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4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公布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和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1322个专业村和100个专业镇经过各地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及网上公示等程序,获准认定。 |
雅布原称“雅富洋”,后因人口发展较快,取龙子布地名的“布”,改为“雅布”,故名。1958年,属龙窝公社雅布大队;1961年属水墩公社雅布大队;1983年,撤社设区,改为雅布乡;1987年改为雅布村委会;1989年,雅布乡改为雅布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雅布村委会,沿用至今。雅布村……。 |
横水村原分称为:向东、曙光、田心三个大队。1961年冬,为避免三个大队辖内群众的矛盾和纠纷,由三大队商议,统一以横水河为命名,故取名为横水大队。1961年成立横水大队。1980年1986年间属横水区公所。1987年改为横水乡。1990年更改为横水管理区,1998年撤销管理区,设立横水村民委员会至今。横水村……。 |
原属九连镇,撤九连镇归内莞镇管辖,蕉坪地处“小水”河边,原称小水,因刘姓、谢姓、黄姓人定居地有个大沙坝,长满野生蕉树,故名。1949年,九连解放,废除国*党的乡、保、甲制,成立九连乡分为2个村,“大水”和“小水”村。1964年,九连成立人民公社,“小水”改称为“蕉坪”大队。1983年11月,改为蕉坪乡。1987年3月改称为蕉坪村。1990年1月改为管理区。1999年4月复称蕉坪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下……。 |
径头处于山窝狭长的一条长径,自然村落就在长径中,故取名径头。1976年以前,属长沙大队,1977年,从长沙大队分开,成立径头大队,1988年,更名为径头管理区,1999年,撤区改村,更名为径头村民委员会到至今。径头村……。 |
立新原名为洪圣,因当地有一座洪圣庙而得名洪圣,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兴起,破四旧立四新,洪圣庙被拆毁,村名改为立新,庙旧址改建立新小学。建国初为洪圣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称洪圣大队,1968年改为立新大队革委会,1984年改为立新乡,1990年改为立新管理办事处,1999年改为立新村民委员会至今。立新村……。 |
因辖区范围内地形狭长,且绿树成荫,青松翠竹,山林一片翠绿,故名长翠。1976年为长翠大队,1983年为长翠乡;1987年改为长翠管理区,1999年为长翠村民委员会后沿用至今。长翠村……。 |
尚岭原名象岭寨,据曾氏族谱记载,1502年(明朝正统元年)曾氏始祖松月公建象岭寨,寨正大门朝北,西南、西北有三口池塘,呈半圆形,环抱象岭寨南北西三面,池塘外边有一排矮屋长约350米,形似大象鼻子,故取名象岭寨。1949年建国后改为尚智村,1953年因“尚岭”与“象岭”谐音,就正式改称为“尚岭”。1961年,叫大湖公社尚岭大队,1967年,成立尚岭大队革命委员会,1987年,成立尚岭管理区,1999……。 |
因此地在高山环抱一洞天中,前临三面水的绿洲,沿岸树木林立,绿洲的下游面宽水缓潭又深,是停船靠岸聚木排的山间大码头,埠者码头也,故名大埠。1983年前称大埠大队,1984年称大埠乡,1986年称大埠村委会,1990年1月称大埠管理区。1999年后设大埠村民委员会。大埠村……。 |
因以前是由两个村委合并建村而来,故名。1958年为二联大队,1983年为二联乡,1988年为二联管理区,1999年为二联村民委员会至今。二联村……。 |
柘陂处于半丘陵地带,土地多种甘蔗,到处是一坡一坡的甘蔗,故取名为蔗坡,又“蔗”与“柘”同音,后改为柘陂。解放前是华南区,解放后为柘陂大队,后改为柘陂乡,1999年改柘陂村民委员会至今。柘陂村……。 |
因时值改革开放大张旗鼓宣传“振兴中华”,故名兴中村。于1962年从溪南乡分出成立东坑大队,因本县有两个村叫东坑大队,另外一个是隆街镇东坑大队,1983年改名为兴中,1998年设立兴中村民委员会至今。兴中村……。 |
三洞村是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623101214。 |
下楼原和西坪总称新华乡,1960年后分村是西坪在上有一个楼角,下楼在下面又有一个楼角,故名。1950年西南分为布联、新华;1960年新华分为西坪村和小楼村。1984年为下楼乡,1988年为下楼管理区,1999年为下楼村委会。下楼村……。 |
因墟市所在地处于一座大型水陂之首,故名陂头。陂头镇隶属连平州,称为银梅图,解放后称为陂头区。1958年成立陂头公社后,成立陂头生产大队。1983年陂头公社复称陂头区,陂头生产大队相应并为陂头管理区,1998年改为陂头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陂头村……。 |
小溪村处于忠信河畔,多条溪流贯穿于村内,居民邻溪而居,故取名小溪。建国后公社化时为小溪大队,1983年为小溪乡,1988年为小溪管理区,1998年为小溪村民委员至今。小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