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教镇古称“海心沙”。南北朝时期就已经飘起了缕缕炊烟。沧海桑田海心沙,从一片沙丘逐渐发展成鱼米之乡,书香成风。这里堪称珠三角围海造田的典范。相传明朝时乡绅郑循斋治乡有方,朝廷赐“伦常教化”匾额以资褒奖,于是千年海心沙从此改成伦教。 [详细] |
勒流,古称“勒楼”。名字仍与珠三角的水路有关。缘起于北江支流的流向。北江水本是向东流,但流到此地分出一条二级支流,逆转向西接通西江支流甘竹溪,叫做“翻滩水”,此地便称“逆流”(额流)。“逆”字顺德话读音“额”。但逆、额两字均意头不利,于是取其谐音“勒”字,改称“勒楼”。民国后统一写作“勒流”。 [详细] |
容奇、桂洲现合称为容桂。容奇:该地古代本为西江支流边的一个小渔村,以境内容山、奇山两个小山岗得名。明清时期称容奇堡,清末发展成为商业港埠。桂洲:于南宋末年,南雄珠矶巷人逃难至扶宁岗定居,因岗上有三株较大的桂花树,故称桂花洲,以后逐渐简称桂洲。 [详细] |
原称龙津,是顺德地区最早受到中原文明熏陶的一方水土。相传东汉时此地出过一位姓陈的太尉,后人在村头建了一座陈太尉祠纪念他,地名因此而叫“陈村”。 [详细] |
乐从所在地原为葛岸圩,史有记载“葛岸通津”之说。后来在长有六棵挺拔的水松树的一片沙滩上新开了一个圩市,因该处沙滩是锅底地,聚水又聚财,圩市生意很旺。大家都称之为“六松圩”。到了清末,各乡组织义军反抗清朝。各路人马云集该地步行前往攻打佛山、广州等地清军,旗号都写着“乐意顺从”,意即响应各路义军一致抗清。于是后人便把围绕六松圩、葛岸圩一带的地方改称乐从。 [详细] |
以江流曲折纡绕、势若蟠龙而得名。唐代建村时当地名为大岗墟。龙江的得名众说纷坛,据说是因当地有龙山、大岗,故合称龙岗,而后渐改称龙江。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