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建村[2013]119号)确定的条件和程序,决定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等3675个镇列为全国重点镇并予以公布。原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同时废止。 |
潘村镇位于明光市东北部,东、北距淮河均为6千米,距蚌宁高速公路入口35公里,为明光市北部重镇,集镇贸易辐射两省(苏皖)三县,同时集镇也是国营潘村湖农场场部所在地。潘村镇下辖15个行政村,镇域面积47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建成区2.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1万,城镇化水平35.7%。.……[详细] |
颍州区程集镇位于阜阳城区以西九公里处,北靠泉河,西邻颍州西湖,属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102省道穿境而过,国土面积48.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575亩,集镇面积2.1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8个村(居)委会,177个自然村,351个村民组,总人口40221人。几年来,程集镇党政一班人团结拼搏,凝心聚力,紧紧把握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主题,围绕“稳定、增收、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详细] |
插花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原名叫吕家铺子。后来为何改叫插花庙,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东汉的创建者刘秀,当年在一次战斗中失利,被敌军追赶路过此地,人困马乏,口渴难忍,遂向井边汲水的一位头插鲜花的姑娘讨水喝,请求避难,这位姑娘就让刘秀进屋藏了起来,刘秀才躲过敌军的追捕。这件事不知如何被村里人传了出去,大家在姑娘背后风言风语,认为她未出嫁就与陌生男人来往,败坏了风气。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姑娘不……[详细] |
宁老庄镇位于阜阳城区北端15公里处,是阜阳市北部重镇,105国道、宁苏路、宁行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辖22个村,26个镇直单位,112个自然村,249个村民组,人口4.3万,耕地面积4.2万亩,辖区面积49.5平方公里,境内盛产西瓜、甘蔗、萝卜、木材(枹桐、速生杨)等农林作物。宁老庄镇是我区乃至我市城镇功能最完善的乡镇之一,镇内基础设施完备,目前,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自来水,全镇开通4……[详细] |
杨桥镇位于临泉县东部,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49100亩,辖28个行政村,132个自然村,总人口60500人。杨桥是一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贸繁荣、享有副县级建设制的千年古镇。102、328省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是沟通临泉、阜阳,连接阜南、界首的枢纽,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镇,全省重点建设中心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黄淮海开发区。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详细] |
太和县李兴镇位于县城西北部,处于两省三县市(安徽省、河南省,太和县、界首市、郸城县)交界处,是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全镇人口6,7万人,耕地6.9万亩,桔梗种植面积6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桔梗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桔梗系列产品远销韩国、 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镇中药材种植除桔梗外,还有白木、白芍、白芷、紫丹参等。李兴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生产基地+ 农户”的产品化……[详细] |
三堂镇地处太和县东北部、308省道和京九路交汇处,建有县级火车站三堂集站,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心镇建设示范镇。辖28个村委会,121个自然村,4.37万人,耕地6.3万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红薯、玉米为主,为全县粉丝、生猪屠宰、良种繁育等基地。.……[详细] |
黄岗镇位于安徽省阜南县的东部,淮河蒙洼分洪道北侧的沿岗区城,面积六十三平方千米,人口50168人。S328省道贯穿全境9.9 千米,距105国道、京九铁路、阜阳机场分别为25千米、 30千米、33千米,水陆交通便捷。 黄岗因盛产柳编而闻名,当地出产的杞柳皮薄、柔韧、实心、洁白,着色力强,用黄岗杞柳编织的工艺品倍受国内外客商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2003年……[详细] |
迪沟镇位于颍上县东北部,北靠西淝河,南监济河,与淮南市凤台、亳州市利辛两县接壤。224省道颍利路纵贯全境。总面积58.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和1个迪沟经济开发区。3.4万人,4.1万亩耕地。迪沟镇的前身是汤店乡,1999年12月改乡为镇。 迪沟,土肥水甘,物产丰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水稻、大豆、红芋、棉花、西瓜等。水资源充裕,境内有谢展河、光明沟、截岗沟、庙黄沟等……[详细] |
界首市光武镇位于皖西北豫皖两省三县交界处,距界首市区16公里,辖2个集镇,16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面积46.4平方公里,人口5.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2.3万。因汉光武帝刘秀与王莽长期争战于此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城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驿站和重镇,19世纪初至四十年代,商业繁荣,主要经营棉花、布匹、药材等,是当时中原地区重要的集散市……[详细] |
泉阳镇位于界首市东南22公里处,是界首市的商贸重镇,镇域面积50.3平方公里,全镇辖17个行政村,121个自然村,耕地4.7万亩,总人口4.2万人。解放战争时期曾在此设立泉阳县,1992年3月撤区并乡成立泉阳镇,1993年被阜阳地委、行署批准为副县级建制镇,1995年被阜阳市列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年初分别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中心镇,被省体改委确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农业经……[详细] |
宿州市辖镇。宿州市副食品基地和驰名的“烧鸡之乡”。1958年设符离公社,一度改区,1992年设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2公里。面积27.4平方公里,人口8.6万。东北距观音国际机场65公里。京沪铁路及206国道平行南北通往,符夹铁路在此与京沪铁路接轨。徐(州)蚌(埠)公路经此。辖股河、黄山、振兴、道东、站东5个居委会和武楼、横口、符离、符西、下湾、王闸、沈圩、杨季楼、张塘、符北、黄庄、戚闸、薛阉……[详细] |
砀山县李庄镇是安徽省政府批准的六十个中心镇之一,有着“四省通衢、商贸重镇”的地域特色和承东启西、经纬南北的区位优势。境内陇海铁路横贯东西、310国道、李永(河南永城市)、李丰(江苏丰县)公路在此纵横交织,是苏鲁豫皖边缘地区的重镇要塞。全镇辖23个行政村,5.25万人,区域面积68.5平方公里,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处温暖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人文传统深厚,产业优势明显,果香四季飘溢,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钟……[详细] |
周寨镇地处安徽省最北部,距砀城17公里处,周围分别与权集乡、玄庙镇、刘暗楼乡及丰县宋楼镇接壤,南北最长约12公里,东西最宽约10公里,总面积74.3平方公里。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镇人口45370人,11038户,共有105个自然村,分为24个行政村,205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6.4万亩。1999—2001年粮食总产量分别是17567吨、14568吨、18281吨,农业总产值分别是9053万元……[详细] |
萧县辖镇。1958年成立黄口公社,1969年设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8万。陇海铁路、310国道、萧(县)黄(口)公路纵横过境,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物资集散地。辖老黄口、马常庄、朱孟庄、王堂、张寨、新楼、胡庄、大杨楼、陈土楼、丁寨、高庄、邵庄、孙庙、暗楼、魏庄、徐洼、唐庄、瓦房、杨阁19个村委会和黄口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个居委会。以农业为主,已建立起棉花……[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