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16]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16]

  放城春秋时期建村,《山东通志》载“放城在县(泰安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春秋臧氏防邑,今俗传为林放故里。”1994年1月25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函民字〔1994〕12号文,批准放城乡设镇,为放城镇,以镇人民政府驻地放城村得名。 。
  相传鲁国卞邑大夫卞庄子曾居住此,故名卞庄,以街道驻地而命名。沿用至今。驻地卞庄为县人民政府驻地。 。
  因系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故里而得名,是历史上的文明古镇之一。 。
  因东汉注明经学家郑玄于此地注释《孝经》而得名郑城。 。
  纪念明代书法家、诗文家“邢侗”,因此得名。 。
  夏商为兖州之域,西周属齐国之地;春秋初属谭国,公元前684年,齐灭谭,后为齐国正卿晏婴采邑,故得名“晏”。 。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孟海公在此筑南北二城抗守敌寇,后改为孟海。 。
  单县古称单父,由舜帝的老师单卷居住地而得名。 。
  杜甫生于巩义葬于巩义,杜甫路为纪念杜甫而得名。街道以路名。 。
  朱仙镇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宋代较兴盛,是水旱码头军事要地。该镇过去有位叫朱亥的人,此人见义勇为,曾帮助信陵君领兵救赵,大败秦兵。后战死在战场,人们尊称他为“朱亥大仙”。为了纪念他,故名朱仙镇。 。
  传岳飞平金时,将金兵都统孙洪杀死,这里山脉被孙洪及兵士的血染成红色而得名孙洪峪。辛亥革命成功后,改名中山镇。1948年为纪念区委书记张兴华,在此地土改工作中遇难,故而更名兴华。 。
  因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此牺牲的中共区委书记李珍得名。 。
  明嘉靖十六年(1537)《内黄县志》载有“窦公集”。相传因隋唐之交时,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屯兵,有惠于民而得名窦公,后以谐音演为豆公。 。
  因抗美援朝二级战斗英雄栗振林而得名。 。
  隋末反隋将领李源曾率兵驻此,组织附近村民筑寨,称同心寨。后成村得名李源屯。 。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