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4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公布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和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1322个专业村和100个专业镇经过各地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及网上公示等程序,获准认定。 |
中冲村委位于大桥镇北部,距镇政府25公里,距县城60公里。辖有2个自然村115户639人,其中贫困户25户,贫困人口128人,低保户13户,低保人口46人。参加农村医疗620人,参合率95%。耕地面积555亩,山林面积2500亩。完成农房改造135户(套),建沼气池47户(个)。主要经济收入是外出务工,种植水稻、玉米和养猪。2008年人均收入3218元。……。 |
因一小溪在村前横流而过,故名。新中国成立初设立横溪乡,1958年设立横溪大队,1983年设立横溪乡政府,1986年设立横溪村委会,1989年设立横溪管理区,1998年设立横溪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横溪村……。 |
因四周环绕高山,中间有一块盆地,故名。新中国成立初设立深洞乡,1958年设立深洞大队,1983年设立深洞乡政府,1986年设立深洞村委会,1989年设立深洞管理区,1998年设立深洞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深洞村位于洛阳镇西北部,全村拥有山林面积5.6万亩,耕地面积1500亩,有8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总户数198户,总人口976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70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3191元。……。 |
坪溪村委会是梅花镇的边远村,与大源交界,全村下辖17个村小组,总户数464户,人口3029人,耕地总面积1230亩,其中水田534亩,旱地539亩,2008年人均收入3398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坪溪村已达到通电、通路、通邮、通信;行政村公路已硬化,全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2008年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460人,覆盖率93%。……。 |
一、基本情况英明村委地处大布镇西南部,距离镇区68公里,与政府隔河相望。全村共361户2080人,平均收入为2260元,有贫困户152户,763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300亩、水田2000亩,旱地300亩.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务输出和荷兰豆、水稻、黄烟等种植,全村共种植了近2千多亩水稻和近3千多亩反季节蔬菜、水稻、黄烟等。全村有低保户60户共30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05人,参合率为98%。住房情……。 |
乳源县乳城镇前进村委会地处乳源东阳光公司后面,各自然村环抱半个乳源东阳光公司。村委下辖10个自然村,常住总人口2374人,其中农业总人口为2374人,耕地总面积为1932亩,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977万元,人均纯收入为4092元。前进村委位于山区之间,历史及自然原因,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主要围绕着东阳光公司得到较快的发展,林业、经济作物与大公司的发展相结合,将是前进村委的发展之首选。……。 |
均村位于桂头镇北部,靠近必桂公路,距镇政府驻地约6公里。全村现有11自然村,总户数581户,总人口2238人,其中贫困户53 户,贫困人口224人,村党员45人。农业耕地面积2912亩,农业产业以水稻为主,以花生、蔬菜等为补充产业。主要经济来源,一是油料蔬菜和养殖业,二是外出务工。08年,村民年均收入3514.5元,村固定收入9000元。由于区位、自然条件影响,均村仍处于脱贫落后状态。主要原因是:……。 |
方武村位于东坪镇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3公里,是一个瑶汉同胞聚居的村。方武村委辖7个自然村,有200户797人,其中贫困户83户,贫困人口317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630亩,其中水田面积490亩;山林面积20000亩,有林面积10000亩。目前,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为100%。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种植水稻、玉米、果树和杉木。社会保障方面:部分贫困户已纳入低保户,全村797人都由村委出资参加农村合……。 |
车湾村位于仁化县城以南约八公里处,属于世界遗产地韶关丹霞山核心区,总占地面积约34400多亩,其中山林面积约16000亩。下辖有车头、石下、上廖、下廖、月岭、亚婆岩、联湖、春光、黄坜坵、岭头、岭背、淡庄等十二个村小组,总人口为581户2046人。2014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0016元。车湾水资源丰富,有两条的江河,一条是仁化锦江河从丹霞山穿过车头、石下通往夏富至韶关。另一条是从董塘经月岭、黄坜坵、上……。 |
因村庄北有一座厚岭,而村庄又建于马鞍坑,故名。新中国后称厚塘乡,1958年称后塘大队,1984年改称厚坑乡,1986年称后坑村委会,1989年设厚坑管理区,1998年12月撤管理区设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厚坑村……。 |
因京联大队和联群大队合并为一个大队,各取两个大队其中一个字,故名。1964年京联大队和联群大队合并为京群大队,1984年称称京群乡,1986年称京群村委会,1989年设京群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京群村……。 |
因该村地处两条大山的中间,当地人称“洞”,且古时村中有鱼塘,故名。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河塘乡。1951年冬划分为塘洞。1958年公社化称塘洞大队,1984年改为塘洞乡。1986年改为塘洞村委会。1989年改为塘洞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塘洞村……。 |
因源于陈奢、欧奢两大自然村,各取一字组成,故名。新中国成立后称陈石乡,1951年分为陈欧,石山是两个乡,1958年称陈欧大队,1984年称陈欧乡,1986年称陈欧村委会,1989年称陈欧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陈欧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陈欧村……。 |
因村上不远处有一条河,称小溪,故名。新中国成立后称小溪乡,1958年称小溪大队,1984年称小溪乡,1986年改称小溪村委会,1989年称小溪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小溪村……。 |
因有朝廷官员下野在此生活,取名“下野村”,后改为“下营”,故名。新中国成立后称下营乡,1958年称下营大队,1984年称下营乡,1986年改称下营村委会,1989年称下营管理区,1998年撤管理区设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下营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