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叶,有范姓从河南商丘迁来落户,住在黑水河西岸坡地上,曾名范家屯。清同治六年 (1B67),黑水河水患冲毁范家屯,村民们希望平安,取名西平坡。 [详细] |
明末清初,有葛姓人家从河北马路岭迁此落户,故名。 [详细] |
历史上曾是一片荒草甸子,地势又较高。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1),有田姓由山东迁来定居,得名田高甸子,后简称高甸子。 [详细] |
清乾隆年间有范姓人家由山东蓬莱迁来定居,逐渐传名范家屯。 [详细] |
该地笔架山上流下三股水,直泻入水塘中,淙淙鸣声。清代柳条边修经此处,设边门1座,名为鸣水塘边门,"鸣"水逐渐谐音称明水。 [详细] |
该地山沟错综,自古多生楸子树,故名楸子沟,后简化为秋子沟。 [详细] |
清道光十三年 (1833),当地百姓为保护桑林,发展桑蚕,把约定的赏罚条款刻在石碑上,立于村北小路旁的岩石边,加碑岩地名由此而得。 [详细] |
明代辽东长城在此处建城堡,取名永安堡。乡人民政府驻地大甸子,原是一片荒草甸子,浦康熙五十年 (1711)开发后取名大甸子。 [详细] |
明代于此处修筑城堡,万历三十四年(1606)有李姓人家由山东大槐树迁来落户,因此取名李家堡。 [详细] |
该地位于狗河西岸,清乾隆初年有黄李二姓由山东迁来居住,常年以织网、捕鱼为业,初名网铺,后称网户。 [详细] |
因为所辖是绥中县城郊区,故名城郊乡。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