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点名说地名 >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区旗地名由来[7]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区旗地名由来[7]

  四子王旗的原名四子部落旗,名称来源于部落共同的先祖诺延泰的四个儿子,诺延泰为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代孙,生活在明末清初。诺延泰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僧格,号墨尔根和硕齐;次子索诺木,号达尔罕台吉;三子鄂木布,号布库台吉;四子伊尔扎木,号墨尔根台吉。四子皆聪慧机敏,智勇宽厚,兄弟亲谊笃深,和睦相处,受到部族人众的尊重和拥戴,被誉称为“四驹子”。四子执政后,各有自己的领地和属民,兄弟间仍亲密无间。随着领地的扩大和部众的增多,发展为爱玛克(部落),所部被称为“四子部”。四子部在17世纪30年代归附后金,从故地呼伦贝尔一直征战到大青山后,形成四子部落旗,后成为四子王旗。 [详细]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设丰镇厅,取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置的丰川卫和镇宁所首字命名。 [详细]
  兴安是满语,意思为小山(丘陵),兴安盟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兴安”满语意为丘陵。 [详细]
  旧称“王爷庙”。康熙三十年(1691年),扎萨克图旗(科尔沁右翼前旗前身)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因在此修建的一座家庙,因而得名。 [详细]
  “阿尔山”全称为“哈伦阿尔山”,为蒙古语,哈伦意为“热”,“阿尔山”意为“圣水”,因温泉得名。 [详细]
  驻地科尔沁镇。 [详细]
  驻地白音呼硕镇。“白音呼硕”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犁铧形状的土地”。 [详细]
  名称源于部落名,扎赉特部是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六世孙阿敏的后裔,“扎赉特”意为“农耕”。 [详细]
  清朝时,现突泉镇北有一处清泉,蒙古语称“卜同博洛格”,意为“蟒泉”,因泉水涌突,味道甘冽,识文断字的人称其为“醴泉”。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置醴泉县,隶属奉天省洮南道洮南府。后因与陕西省醴泉县同名改为现名。 [详细]
  “锡林”蒙古语译为“高原上的平野”,“郭勒”是河流的意思。锡林郭勒意思就是“高原上的河流”。 [详细]
  “二连”为蒙古语“额仁”的汉语转音,二连浩特市附近有一处盐湖名为“额仁淖尔”,因此得名。“额仁”意为“斑斓、幻景”,因草原上有时出现的海市蜃楼自然现象得名。“浩特”为蒙古语,原意为自然形成的居民点(自然村),现在一般代指城市。 [详细]
  原名贝子庙。“锡林浩特”为蒙古语,意为“丘陵上的城市”或“山城”。 [详细]
  “阿巴嘎”为蒙古语,意为“叔父”。阿巴嘎是一个古老的蒙古族部落,为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力古台后裔,其后该部称为“阿巴嘎”。 [详细]
  “苏尼特”一词由古代蒙古氏族名称演变而来,形成时在成吉思汗时期的前后。 [详细]
  驻地赛罕塔拉镇。“赛罕塔拉”为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 [详细]
更多资料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