953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长虹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长虹生产大队;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长虹生产大队,设立长虹村村民委员会,简称长虹村村委会;2003年区划调整将长虹村、大坪村合并后仍为长虹村村民委员会。长虹村……。 |
和平村位于通往世界化遗产宝顶石刻风景区的黄金旅游线上。耕地2728亩,林地2300亩。“棠香人家”项目为重庆市大足区2018年区级重点项目,位于大足区棠香街道办事处下辖的和平村、惜字阁村。为扎实改善全村生态环境,近三年来,我村实施了森林彩化工程,已栽植栾树、日本红枫、黄桷树、银杏、李子等树共计17万株,面积达2300余亩。使全村森林覆盖率达59.1%。2017年被重庆市绿化委员会和重庆市林业局评为……。 |
取“衰落后再兴盛起来”之意,故名。1953年取名复兴村,取“衰落后再兴盛起来”之意,故名;1961年更名为复兴生产大队,隶属元通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复兴生产大队,设立复兴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复兴村、永安村合并为复兴村。复兴村……。 |
因村境内有一座喜观桥而得名喜观村。1986年分别为崇兴大队和喜观大队。2014年6月,璧山撤县设区后两个大队合并成现在的喜观村村委员会。喜观村……。 |
因斑竹成林,故而得名斑竹村。早年为斑竹大队,1994年撤区并乡建福禄镇时,名为斑竹村,2004年6月12日,由斑竹村、大田村、水鸭村、三桥村合并建立斑竹村,成立村民委员会。2014年6月,璧山撤县设区,隶属之。斑竹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