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17]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17]

  元代大儒,教育家、天文家许衡祖籍在此,为弘扬许衡文化精神而命名。 。
  为纪念吉鸿昌将军呈请置博爱县而得名。 。
  传西晋时武官张羌葬于此,后人渐称村名张羌村。清代时为与村北派生村相区别,取名南张羌。 。
  传宋代称李腕村,以当时村庄领导名称之。明代改称李万。 。
  传古时有个叫赵豁的人在此开设饭店,过往客商到此歇脚就餐,称饭店赵豁。后来郭、乔、栗3姓相继迁来,依店定居形成村庄,由于同音演化得名赵和。 。
  原名古干城(春秋战国时此地为卫国干邑)。孟子曾在此讲学,并著《孟子》七章。元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亚圣公”,为纪念将孟子庙改为先师庙,村名改为孟轲。后形成集市称孟轲集。清嘉庆六年(1801),开州知州张极重修先师庙,以为“大贤名不可以名村”,遂更名大贤店。1919年复名孟轲集。1974年更名古干城。1981年复名孟轲集。 。
  传明嘉靖年间,此地有贡生贾永在朝为官(清嘉庆开州志卷五载有贡生贾永,官职不详)。贾永死后,其管家文柳忠心耿耿,仍守护于此,且善待乡人。后为纪念文柳,于此地成集,取名文柳集。后演为文留集,简称文留。 。
  许由,上古高士。率部族活动于许地,洗耳于颍水之滨,淡泊名利,被奉为隐士鼻祖、许姓始祖。街道因此得名。 。
  传原为秦相张仪故里,得名张仪村,后简称今名。 。
  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居卢氏,此地得名范蠡,后演为范里。 。
  据传,此地系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食邑,当地居民以其洁身自好,褒奖其为金花公主,此地遂名金花。到民国时期改“花”为“华”,故名金华至今。 。
  传诸葛亮曾隐居南阳,其官至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后世修建的诸葛亮祠庙,也以“武侯”命名。街道因此得名。 。
  凤瑞路为纪念空军英雄杜风瑞烈士而得名。街道因路得名。 。
  释之路因纪念西汉法学家、廷尉张释之而命名。街道因路得名。 。
  西汉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博得众望,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曹军于“博望坡”,博望由此名扬中外。镇因此得名。 。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