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浙江省建设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财政厅公布第一批列入浙江省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决定将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凤凰村等636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
村子坐落在大尖岗东侧三面坏山的山坞中,地势之高峻,居邻里之上,故名为上坞山。1949年成立上坞山农会;1957年组织上坞山高级社;1958年为上坞山生产队;1961年起为上坞山大队,81年为上坞山村。2007年,上坞山村、上里村合并成上坞山村,村委会驻地原上坞山村。上坞山村由原上坞山、上里2个村合并组成。共计395户,972人口,总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村委会驻原上坞山村。……。 |
村南有座小昆山,以山名为村名,故名小昆。原属大昆乡,1992年随大昆乡撤乡后并入长乐镇。1949年成立小昆农会;1957年组织小昆高级社;1958年为小昆生产队;1961年建立小昆大队;1981年为小昆村。2019年小昆、白术园、雀桥合并而成。小昆村座落在海拨600多米的高山顶上,全村房屋呈错落有致的高低状态,全村455户农户,1140人口,有高山小上海之称,村里种植高山蔬菜,远销外地.……。 |
甘霖镇施家岙村坐落于嵊州市西南面,靠山面水,风景秀丽,是女子越剧的发源地。现有人口1268多人,458户,村庄规划面积6.8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864亩。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9696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4万元。村逐渐形成了以水稻、茶叶、果园为主的第一产业和旅游、丝织、商贸等为主的二三产业。获得浙江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浙江省卫生示范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 |
据《吕氏宗谱》记载,祖先从南山百宪野迁来,以养鸭为生,后代称为看鸭太公,他常在村东北风的黄泥塘放鸭,村子也定名为黄泥塘,后有一位师将黄泥塘雅化为黄胜堂。位于县城西南14千米处,以嵊西盆地,村北有环水,离嵊长路约一里,聚落集中是块状。1949年成立黄胜堂农会;1956年成立黄胜堂高级社,1958年为黄胜堂生产队,1961年起为黄胜堂大队。2007年原上王村并入黄胜堂村。2019年黄胜堂、俞赵合并而成……。 |
西坑村由西一、西二、西三及石宕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有816户,总人口2086人,党员61名,村民多为陈姓。西坑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如古民居保存完好,近期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吹鼓亭这一民间文化艺术已被列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另外,还特产西坑青石。全村拥山水田788亩,旱地438亩,山林8374亩,其中石宕自然村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茶叶与采石,其余自然村村民主要收入来……。 |
以前的外婆坑村是一个只有71户人家的小山村,九十年代初,人均收入还不到270元,当时都是靠番薯等食物当正餐吃,玉米、米几乎没有,80户人家就有40条光棍,村里流传着几句俗语,很形象的概括了外婆坑村当时的情况:新昌有个外婆坑,有囡不嫁这条坑,三餐吃的六谷羹,干活行路是牛耕,缺钱缺粮缺姑娘。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外婆坑村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村民生活水平相当低下,是绍兴市15个贫困村之一。如今的外……。 |
班竹村位于天姥山主峰班竹山西山麓,104国道旁,距离县城15公里。班竹村,又堪称“天姥门户”,是古代天姥、天台和临海古驿道上的重要村落,是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村内古遗迹众多,古驿道、古街、古桥(落马桥)、古庙(司马悔庙)、古宅(章家祠堂)等标志性古建筑保存较好。历代众多诗人慕名而来,留下了诸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千古绝唱。班竹村共有219户、598人,党员29人,2012年农村人均收入为81……。 |
梅渚村位于新昌西部,距县城8公里的澄潭江东岸,始建于宋代,是梅渚镇所在地。据民国《新昌县志》记载:“其地古时多梅,聚落连片,故名梅渚。全村毗连七都坂,西临澄潭江,桑榆竹柳成行,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现有3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866户、2050人。曾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奔小康示范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省级荣誉3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绍兴市百强村、先进基层党组……。 |
南山村2004年5月由南山、王渡溪2个行政村撤并建立。共有16个村民小组,581户,1782人,年人均收入8166元。距县行政中心21公里,地处天姥山南麓而得名,群峰围抱,拱城环北,村落在群山环抱中,隐若屏障,故又名“南屏”。村集体经济的来源主要是南山水电站发电所产生的收益,南山水电站2005年经过扩建改造装机容量达到400千瓦。村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古台门古建筑9处、人文和自然景点8处。其中两座老祠……。 |
蠡山村地处钟管镇西南,2001年村级区划调整由原刘桥村、洋湾村合并而成,东连古运河与茅山村相邻,南与乾元镇明星村交界,西与塍头村相连,北与葛山村接壤。村域面积5.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93亩,桑地面积730亩,鱼塘630亩,山林面积180亩,全村2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29户,总人口2788人,共有党员77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桐德公路东西贯穿全村,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我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相传……。 |
东衡村位于洛舍镇东南面(2001年村级区划调整过程中由原东衡、草塘二村合并而成),南与乾元镇交界,东北与钟管镇相邻,北面为镇工业区,村委驻地与镇政府所在地相距7公里。村地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拥有水田3764.1亩、桑地1004亩、鱼塘280亩、山林690亩。下设1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761户,总人口2827人(外来人口540人),其中劳动力1826名。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分工业支部……。 |
二都村地处三合乡中部(2001年村级区划调整过程中由原二都村与水产村合并而成),东与沿河村相邻,南与四都村交界,西靠宝塔山村,北面为武康镇,村委驻地与乡政府所在地相距5公里。村地域面积4.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553亩、山林2300亩、鱼塘800亩;下设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99,其中劳动力1036名。……。 |
境内有两条河港,西面叫环桥港,原名白泉。东面叫圣堂桥港,原称彪溪,白彪由此得名。1958年10月为新市人民公社白彪生产队。1961年5月调整社队规模时为士林公社白彪大队、东村大队、西村大队。1984年属士林乡白彪村,1988年属士林镇,2001年9月调整社级区域时士林镇政府将白彪、东村、西村合并组建新的白彪村。2004年4月,县政府发文撤销士林镇建制,并入新市镇。白彪村:地处杭嘉湖平原,东邻韶村,……。 |
辖区以仰峰岕内自然村而命名。其辖区有洪山绵延很长,地方由西向东远眺望,地方称仰峰,山岕称仰峰岕。解放初期属新槐四村,合作化时为仰峰高级社,后为仰峰大队,1970年恢复仰峰大队,1983年后为仰峰村,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仰峰村:位于煤山镇西北部,是三省交界的革命老区,曾是粟裕大将抗击日寇的根据地。村域面积约9.44平方公里。……。 |
1、村综合服务中心。村投资300多万元建造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一栋三层的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楼三层店面房全部出租,这样为我村集体收入增加10多万元,壮大了集体收入。2、老年活动中心。为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老年人老有所乐,村投资50多万元新建利民新村老年活动中心,该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修建中心村老年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设有图书馆、棋牌室、聊天室、谈心室、书画室、乒乓球室等。老年活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