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井村古民居位于洞井瑶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紧临洞大公路,距离乡政府0.5公里。古民居以唐姓居住为主,其中汉族135户658多人,瑶族56户,明清古建筑老宅68座,洞井村瑶汉民族杂居和睦相处,瑶族民族风情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3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名录。洞井村古名洞月村、桂月村,古民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瑶族地方民宅建筑群,它具有桂北岭南水乡微派建筑风格。村落坐东朝西,……。 |
地笋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的东部,全村辖九个村民小组,共250余户,1400余人。全村有稻田面积1500余亩,旱地面积800亩。地笋苗寨位于怀化市靖州县三锹乡地笋村,是我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衣苗”聚居区,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靖州苗族歌鼟的主要传承地。地笋苗寨后靠青山,面临溪水,前依池塘,环绕小岗,十分符合苗族居住的要求。建筑形式主要是“吊脚楼”。同时还是我国首部苗……。 |
水南关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区的东北角,团结路北端,沁河的南岸,距焦作市35公里,距洛阳约70公里,距郑州约10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水南关村被誉为“河南回族第一村”。这里回族人口多,水南关村现有居民3104人(农业人口2897人,非农业人口207人,注:2003年数据),回族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高达98%以上。近年来,水南关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先进基……。 |
湖南省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大园村在县文物局,县民宗局及大园村支两委的努力下,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园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大园有人口1219人,300多户,水田面积1019亩,山林面积仅4280亩;五保10人,低保40余人,符合低保条件的200余户,800余人,居住在二至八百年的古窨子屋里有30户,150余人,适龄单身70余人。……。 |
新生鄂伦春族乡位于黑河市西北部山区,距黑河市区76公里,车行1小时左右,欣赏着公路两边的小兴安岭风光悠然可达。全乡辖区面积1700平方公里,总人口1072人,是以鄂伦春族为主体,由满、汉、达斡尔、蒙古族共同组成的少数民族乡,其中鄂伦春族人口166人,占人口总数的15.5%,是鄂伦春聚居地之一。新生乡名源于驻地新生村名。1953年党和人民政府为妥善安置长期过着游猎生活的鄂伦春族群众,建立新村定居,直……。 |
牡丹江市宁安市江南朝鲜族满族乡明星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
因境内明代“清真寺”得名。1958年建新景大队;1983年新景大队改建为清真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3月备荒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清真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12月北岗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清真村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清真村位于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境内,是菱塘回族自治乡的一个下辖自然村。清真村地理位置处于高邮市西南部二十三公里处,其东部与王姚村相邻,南部与菱塘村接壤,北部与淮安金湖隔湖相望。清真村文物遗存……。 |
郎村村是一个名族特色浓重的小村落,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建筑物到处可见。畲族文化展示馆远远望去,气势雄伟。展示馆共分四个区块,介绍畲族发展历程、畲族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畲族服饰歌舞。村中兴建的畲族大广场占地十余亩,投资20多万元,其右边又建造了具有浓郁畲族气息的文化长廊。郎村村是体验畲族文化习俗的好去处。……。 |
大均乡李宝村于2013年开始创建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近几年来以“魅力畲寨”的理念指导规划,紧紧抓住“风情畲寨”的定位,注重挖掘村落的文化底蕴,积极推进农房改造、村内道路硬化、农村污水处理等基础建设,村内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自然人文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加上金银花等畲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村庄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村庄成为民族特色浓郁的示范村。下一步,大均乡李宝村将坚持以“打造洁净大均共享宁静家园”为工作……。 |
湖西畲族乡顶坛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原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国家级保护单位——蓝廷珍府第就坐落于此,湖西畲族乡境内拥有“五里三城”、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漳州蓝姓发祥地--种玉堂、土塔佛祖庙、山平三官大帝庙、石椅西来庵、玳瑁悟道岩、“平台名将”蓝理将军府第等旅游景(区)点。此次的入选进一步扩大了“五里三城”畲乡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起到重……。 |
溪塔位于穆云畲族乡东部秀溪河畔,通往堪称“世界地质奇观”的蟾溪石臼景区公路沿线,交通便利,辖可坑、长岗、下坪、茶园、汤武洋等自然村,共有133户、633人,纯畲族。物产丰富,盛产刺葡萄、穆阳水蜜桃、茶叶、枇杷、柿子等。去年9月挂牌成立社区,是福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和全省仅有的六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点之一。2008年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0多元。溪塔旅游景观独特、畲族风情浓郁。畲民在栽……。 |
溪南镇白露坑村是“宁德市畲族文化重点村”,也是霞浦县最大的一个畲族聚居村,辖有白露坑、半月里、牛胶岭、岔头、东瓜坪等5个自然村,共有345户1420人,其中畲族335户1378人,占总人口的97%。其境内山青水碧、林壑幽深,自然景观秀丽,浓郁的村野之趣和淳朴的风俗人情,孕育了灿烂的畲族文化,是闽东境内唯一与畲族历史地位相匹配的文化遗存,也是闽东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处人文景观。白露坑民风古朴,几百年来……。 |
青塘村位于江西省南康市赤土畲族乡东北方向,村委会驻地摇前排,距赤土圩约3km,人口约3000人,其中少数民族有畲族500余人,均为蓝姓,占总人口的18%左右。全村基本处于丘陵与山脉地区,为五岭北向纵深余脉,村尾常有野猪出没。耕地主要集中在山底斜部溪流之间,主要农作物为水稻,一年两熟,其余南方常见果蔬均有种植,特产有柚子、脐橙等,村内现有农庄数个,主要种植上述果物,产品远销各地。……。 |
作为慈利县第一个申报国家级“宜居村庄示范”的杨家坪村地处慈利、武陵源风景区交界处,区位和旅游交通优势尤为突出。全村18个村民小组,327户,98%的村民皆为土家族,民风淳厚。村域内丹霞地貌显著,秀峰林立,绿树成荫,山谷悠然,非常适宜于生态休闲、度假居住。杨家坪村建于晚清且极具土家建筑风格的李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的原型人物0地下党无线电报务员张沈川就出生于杨家坪村。……。 |
栾川县城关镇大南沟村位于县城东南部,全村辖10个村民组,总人口2040口,横穿东西的方皮路经村而过。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