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威宁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威宁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牛棚”即“牛棚子”,清朝时,云南昭通人在当地白洋柳树湾开煤矿,用牛运输,搭建许多牛棚子得名。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收录。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牛棚乡。 [详细]
  “迤那”系彝语音译,意为水很深,清魏源《圣武记》中写作“倚那”,在今迤那镇西北的破沟、催住及木营山一带。从勺哦住海子至破沟、催住一带区域,均是水源丰富的地方。迤那地名向东南方向移动,源于设立市集,先是“清朝一个叫陆长头的在毛集寨(今迤那火车站北端,叫塘房的地方)拉一街子,后出名”,这里依稀还有老人记得称“老迤那”;民国时期,金德祥将迤那街子迁至今迤那一小。总之,迤那地名起源后,向东南方向迁移了一段距离。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收录。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迤那乡。 [详细]
  稻田坝有三条河,由东南至西北分别叫前河、中河和后河,“中水”是“中河”的古称。“在古代‘河’指的只是黄河,‘江’指的只是长江,其他的就叫‘水’,像汉水、渭水、洛水等等”。受北方文化的影响,西南地区由“水”改“河”现象比较普遍,如“大渡水”改“大渡河”、“涂水”改“牛栏河”、“羊街水”改“羊街河”。尽管作为河流的“中水”变成了“中河”,但作为地名的“中水”却流传了下来。民国时期设中水乡。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8年将第八区驻地从黑土河迁高坎子,改称中水区。 [详细]
  。“龙街”即“龙街子”,彝语“鲁秋节节”,指龙日赶场的热闹街子,说明龙街过去曾经是威宁北部片区非常繁华的中心地带。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收录。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5年改威宁第九区为龙街区。 [详细]
  “雪山”原名“狗街”,自1953年建乡起,至1984年称“狗街”;1958年建水库时,山上积雪融化,汩汩清泉流入库区,遂定名为雪山水库。因“雪山”纯洁无污,加上该地为威宁北部高原,冬季常积雪,一些新单位弃“狗街”而用“雪山”命名,遂有“雪山牧场”“雪山中学”“雪山民族小学”,使用范围逐渐扩大。1985年,“撤销狗街乡,建立雪山镇”。 [详细]
  “羊街”即“羊街子”,十二生肖地名,即逢羊日赶的街子,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市集名均有收录。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羊街乡。 [详细]
  “小海”即“小海子”的省写,雨水多时积水成海子得名,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有收录。建国前设小海乡,1958年成立小海人民公社。 [详细]
  “盐仓”地名历史悠久,《明史·土司传》载:“安氏居盐仓”,《威宁彝族辞典》载,盐仓是“乌撒(俄索)苴摩(即君长)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方舆纪要》载:“府有盐池、银矿之饶”,《赫章彝族辞典》载:“明代以设盐库而改称盐仓”。后称盐仓府家,驻地因之称盐仓坪子。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收录。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盐仓乡。 [详细]
  “东风”即“春风”之意,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1966年,鲁章、拱桥两公社合并后更名东风公社,当时有“东风压倒西风”之说,带有浓浓的时代特征。 [详细]
  “二塘”即“二个水塘”之意。清朝嘉庆年间,在狮子山下有两个水塘,一路相隔,后来何姓人家迁居至此,将上塘填土种地,下塘填石建房,因此得名二塘。民国二十六年,威宁设九个区,二塘是第二区。1968年,威宁县二塘区三合、二塘两个公社划归水城矿区管辖,但威宁县二塘区公所机关一直驻水城大湾区二塘公社境内。1991年建镇撤区后,六盘水市钟山区将三合、二塘合并建立大湾镇;威宁县二塘镇政府驻原二塘区公所旧地中兴路社区,故沿用“二塘”为新建镇名。形成钟山区大湾镇嵌入威宁、威宁二塘镇中兴路社区嵌入大湾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飞地”现象。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收录。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0年设二塘区。 [详细]
  “猴场”彝语为“发窝诺秋”,意为石岩下逢猴日赶的街子。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录有“猴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猴场乡。 [详细]
  “秀水”名称“因境内中部坝子出水,水面常浮现有红锈,故称锈水,后改作秀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8年成立秀水人民公社。 [详细]
  “双龙”是“双龙桥”的省写,在今双龙政府南6公里,旧时在杨旺河上游支流上河建有石桥,上刻双龙,在桥边赶集;民国时将“双龙桥”街子迁至姬家营,“姬家营”地名逐渐被淡忘;1996年双龙乡政府迁小平滩,增设小平滩集市,遂称姬家营为“老双龙”。“双龙桥”作为村寨名和集市名,民国《威宁县志》均有收录。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8年改双潮乡为双龙乡。 [详细]
  “麻乍”系彝语音译,即杜鹃花盛开的冲子。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市集名均有收录。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麻乍乡。 [详细]
  “兔街”是十二生肖地名,即逢兔日赶的街子。民国时期设有兔街乡,1958年成立兔街人民公社。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