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7日,根据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办《关于印发<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委基治办﹝2020﹞8号)精神,经各县(市、区)申报,市(州)审核推荐,省直相关部门组织评审,拟上报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认定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乡镇43个、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398个。 |
红花村位于东林镇以南,面积2.9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村民472户13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04人。花红似火,果树成荫。红花村率先建成巾帼果园、红缘柑橘园、携同家庭农场种养示范园,三大产业园规划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后年出产优质柑橘1250吨,年出栏生猪2000头;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在全村开展“微菜园”建设、形象墙的打造,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有24户贫困户发展自主产业其……。 |
取团结友爱之意,故名。民国时期,系青神县土主乡。1958年成立梧凤公社,1960年随梧凤公社划归夹江县,1961年从梧凤公社析置土主公社,文革期间,取名团结大队,1981年11月10日命名为团结大队,1984年4月社改乡时建青州乡团结村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团结村……。 |
境内有戴庙,以加强文治,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故而得名修文,故名。1953年划南安乡八保至十六保成立和平乡,后一直随和平公社建制。文革期间,取名为团结大队,1981年11月10日,命名为修文大队。1984年4月社改乡时建龙沱乡修文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销龙沱乡整体并入南安乡,1998年恢复龙沱乡,将原龙沱乡的七个村整体从南安乡划出,建立龙沱乡。后沿用至今。修文村……。 |
因境内石姓住户较多,又处以堰口,故名。1958年成立马中人民公社,取名石堰大队,1981年11月10日命名为石堰大队,1984年社改乡时建马村乡石堰村村民委员会。2019年撤村并组,撤销原石窖村、张岩村和石堰村,成立石堰村。石堰村……。 |
据传,唐朝时在村中最高山峰修有寺庙,取名辕门寺香火十分鼎盛,故名。2020年再次合村并组,将佛鹰村、辕门村合并,成立辕门村。兰草村……。 |
因此地一个较大的河湾周边长有很多茨竹而得名茨竹湾,后以“茨竹湾”改村名为茨湾村。原名大兴公社三大队,因驻地在茨竹湾而改此名。1985年改为茨湾村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茨弯村……。 |
据传,1643年张献忠攻克武昌,称大西王。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那时,牟氏建中、继光的前代祖宗修建了上、下两处座居,上称为上村子,下称为下村子,统称为村子头,在此处修建有一座寺庙名庆元寺而得名。解放前,一直叫庆元寺。解放后建立人民公社,取名为三大队,由新建公社(后新建乡)管辖。1984年新建乡与箭板乡合并,1992年撤乡并镇后,更名为庆元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庆元村……。 |
此地原为劳教农村茶园地,现为了每年能喝上新茶叶,故名茗新。解放后至2017年为原劳教农场国有土地,后各地人员自行搬迁自此居住,形成自然村,2017年10月经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茗新村。茗新村……。 |
以引入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星星取名为星星村。该村历来隶属于新场乡,1953年前该村为白蜡村,范围不包括罗沟,1953年改为星星村,并将罗沟划归星星村,1958年为星星大队,1984年3月1日恢复乡体制,又更名为星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星星村……。 |
福来村属省定贫困村,距县城10公里,幅员面积17.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村民小组6个,有461户2001人,其中彝族23户115人,贫困户70户274人,还有30户115人未脱贫,党员26人,计划2018年全村脱贫。近年来,福来村在市委办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扶下,村党支部抢抓驻村帮扶机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手工绘制《脱贫攻坚工作图》,与市委办开展支部共建5年计划,创办《福来报》半月刊,设立“……。 |
大院子村是省定贫困村,距县城40公里,距高卓营乡政府驻地3公里。是纯彝族聚居村,群众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来源。全村幅员面积12.3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3209亩,水田640亩,有林地3000亩。辖3个组,175户,755人。其中精准识别建卡扶贫户34户、154人;户户通电;新农合参保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有标准化村级卫生站一所;通村公路3.4公里,硬化3.4公……。 |
此地境内有一座山,名“崇仙境”。崇仙境村。2020年4月20日,万家沟村与岳家沟村合并为崇仙境村(南顺府函〔2020〕87号)。李家村……。 |
此地平坦开阔且附近有一条小河;小河坝村。1961年成立大队时属七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属小河坝大队。1984年为小河坝村。2020年4月20日将石庙子村和小河坝村合并为小河坝村(南顺府函〔2020〕87号)。小河坝村……。 |
此地位于古驿道跨越一西河支渠处,渠堤两边生长了两棵巨大的柏树,根部跨渠相连,形成一座天然桥。1961年成立大队时属新复公社四大队。1966年属红旗公社四大队。1971年属新复公社四大队。1980年地名普查时属新复公社天生桥大队。1984年属新复乡天生桥村。2019年8月30日撒销同仁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复乡管辖,从此归属新复乡(川府民〔2019〕4号)。2020年4月20日元池坝村、天生桥村……。 |
地处坝位于嘉陵江边。1984年设立江陵坝村至今。江陵坝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