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陕西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5]
陕西省各市县区地名由来[5]
61、
延安市
[
陕西省
]
黄帝陵
延安别名肤施、延州,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延州因境内的延河而得名。607年,隋朝设置延安郡。其意是希望地处“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延州能够长治久安。
[详细]
62、
宝塔区
[
陕西省
延安市
]
杨家岭革命旧址
以市区中心著名的延安宝塔得名。
[详细]
63、
安塞区
[
陕西省
延安市
]
腰鼓楼
北宋熙宁五年(1072)筑安塞堡,取安定边塞之意;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设县,据《陕西百科全书》:县因安塞堡得名。
[详细]
64、
延长县
[
陕西省
延安市
]
翠屏山公园
隋仁寿元年(601)广安县为避太子杨广讳更名延安县,唐广德二年(764)取延水长流之意改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延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而后注入黄河而东去,故名。
[详细]
65、
延川县
[
陕西省
延安市
]
乾坤湾
隋朝由文安县改现名,据《元和郡县志》:取吐延川(哥基川,今秀延河)为名。
[详细]
66、
志丹县
[
陕西省
延安市
]
刘志丹烈士陵园
金大定十二年(1172)保安军改保安县,1934年11月更名赤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刘志丹烈士而改现名。
[详细]
67、
吴起县
[
陕西省
延安市
]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
1942年由靖边县、定边县、志丹县和甘肃省庆阳县析置设立吴起县,因镇得名,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改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传战国时魏国大将吴起在此驻过兵得名。
[详细]
68、
甘泉县
[
陕西省
延安市
]
甘泉太皇山庙
唐天宝元年(742)由伏陆县改现名,以县南谷崖上的甘泉命名,据《太平寰宇记》:甘泉在县南岩谷上,其泉去地一丈,飞流激下,其味甘美;隋炀帝赐名美水泉。
[详细]
69、
富县
[
陕西省
延安市
]
富县开元寺塔
曾名北华州、敷州,隋大业二年(606)改鄜州,1913年改鄜县,1964年因鄜字生僻改现名;据《史记·封禅书》: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鄜州盖取名于此。
[详细]
70、
洛川县
[
陕西省
延安市
]
洛川会议旧址
十六国后秦设洛川县,因境内北洛河得名;据《元和郡县志》:以县界洛川水为名。
[详细]
71、
宜川县
[
陕西省
延安市
]
壶口瀑布
西魏大统三年(537)析永宁县设义川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因避赵匡义名讳改现名;据《郡县释名》:避太宗光义讳也,凡郡县义者多改宜。
[详细]
72、
黄龙县
[
陕西省
延安市
]
瓦子街战役纪念馆
1948年设黄龙县,因黄龙山而名,据《雍胜略》:山常有黄云罩其上,仿佛如龙摇曳,故名。
[详细]
73、
黄陵县
[
陕西省
延安市
]
黄帝陵
北魏正平元年(451)设中部县,隋开皇六年(581)因避文帝父杨忠讳改内部县,唐武德二年(619)复名;1944年因县城北桥山上有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改现名。
[详细]
74、
子长市
[
陕西省
延安市
]
瓦窑堡会议旧址
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设安定县,1942年5月,2019年7月设市;为纪念谢子长烈士得名。
[详细]
75、
汉中市
[
陕西省
]
张骞纪念馆(张骞墓)
顾名思义,汉中指的是汉水中游。汉中之名古已有之。西周至战国时期,汉中指的都是汉水中游的郧阳一带,郧阳地处湖北西北部。今日的汉中市从地理位置上看,其实处在汉水的上游。
[详细]
更多资料
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第一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
第二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
首批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陕西省第二批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1年陕西省各大城市GDP排名
2021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村
2021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首批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街道)
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陕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
2015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15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村
2018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2018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
纠错
!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