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的通知》(民办函〔2020〕111号)要求,在各地申报和省级遴选推荐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和研究审核,同意将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李家坟村等497个单位确认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 |
周武王伐纣时在此地设立商议厅,而得名东、西商议村,后逐渐演变为今名。1958年建东彰仪生产大队,属照镜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东彰仪村民委员会,属照镜乡。1995年属照镜镇。东彰仪村……。 |
明万历《武陟志》载:“牛天瑞墓在县东北牛文庄”。牛天瑞为元代武陟籍官员,明代人在其坟旁建村,得名牛坟庄,后演称牛文庄。清代以后人口增多、村落扩大,以方位称后牛文庄,简称后牛。1948年成立后牛文庄村公所,属武陟县第一区。1950年属第五区。1953年属第五区后牛乡。1955年属后牛中心乡。1956年属小徐岗乡。1958年改后牛大队,属谢旗营人民公社。1983年改后牛村民委员会,属谢旗营乡。1996……。 |
前皇甫社区是河南省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皇甫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410972061006。 |
樊岗村是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文殊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11081108217。 |
井庄村位于舞阳县沙河桥北,西北3公里,距侯集镇政府3.5公里,距舞阳县城30公里,辖井庄、宁庄、芦拐三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474户,1871人,耕地1920亩。以粮食种植、烟叶为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6500元。共有贫困户12户,32人。两委干部5人,监委会3人。……。 |
传姚姓人在此居住,为防土匪,后修建一城寨,故名姚家城。1949年6月属破胡区。1956年1月属焦村乡。1958年8月成立李家坪生产大队,属西章人民公社。1966年5月属焦村人民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改为姚家城村民委员会,属焦村乡。1993年6月乡改镇,属焦村镇至今。姚家城村……。 |
因沟下口有一独山挡住去路,形如石槽,故名。1945年属蛇尾保。1950年属东台子乡。1956年属蛇尾中心乡。1958年属蛇尾公社。1961年属后湖小公社。1969年属蛇尾公社。1983年改为石槽村民委员会,属蛇尾乡。1996年属双龙镇至今。石槽村……。 |
穰西社区 邓州市穰东镇穰西社区居委会委位于穰东镇区西北部,下辖5个村民小组,706户,总人口2960人,(其中回族占总人口95%)耕地面积686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5240元。 近几年来,穰西社区在支部书记闻荣贵的带领下,班子团结各实重干,人心齐,干劲足,紧紧围绕穰东镇的总体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4+2”工作法,积极建设特色小城市,实现了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 |
因居民委员会位于史村铺,故名。原属考城。清朝乾隆四十八年(1783),属睢州。1912年属睢县,1928年划归民权县。1956年属赵老家乡,称史村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城关镇人民公社,称史村铺生产大队。1983年属城关镇,称史村铺村民委员会。2014年根据河南省民政厅文件(豫民行批﹝2014﹞39号)批复撤销城关镇设绿洲、南华2个街道办事处,属绿洲街道办事处,称史村铺村民委员会。202……。 |
原名时关庙,传因东汉末年三国蜀将关羽路过此地饮马,后人为纪念关羽,在此建一座小庙,时姓居多,得名时关庙,1967年文革时期庙被拆除,更名为时庄。1956年属丁集高级社,1958年成立时庄大队,以驻地西时庄命大队名,属陈集公社。1961年归茴村公社。1975年划归演集公社。1984年演集改公社为乡,时庄大队改设为时庄村民委员会。1995年演集撤乡设镇,时庄村委会属演集镇管辖。2014年演集镇析置街道……。 |
大栗树村位于槐店乡西南部,驻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属丘陵浅山地带。全村总面积7500亩,其中耕地面积2500亩,山地面积2800亩。辖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共295户11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514人。现有党员32人。一、大栗树村以联兴油茶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赠送油茶苗和提供种植油茶技术,带动农户种植油茶发展产业。在徐湾、熊东、熊西、土楼四个村民组流转荒山耕地65……。 |
戴畈村位于箭厂河乡东南部,距乡政府2.5公里。俗称“三甲冲”;全村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5亩,山场面积1340多亩。辖9个15村民组,306户,1138人。戴畈村是著名的英烈村,尽在册烈士93名,其中著名烈士程儒香、毛国兴、戴华堂,均诞生此村。革命烈士遗址有兀冲学堂、红十一军针工厂、程儒香烈士墓。全村在荒山荒地上共发展油茶630余亩,珍珠花菜100余亩,板栗1000余亩。在耕地上种植粮……。 |
洪埠乡龙港村位于洪埠乡西北部,与观堂乡、李店镇接壤,距洪埠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丘陵地势、岗土地质。相传黄龙藏于此地渊处,当年村民自发组成黄龙表演队,每年到东大山舞龙,如果黄龙不去,其他舞龙队都不敢再去,后因此地经常莫名失火,便被村民称为“火龙岗”。1957年,开挖马堽干渠过境此地,时任洪埠乡乡长游泽民说,让“火龙岗”变成“龙港”,由此“龙港村”村名便一直沿用至今。龙港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6……。 |
清初,王氏兄弟二人从王楼迁此居住,盖有两间瓦房,取村名为瓦房庄。1918年属商水县东区五里堡东。1947年11月属商水县。1961年8月,组建杜庄大队,属城关区。1962年6月属城关公社。1975年11月属化河公社。1981年11月,杜庄大队更名为瓦房庄大队。1983年12月,瓦房庄大队改制瓦房庄村民委员会,属化河乡。2006年9月,瓦房庄村民委员会整建制移交城关乡管理。2021年12月瓦房庄村民……。 |
由七姓九家组成。明初,沈、周、王、黄、刘、陈、李七姓,由山西洪洞移民至此,共建此,以沈姓为主,故名。1949年属项城县第三区。1958年成立沈庄生产大队,属丁集公社。1983年改为沈庄村民委员会,属丁集乡。1988年属丁集镇至今。沈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